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卡罗莱纳的私生女》中的家庭关系与创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5 14:21

  本文关键词:《卡罗莱纳的私生女》中的家庭关系与创伤研究 出处:《兰州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卡罗莱纳的私生女》 非正常家庭 创伤 复原


【摘要】:本文旨在以创伤理论为框架对《卡罗莱纳的私生女》中主人公的创伤经历进行阐释,认为波恩的所有创伤经历——父爱的缺失、继父对她的身体和性暴力及母亲对她的漠视——皆源于其畸形的家庭关系。巨大的创伤致使波恩陷入沉默、自责和幻想之中。如果没有其姨妈和舅舅给她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给她以无私的爱,从而缓解了她的痛苦,帮助她重建主体性和自信,给她创造了走出创伤的可能,她可能被彻底毁灭了。 本文得出结论:主人公波恩虽然还没有彻底复原,但是她已经走上了复原之路。畸形的家庭关系会给儿童造成巨大伤害,影响其终身。儿童要走出由此产生的创伤阴影需要其亲属为其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帮助其建立与他人的联系,以此帮助其建立自信和对他人的信任。这是遭受创伤伤害的儿童必需的。这种方式不能保证创伤儿童彻底复原,但至少给其提供了复原的希望。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e traumatic experienc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illegitimate daughter of Carol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uma, and to conclude that all the traumatic experiences of Bonn are the absence of paternal love. Her stepfather's physical and sexual violence and her mother's disregard for her stemmed from her deformed family relationship. Without her aunt and uncle to provide her with a safe and stable environment, to give her selfless love, so as to alleviate her pain, help her rebuild her subjectivity and self-confidence. It created the possibility of her coming out of the wound, and she could have been completely destroyed.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although the protagonist Bonn has not completely recovered, she has embarked on the road of recovery. Abnormal family relationship will cause great harm to children. Children need to create a safe and s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ir relatives to help them to establish contact with others. This helps build confidence and trust in others. This is necessary for traumatized children. This does not guarantee the full recovery of traumatized children, but at least offers them hope of recovery.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龙光;关瑞文;;天灾人祸之后——牧养受重创者[J];天风;2008年18期

2 苏忱;;斯维夫特小说《糖果铺店主》的叙事心理与叙事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1期

3 苏忱;;论《洼地》中的历史创伤书写[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4 王庆龙;;用爱抚平心灵的创伤[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年01期

5 王家新;;创伤之展翅——读策兰《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J];名作欣赏;2011年10期

6 李思民;;品味:文艺的审美体验[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花娟;;相同的创伤 不同的文本——后殖民主义视角下《黑暗的心》与《奥斯卡和露辛达》的对比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翟宇;;创伤与拯救——《搏击俱乐部》和《撞车》中的身体创伤[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9 久保裕一;;初恋的创伤[J];视野;2007年17期

10 久保裕一;;初恋的创伤[J];悦读;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家科;盛志勇;;建立成批烧创伤急救体系,提高平战时救治能力[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保池;;创伤急救的回顾与展望[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3 王正国;;创伤研究进展[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雪梅;;急诊创伤病人的次级评估[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丽;;创伤病房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岳仙红;;VSD技术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A];河南省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急诊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7 陈妙;王嫦娟;;催眠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刘辉;杨勇;黄华凤;吴国辉;陈林;;手足创伤急诊手术处理体会[A];贵州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成立大会暨手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邱林林;;The Analysis of Mary's Development in The Secret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oaden-and-Build Theory[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10 王怡君;王燕薇;樊月莲;;心理干预在骨科急性创伤后护理中的应用[A];浙江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浙江省创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园园;用爱抚平病人的创伤[N];柴达木日报;2011年

2 何瑛;“9·11”创伤难平[N];国际经贸消息报;2002年

3 周元礼 本报记者 吴红月;为了抚平“车祸创伤”[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董文锋 通讯员 李铭;我区成立初级创伤救治国家级培训中心[N];广西日报;2010年

5 冬波拉;要创意不要创伤[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贬父褒母:太宰文豪の私生女出书[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为私生女事件道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李耀华 王雅萱;城区绿化亟待抚平“创伤”[N];连云港日报;2011年

9 千龙网记者 王玲;私生女引发情感对决与人伦纠缠[N];检察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建刚;对他人私生活岂能滥开“天窗”[N];中国改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奥古斯特·威尔逊戏剧中黑人创伤的文化建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周怡;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加拿大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周洁;安·达菲诗歌女性主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邓琳娜;生命的体验 自我的超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许梅花;挣扎在困境中的女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郭德艳;英国当代多元文化小说研究:石黑一雄、菲利普斯、奥克里[D];南开大学;2013年

7 施锦芳;文化的融合:辛西娅·奥兹克小说中犹太道德观和西方美学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陈英;毁灭、建构与超越:苏珊·桑塔格虚构作品中死亡疾病主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栾述蓉;族裔与生态:路易斯·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纪琳;论索尔·贝娄女性观的演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丽琴;《卡罗莱纳的私生女》中的家庭关系与创伤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李小倩;《苏菲的选择》中苏菲的创伤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吴艳梅;昨日重现:浅析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幕间》的创伤主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沈玉慧;创伤理论视角下露易斯·格吕克诗歌解读[D];扬州大学;2012年

5 陈璇;从创伤理论视角分析《最蓝的眼睛》[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阴华磊;《人性的污秽》中的创伤[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7 张晓杰;[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郭长娣;克里·休姆《骨头人》的创伤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冯秀平;《沉默的羔羊》中克拉丽斯·斯达林的创伤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李建军;创伤再现与身份重建[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8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428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