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研究探讨

发布时间:2018-03-17 23:04

  本文选题:张爱玲 切入点:文学 出处:《语文建设》2015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海派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她的作品深受洋文化影响,又不乏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子。张爱玲用简单的纸笔清晰地描绘了旧上海和香港的轮廓。
[Abstract]:In 1940s, Zhang Ailing was one of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Shanghai writers. Her works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foreign culture, and there was no lack of the shado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Zhang Ailing clearly described the outline of old Shanghai and Hong Kong with simple paper and pen.
【作者单位】: 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I1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娟;;张爱玲与外国文学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2 冯勤;;论“影像”化叙事在海派小说中的本土化走向——以新感觉派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为中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攸欣;刘彤丹;;消解殖民话语、宗法威权的上海娘姨叙事——张爱玲小说《桂花蒸阿小悲秋》细读[J];湖湘论坛;2014年06期

2 刘柏杉;肖莉;;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趋势——以《天鹅绒》与《太阳照常升起》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08期

3 王攸欣;;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与价值体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尹妩婧;论张爱玲小说与散文中被遮蔽的幽默[D];厦门大学;2014年

2 张娟;论张爱玲笔下的异国形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陶嵩;裂变人格的迷与悟[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建斌;乌托邦小说:作为研究存在的艺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傅潇霄;劳伦斯与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人性观及女性观[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沐子;赵阳;;镜水中的现实建构——论张爱玲与毛姆的小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秦宏;;毛姆作品中呈现的悲观偏激的婚姻观[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柳星;;倾城之恋:港台学者的“张爱玲书写”[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甘琦;向右的时代向左的人——记佩里·安德森[J];读书;2005年06期

7 秦宏;;人间无爱——毛姆和张爱玲对人性的认识[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8 刘锋杰;从毛姆、卡夫卡到张爱玲——张爱玲的现代性之发生[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刘晓克;;绣在屏风上的鸟与倔强的灵魂——张爱玲与简·奥斯汀小说女性人物形象之比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10 李春燕;试论毛姆与张爱玲创作的异同[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梅;张爱玲的小说传统与文学中的日常叙事[D];暨南大学;2005年

2 龚敏律;西方反讽诗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韩蕊;张爱玲与毛姆小说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孙凯;不幸婚姻下的吉特鲁德和七巧[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田霖;二十世纪末张爱玲在中国的经典化历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张英;张爱玲接受史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庄俊芳;“张爱玲现象”的历史考察[D];东华大学;2006年

6 吴宏娟;美在“参差的对照”—比较视野中的海外“张学”[D];暨南大学;2007年

7 曲拓;“他者”的欲望—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儿子与情人》和《金锁记》之比较[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辉斌;谈外国文学研究的三种创新模式[J];中文自学指导;2004年05期

2 刘阳;江苏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盛会[J];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3 ;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4期

4 ;外国文学研究编委介绍[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6期

5 田晓华;;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6 ;“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模式、分析与融合”学术研讨会通知[J];中国翻译;2007年02期

7 ;外国文学研究理事介绍[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4期

8 杨光子;;“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基地”在京成立[J];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06期

9 ;外国文学研究理事介绍[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4期

10 江璇;邵杨;;信息时代的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研讨会综述[J];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杰;;多一点问题,少一点结论——也谈外国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黎志敏;;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国文化(伦理)建设[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邹建军;;编选后记[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聂珍钊;;全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聂珍钊教授在闭幕式上的发言[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吴格非;;周立波与外国文学研究[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6 高莽;;茅公谈画[A];茅盾和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小石;外国文学研究亟待突破[N];文学报;2002年

2 王守仁;外国文学研究呼唤创新[N];文艺报;2002年

3 世文;外国文学研究要迎接时代挑战[N];文艺报;2003年

4 郭家申;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和营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记者 杲文川;外文所庆祝建所40周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林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本报实习生 景琳琳;外国文学翻译精品长销不衰[N];文学报;2000年

8 陈众议(外文所);从“斗争武器”到“以人为本”[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任晶晶;外国文学研究应与中国文学创作有机结合[N];文艺报;2004年

10 宋旭红;回到文学:对外国文学研究出路的一个探索[N];中华读书报;2002年



本文编号:1626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626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6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