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赵氏孤儿》与《哈姆莱特》的复仇伦理差异

发布时间:2018-06-08 04:25

  本文选题:《赵氏孤儿》 + 《哈姆莱特》 ; 参考:《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摘要】:《赵氏孤儿》与《哈姆莱特》作为中西两部经典悲剧在爱恨情仇问题上的处理方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呈示出中国"苦戏"和西方悲剧截然有别的人生态度。从二者的复仇主题切入,可以清晰洞察到其伦理认知层面的差异,以及由此显现出的存在深度上的差距。
[Abstract]:Zhao's Orphan and Hamlet, as two classical tragedies of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essential differences in the handling of love and hate, and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attitudes to life in Chinese "bitter drama" and western tragedy. From their revenge theme, we can clearly see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ethical cognition and the depth of their existenc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106.3-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孟菲;;回忆:诗意的救赎——以电影《爱比死更冷》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陈兴良;;关于死刑的通信[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梁国伟;薛永增;;数字家庭影院:计算机与网络技术重构的观众身体空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聂欣如;;电影之海钓鱼人——德勒兹影像理论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周冬莹;;论德勒兹的“潜在影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艾桂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斯蒂芬的时空错位症[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张婧;;浅析室内设计中的四维空间理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11期

8 刘雨;;现代作家的故乡记忆与文学的精神还乡[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9 陈兴良;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从被害与加害的关系切入[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10 邓丽娜;;新诗的古典回响——论卞之琳现代诗的古典意蕴[J];当代小说(下);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子琦;;浅论中国新诗“跨行”语言特征的形成——以卞之琳诗歌创作为中心[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占春;胡春健;;基于三域能流空间的体系模式机制问题研究——体系模式机制与模式窗口谐应作用机制[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占春;胡春健;;基于三域能流空间的体系模式机制问题研究——相似性耗散、破缺、协同、环流生成机制与体系流能力的有序、潜序生成机制及结束语[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明;;茅盾与庄子[A];茅盾研究(第12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代勒;从文化变迁看二十世纪台湾水墨画发展进程[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入云;问题史:中国新诗的音乐性(1917-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谭晓静;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雷;现代高层建筑表皮生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刘道伦;中学数学概念有效记忆的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杰民;石材的建造诗学[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张静妮;^~米绘本叙事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田晋颖;绵延和生命[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波;类型·审美·超越[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郝立方;关于康德出于义务行为的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仁哲;《哈姆莱特》:演释人类生死问题的悲剧[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2 赖骞宇;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化语境重新审视《哈姆莱特》[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3 邱佳岭,杨海丽;《哈姆莱特》再论:呼唤理性[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毅;论戏剧《哈姆莱特》主人公的悲剧[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梁超群,张锷;1601年的《哈姆莱特》:结构与人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金涛;《哈姆莱特》的爱情线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刘晓华;;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哈姆莱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8 王振全;;对于《哈姆莱特》的再思考[J];电影文学;2006年05期

9 周祥;;略论《哈姆莱特》“宏观延宕”喻指主题的建构[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威廉·李黑;麻红;杨海燕;;《哈姆莱特》离我们有多远[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正润;《哈姆莱特》是自传剧吗?[N];文艺报;2002年

2 孟夏;用中国人的眼光看莎士比亚[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珊;《哈姆莱特》中的死亡意象与基督教观念[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4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994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