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榆树下的欲望》的模糊语言语义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9 02:13

  本文选题:《榆树下的欲望》 + 模糊语言 ; 参考:《语文建设》2015年23期


【摘要】:《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情感悲剧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细腻丰富的语言将人物的情感展示得淋漓尽致。此外,这个剧本中的台词也对模糊语义进行运用,这些模糊词语和概念的应用,使得作品的文风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本文对戏剧《榆树下的欲望》中的模糊语言语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Abstract]:Desire under the Elm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Eugene O'Neill 's emotional tragedy. In addition, the lines in the script also use fuzzy semantics.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vague words and concepts makes the style of writing more vivid and vivi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fuzzy language semantics in drama desire under Elm.
【作者单位】: 西安医学院;
【分类号】:I71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晓平;;女性的悲歌——《美狄亚》、《榆树下的欲望》和《宠儿》中母亲杀婴现象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72期

3 武玉洁;;从翻译的角度看语言的模糊性[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刘晓娟;王红梅;;论模糊语用策略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07年17期

5 吴克炎;“联想链”与英汉相关文化词的互译[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克炎;;英汉习语的文化误读探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吴青茹;;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失误[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2期

3 刘鹏;;从意向性理论看强调的本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秦峰;;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反讽话语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牟之渝;;隐喻表征的模因特性新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6 龙德银;赵鑫炎;;课堂语码转换的意向性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龙德银;;心智哲学视角下的仿拟运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8 张先刚;;语篇中的在先态度——基于意向性的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王春晖;;模糊语言在国际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10 徐盛桓;;从“事件”到“用例事件”——从意识的涌现看句子表达式雏形的形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克炎;;英汉习语的文化误读探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倩;委婉表达新论[D];河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网络语言中仿拟现象的认知解读[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2 佟丽丽;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方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乔泽慧;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语境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李军红;概念隐喻理论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5 华鸿燕;委婉语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6 朱红明;言外转喻意向下的歇后语解读[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7 周琦;言外转喻的心智哲学视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李春辉;指类句生成及解读的意识意向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9 易毅;轭式搭配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任婧;英语短语动词中up和down的方位性隐喻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平;《榆树下的欲望》: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叛[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李明;论商务用途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语篇特点[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万来声;模糊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4 蔡曙山;;20世纪语言哲学和心智哲学的发展走向——以塞尔为例[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5 陈蕾蕾;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母题和母性的重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袁邦株,周瑞珍;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唐仁芳;施常州;;女人·爱情·杀子——《榆树下的欲望》中爱碧的杀婴行为剖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8 吴晓群;《美狄亚》与女性历史地位的再思索[J];国外文学;1998年04期

9 邱天河;语用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4期

10 余富斌;模糊语言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申雅辉;略论模糊语言语义[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张向晖;语境与模糊语义[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4 林新华;模糊语义研究的新进展——评陈维振、吴世雄著《范畴与模糊语义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邱志芳;模糊语义的认知研究方法与反思——评陈维振、吴世雄著《范畴与模糊语义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2期

6 郑社养;谈谈词的模糊语义特征[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8期

7 岳中生;;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8 余胜映;;习语中的数字模糊语义及其翻译[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陈平文;;模糊语篇的特征与功能[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毛志荣;;模糊语言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贾红光;;模糊语义研究的进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邱志芳;;模糊语义的认知研究方法与反思——评陈维振、吴世雄著《范畴与模糊语义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林新华;;模糊语义研究的认知视角——评陈维振、吴世雄著《范畴与模糊语义的研究》[A];2003年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年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徐华西;模糊语言研究要注重更新方法[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博;公文中模糊语义与精确语义互转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清波;外交口译中模糊语言的应用及翻译策略[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胡忠坤;翻译的模糊性及翻译中的模糊处理[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段伦倩;模糊语义链网络模型研究与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s,

本文编号:2037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37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