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什文的随笔创作论——以《鸟儿不惊的地方》为例
本文选题:随笔 + 《鸟儿不惊的地方》 ; 参考:《俄罗斯文艺》2015年02期
【摘要】:普里什文是20世纪俄罗斯的文体大师。他以写随笔开始,在童话故事、微型散文、散文、儿童短篇、小说、日记和创作经验谈等方面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他的纪实随笔总是融哲理、诗意、纪实、民俗学于一体,既有纪实的准确性,又有充溢着深邃思想的抒情性;既有民间口头创作的味道,又有色调鲜明的诗意文体。他的随笔作品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随笔组成系列。《鸟儿不惊的地方》这组系列随笔就是旅途民族学笔记。如果按照所记叙的不同内容来分类别,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类作品:肖像随笔、日常生活随笔、历史随笔、综合随笔。
[Abstract]:Pristina is the 20 th century Russian stylistic master. He began by writing essays, leaving a precious literary legacy for posterity in fairy tales, micro-prose, short stories for children, novels, diaries and creative experiences. His documentary essays are always integrated with philosophy, poetry, documentary and folklore, with both accuracy and lyricism of profound thoughts, as well as the taste of folk oral creation and the distinctive poetic style.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of his essays is that they form a series. If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tent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portrait essays, daily life essays, historical essays, comprehensive essay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I512.0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明求;;诗歌写作教学的“发现—构思—表达”三步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魏征;;试论普里什文作品中爱的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孙莲莲;邹红;;缘——丰子恺与宗教[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王立,李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生命意识与季节——从悲秋主题的继承和变异谈起[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杨艳;;浅析丰子恺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演变[J];大舞台;2011年10期
6 李毓榛;应当永远追求美——帕乌斯托夫斯基谈创作[J];俄罗斯文艺;2000年S1期
7 张进;;浅谈诗人哲学家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5期
8 路文彬;小说关键词新解[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庞侃;;把人文性融入高校美术鉴赏教学[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陈星;堵申甫与弘一大师[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攀峰;;论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2 张翼;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谈凤霞;“人”与“自我”的诗性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严辉;周作人晚期散文研究(1949-196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晋莉;现代性与中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D];厦门大学;2007年
6 王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散文类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黄沁茗;论《世说新语》人物品藻的生态审美意蕴[D];武汉大学;2012年
8 刘汝兰;尘埃下的似锦繁花[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农事书写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静爱;用艺术为心灵加“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琳;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蕾;江南传统节俗与社群关系网络[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4 肖定艾;中学德育“以美育德”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林芝;童话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编现状及解决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蕾;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童心意识[D];河北大学;2004年
7 治晓梅;一代儒僧的精神求索与文化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李泓;周作人创作中的童心意识[D];青岛大学;2006年
9 张贺楠;生态文学的新世纪[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丹丹;民国时期儿童刊物装帧设计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征;;试论普里什文作品中爱的主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2 杨传鑫;;自然精神的赞美诗——读普里什文的《林中雨滴》[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3 若焱;;普里什文的秘密日记[J];苏联文学联刊;1993年05期
4 傅璇;依照心灵的吩咐——读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J];俄罗斯文艺;1998年04期
5 ;“我写——我在爱”——大自然的歌者米·米·普里什文[J];国外文学;1998年04期
6 杨怀玉;一份写给心灵的遗嘱——普里什文研究概论[J];国外文学;2002年01期
7 杨怀玉;在隐没的城墙边——普里什文研究概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魏鹏;;大自然的歌手——普里什文[J];绿色中国;2006年03期
9 刘文飞;;普里什文三题[J];俄罗斯文艺;2006年02期
10 王奉安;;“绿色作家”普里什文[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岛科技大学外语学院 田洪敏;普里什文:“第一眼,,这是多么美妙”[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徐鲁;普里什文面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刘文飞;普里什文:伟大的“牧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刘文飞;阅读普里什文的N个理由[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张鹏;大地的守望者和森林的捍卫者[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6 楼肇明;大自然殿宇的伟大朝圣者[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王丽;一个坐在树桩上写作的作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马赛克;滴水的声音[N];中国保险报;2003年
9 吴超;大自然的赞歌[N];人民日报;2006年
10 田夫;将亲人般关注的力量投向大自然文学[N];文艺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征;米·米·普里什文创作中的自然主题[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杨敏;普里什文创作中的神话母题[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涛;普里什文的自然哲学观及其创作特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胡晋豫;普里什文创作中的乌托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5 安小荣;米·米·普里什文《别连捷伊泉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何新;伟大的牧神与赤裸的春天[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43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04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