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用存在主义观点看苔丝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9-06-27 11:14
【摘要】:存在主义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人生,主张"存在先于本质"、"人的行为出于自由选择"。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看,苔丝的悲剧命运不是社会因素和她的性格造成的,而是她面临人生抉择时所做出的种种选择的结果。存在主义为认识苔丝的人生悲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助于人们摆脱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束缚正确看待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
[Abstract]:Existentialism criticizes life from the "existence of human", and advocates the "The existence precedes the essence" and the "The behavior of a person is free of choic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xistentialism, Tess's tragic fate is not the social factor and her character, but the result of the choices she made in the choice of life. Existentialism provides a brand-new perspective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ess's life tragedy, which can help people to get rid of fatalism and the bondage of grief and correct the cause of the tragedy of the protagonist.
【作者单位】: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谦;;试释苔丝之死[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代淑为;;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民俗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常晓丹;;《苔丝》与《嘉莉妹妹》之平行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4 童晓燕;;命定的自由:析勃朗特和萨特二人自由思想的契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吴双彤;;萨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哲学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6 忻竞;;从译者的主体意识及文化立场看其译作——文学文本中归化与异化的个案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7 焦志飞;;对《苔丝》和《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8 程艳;王春莉;;试论小说英译汉的理解与表达——《苔丝》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9 王玉贵;自由的虚妄与歧途——评萨特的自由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10 迪丽娜尔·阿布里孜;试论人性与人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志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价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刘桂兰;论重译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7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冯文坤;“自然”思微与诗学再识[D];苏州大学;2002年

9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高恒天;道德与人的幸福[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昊;哈代的悲天与悯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齐晓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丽娜;自由的大学[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董白云;萨特与马克思他人观的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5 高明;日本武士电影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黄璐;以翻译规范理论为视角对《德伯家的苔丝》的三个译本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燕;从目的论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的隐喻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8 孔林媛;中西文学中男性化女性形象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孙振波;中西文学宿命意识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苏畅;中西文学中人性回归主题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兰;谁毁了苔丝[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马强;男权文化统治下的阴影──苔丝的悲剧[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李晓陆;论苔丝命运的悲剧性[J];宿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4 李晓嘉;苔丝悲剧成因再探[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5 谢劲秋;白色和红色——苔丝的象征色[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杨建玫;行走中的苔丝[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魏江华;苔丝悲剧必然性之探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8 黄静;论苔丝的悲剧[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杨建玫;行走中的苔丝[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黄利玲;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陈坤 张婧;在底层的挣扎与呐喊[N];吉林日报;2004年

2 毕飞宇;2008,读《德伯家的苔丝》[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哲 编译;被塑造的“他者”:17—18世纪英国黑人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任海杰;另一个“奥赛罗”[N];音乐周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青;苔丝悲剧成因的法律批判[D];浙江大学;2011年

2 Cho The Zar Chyi(林雯娜);[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杜轶茜;苔丝形象的分析与悲剧命运的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秀波;论性别与苔丝的悲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张敏;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朱彦;苔丝——男权世界中的女性牺牲者[D];苏州大学;2001年

7 刘参;苔丝成长为女性的心路历程——苔丝悲剧的心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艳花;苔丝传统形象解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宪平;[D];西北大学;2012年

10 杜姝;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角度看苔丝悲剧成因[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06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06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3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