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奥德修斯的战争与荷马的乡愁——《奥德赛》归意再释

发布时间:2019-06-27 18:46
【摘要】:《奥德赛》读"归",当"归途上"已然取得多重共识,"归来"却还是疑窦丛生。本文重读"归来的奥德修斯",再探史诗的"归意"。伯纳德特指出,奥德修斯的愤怒有过于阿基琉斯。一个也不饶恕,壮怀激烈,怒杀求婚人,蹈海英雄的归来,制造了整部荷马史诗中最为血腥的事件,引当下负评连连。然而,荷马的唱述中,天道,人道,还不是一个道;阿伽门农的覆辙不可重蹈。只是,铁血还乡的《奥德赛》,那团圆与和解的终曲里有阵阵隐忧——家院安稳可期否?诗人荷马的乡愁,难以排解。
[Abstract]:When Odyssey reads "return", when "on the way back" has reached multiple consensus, "return" is still full of doubts. This paper rereads the returned Odysseus and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the epic. Bernadt pointed out that Odysseus was more angry than Achilles. An unforgiving, fierce, angry suitor, the return of the hero of the sea, created the bloodiest event in the whole Homer epic, led to a series of negative comments. However, in Homer's singing, heaven, humanity, is not a Tao; Agamemnon's mistakes cannot be repeated. However, the "Odyssey" of returning to his hometown by iron blood, there are hidden worries in the final song of reunion and reconciliation-is the home safe and secure? The homesickness of the poet Homer is difficult to solve.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文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07sk025)
【分类号】:I1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凡;;阿多诺:西马之否定(上)[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5期

2 林树明;“女人国”:父系意识形态镜像[J];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孙彩霞;;安娜悲剧的多重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3 彭海燕;;女性主义下的妇女命运——《玩偶之家》和《伤逝》的比较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汪雯雯;;美与丑——试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5 于卫平;;情节的重构——简析《悲惨世界》的电影改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钟兴颖;;《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人物形象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7 欧蕾;徐开良;;近十年四言诗研究综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李鹏;;但丁《神曲》的梦幻文学特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8期

9 周慧颖;;《最后一片藤叶》的创作特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9期

10 刘洪涛;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梁工;;希腊神话与希伯来族长传说:家庭观念比较研究[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樊杰;体育作为教化之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5 操奇;主体视界中的文化发展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朱鸣华;爱者无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陈娟;张爱玲与英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谢耘耕;从新兴文体到文学“大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徐来;《庄子》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鹏飞;火:希腊历史的神话学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霞英;试论中学历史教科书之“文化史”编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添玉;《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易兰;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彩红;论杰克·凯鲁亚克小说中的忏悔意识与自赎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雅妮;论雅典城邦时代的妇女地位问题[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白福玉;论左拉自然主义叙述特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乌日音图雅;左拉自然主义文学观及其现代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牛聪;论尼采美学思想在小说《白鲸》中的体现[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吕文芳;论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丹;现实与神话:跨越时空的握手——《尤里西斯》与《奥德赛》的对比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吴红光;;《奥德赛》中的俄底修斯形象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刘桂芹;;同一种制度,同一种命运——《奥德赛》与《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比较[J];祖国;2013年16期

4 吴锡民;;论西方海洋文学开山之作《奥德赛》[J];钦州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侯晓艳;;从自然人向自由人的趋近——论《奥德赛》与《鲁滨逊漂流记》中西方人个体意识的增强[J];作家;2009年24期

6 张凤梅;;《奥德赛》的文化解读[J];考试周刊;2011年07期

7 莫小青;追寻时间之流——论《奥德赛》的时间叙事[J];语文学刊;2004年03期

8 赵永平;崇高与卑微——从《奥德赛》到《尤里西斯》不同取向的审美含义[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9 谢建文;曹霞;;神话重述:论《奥德赛》背景前的《伊塔刻》[J];中国比较文学;2009年02期

10 佟艳光;;《宠儿》对《奥德赛》“回家”模式的借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朝戈金;从“荷马问题”到“荷马诸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栾颖;当代中国对《奥德赛》的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孙海一;《冷山》与《奥德赛》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07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507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