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巴比特》的解构主义倾向

发布时间:2020-04-17 05:34
【摘要】: 辛克莱尔·刘易斯(1885-1951)是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步入成熟期时,最杰出的文学先锋,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特别的文学时代。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存在一个特殊的讽刺对象,如《大街》中的乡镇社会、《巴比特》中的商界、《阿罗史密斯》中的科学界、《埃尔墨.甘特利》中的宗教界,等等。他从长期从事的新闻工作中汲取养分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他的讽刺特点是对那些无孔不入的标准化,原则,价值的详尽描写,尽管有些夸张,但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中产阶级的言谈举止及精神面貌,还是通过他的描写而跃然纸上。《巴比特》之所以被认为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原因在于他成功地识别并塑造了那些在时间流转中还可以保持相对可辨的情感,挑战,并且描写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对于此,现代读者特别是白领阶层,职场人士,对生活不满的家庭主妇以及美国中产阶级中的中年人士很容易就会感同身受。《巴比特》的主人公乔治·福·巴比特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物原型,他觉得他恪守商业圣训,所以认为自己与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都达到了完全的和谐一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来源于刘易斯先生对泽尼斯的暴力性的理解以及对美国人内心深处的异常空虚,冷酷和伪善的感悟,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被人类现代文明扭曲和异化的结果。辛克莱尔·刘易斯要抨击的正是代表错误思想的那些规章制度。正是巴比特的进步精神和乐观态度才使他有机会从内心和精神这两个方面逃离泽尼斯的控制,在自然或本性中去寻找令他精神振作的东西,换就话说,就是到从之前受压抑的边缘中寻找希望。 本文对时代精神、社会问题以及调和基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冲突和抚慰由此而来的精神痛苦的可能性做了全面的剖析。作为探索反理性主义的哲学,无论是存在主义还是解构主义都被用来分析本文的主题与时代精神。尽管存在主义哲学并没有直接提供缓解各种各样矛盾与冲突的办法,但它还是强调了个人作为自我存在的重要性,虽然这种自我存在在标准化的社会中变得荒诞可笑。此外,存在主义哲学还散发出一些解构主义倾向,例如颠倒了本质与存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等级关系。通过对巴比特荒谬的自我存在以及他的绝对自由的描写,巴比特人生痛苦的根源显露出来——在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中萦绕不去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因此刘易斯开始借助于类似解构主义的手法来颠覆一系列的等级对立,提供一个替补逻辑系统,并且证明作为此在的“本原”的不在场性,踪迹化,以及延异化。作为一名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中不稳定因素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显示了存在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倾向,这使得《巴比特》成为了一部预言书,它预示了人们思维方式,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以及人们对缺乏绝对权威的非等级,多元化世界的向往。 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简介了作家的经历、《巴比特》的创作环境及其他的其它作品、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作品风格以及本文的现实意义:从解构主义角度分析《巴比特》,从而去追寻和谐多元的世界和社会。 正文分四章: 第一章包括三部分,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分析阐述此小说。第一部分简介逻各斯中心主义,西方形而上学和“本原观”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简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提出解构主义的平等,非等级的倾向。第三部分简介解构主义理论在《巴比特》中的应用。 第二章分六部分,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巴比特》的解构主义倾向。第一部分用“存在先于本质”阐述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解构主义倾向。第二部分分析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作为解构主义倾向的另一个具体表现。第三部分分析巴比特的精神痛苦之源。第四部分阐述人物荒诞的生存状况。第五部分初步阐述在荒诞的环境中如何避免悲剧人生。第六部分证明绝对自由作为解构主义原动力的重要性。 第三章分三部分,具体解构《巴比特》中的三个方面:主人公巴比特作为自我存在的变化过程,从自身价值的绝对在场到不在场;解构巴比特与他人的基于商业图腾的人际关系;通过颠覆“社会团体愿望”优于“个人内心向往”解构作为“本原”的泽尼斯。 第二章与第三章分别用来阐述如何在充斥着各种各样暴力性“本原”表现的荒谬世界中生存以及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如何分析这些问题。 因此,第四章通过借助于巴比特的缅因之旅解决上述问题。本章分为三部分,解决问题之道在于消解建立在先进工业基础之上人类现代文明的逻各斯。第一部分阐述梭罗对作者生活和创作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巴比特对烟的眷恋,在巴比特的精神层面架起一座沟通他与自然界中超自然力的桥梁,从而解构人类文明高于自然。第三部分用于阐述巴比特通过缅因之旅以及他的摆脱“本原”束缚的具体努力,从而在内心中形成的对于人类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美好向往。 结论部分对全文做了概括总结,再次阐述了《巴比特》的解构主义倾向,并肯定本文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通过解构主义的角度分析《巴比特》,我们意识到,单靠经济繁荣不能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所有问题,而德里达式的解构主义思想所倡导的互惠合作,多元主义和包容精神才是建立和谐社会与世界的必经之路,对我们渴望成为和谐整体的每个人来说,我们所获得的经济上的繁荣与精神上的健康也都依存与此。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锭锭;辛克莱·刘易斯《巴比特》中的广告与消费[D];江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30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30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