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20世纪英语文学批评的范式革命

发布时间:2020-04-22 08:19
【摘要】: 本文参照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的“范式革命”理论,对20世纪英语文学批评中的“范式革命”现象展开了考察,认为在这一领域内,总共发生了三次意义深远的“范式革命”。第一次范式革命的代表人物为艾略特和利维斯,他们开启的宗教或道德形式主义彻底地摆脱了19世纪以来的印象或批评或马修·阿诺德的“人生批评”等常规批评模式。第二次范式革命的代表人物为布鲁克斯和弗莱,前者以“悖论”和“反讽”为核心概念建立起新批评派的理论基石,后者的“原型批评”标举“总体文本”观念,二者共同指向一种“纯粹形式主义批评”,消解了第一次范式革命中的宗教或道德焦虑。第三次范式革命的代表人物为萨义德和伊格尔顿,这一范式革命的理论标志是以文学的政治性或意识形态性来对抗“纯粹形式主义”,强调文学批评的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109.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费菲;;法律传统论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赵东会;英语“有标记搭配”及翻译举隅[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周正兵;;试论康德美学的先验转向——兼就目的性原理的形成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仝敏;论老舍早期三部小说的文化意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勇;;从知识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杜萌若;;《批评的解剖》与批评方法论问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郭建新;;核心价值体系道德认同的依据和路径研究[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赵勇;;学者上电视与知识分子的缺席——以《百家讲坛》为例[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7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9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杨光祖;;批评的底线伦理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西仁塔娜;海湾合作委员会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会平;《米德尔马契》中乔治·艾略特女性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6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636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1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