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宠儿》中的陌生化艺术

发布时间:2020-09-23 06:52
【摘要】: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世界文坛上的一位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宠儿》于1987年问世,被誉为莫里森的代表作。瑞典学院在1993年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时,评价她的小说“以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托尼·莫里森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充分展现了她在叙事,语言以及主题中的反传统精神,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手法和风格,成为划时代的文学大师。本论文立足于文本分析,从陌生化角度出发,试图探索并论证《宠儿》中所达到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本论文首先简介作家生平及著作,以及国内外对莫里森的研究状况,接着是论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章分析莫里森采用的反传统的叙述技巧而达到的陌生化效果。在《宠儿》这部小说中,莫里森的非线性叙述,多重叙事视角的运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发展模式和叙事规范。一方面阻碍了叙事的纵向发展,延长了读者的审美体验,达到了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另一方面激发读者对文本空间的审美积极性。 第二章阐述小说语言的陌生化。可感的隐喻和意象、语言的书写变形等方面的独特表达,使语言整体具有了强烈的感受性。 第三章分析主题的陌生化。莫里森的母亲形象打破了文学传统中的无比仁爱,高尚无私的母亲形象。扭曲的母爱打破了传统的文学主题和思维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宠儿》的震撼力,同时也增强了《宠儿》的张力和表现力。 通过以上章节的论述,本论文最后得出结论:托尼·莫里森通过运用各种技巧,改变传统叙述方式、创新语言表达技巧、打破习惯性思维模式和文学主题,使其小说具有了奇异和新颖的特点。这些陌生化技巧的运用增加了《宠儿》的阅读和理解难度,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悟过程,表现出强烈的陌生化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艳芳;;《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刘秀杰,马玉红;《宠儿》中的陌生化手法——解读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3 胡笑瑛;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叙述话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胡明珠;;《宠儿》中前景化语言对主题的表达和深化作用[J];外国语文;2009年03期

5 陈红;;论《宠儿》的多重叙事聚焦[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6 朱新福;托尼·莫里森的族裔文化语境[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7 章汝雯;周群;;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语言与权力现象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年12期



本文编号:2824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24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f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