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抱一的文化对话诗学
【文章目录】:
一、对里尔克的解读
二、以语言为基础的诗学
(一) 中国诗歌的密码
(二) 中国绘画的奥秘
三、对话的共生之象
(一) 与有生宇宙对话:对存在的探测
(二) 与生活对话:走向敞开世界的历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抱一;论波德莱尔[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旭;;疏离游荡,如蟹寄居——试论波德莱尔诗歌对孤独的成全与解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2 罗文军;;作为“症候”:新时期初的兰波译介[J];当代文坛;2014年01期
3 徐键萍;;迎向绝望的反抗:“过客”与“异乡人”——《野草》与《巴黎的忧郁》关于“生命抗争”的对话[J];文教资料;2013年31期
4 牛竞凡;;国内外程抱一研究述评[J];云梦学刊;2008年01期
5 赵文辉;对生存状态的思考和探寻——余华小说解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6 李万武;论文学个人主义文化情绪——《断裂:一份问卷和五十六份答卷》读后[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年06期
7 邵迎武;论苏曼殊的悲剧[J];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重岗;;程抱一的文化对话诗学[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8期
2 ;《跨文化对话》(第36辑)目录[J];华文文学;2017年05期
3 ;《跨文化对话》第35辑要目[J];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01期
4 ;《跨文化对话》第31辑目录[J];华文文学;2013年03期
5 ;《跨文化对话》(第30辑)目录[J];华文文学;2012年06期
6 ;《跨文化对话》第32期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03期
7 ;《跨文化对话》第32辑目录[J];华文文学;2014年04期
8 ;《跨文化对话》33期目录[J];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02期
9 ;跨文化对话 国际双语论丛 CSSCI集刊 2015年第34辑[J];华文文学;2016年03期
10 杨金才;文化对话与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叶琳;布宁创作的生态诗学特征[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向天渊;现代汉语诗学话语(1917—1937)[D];四川大学;2002年
4 耿晓谕;自然、生态与政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林晓筱;图像、文字文本与灵视诗学[D];浙江大学;2014年
6 马春丽;镜与灯的诗学:真善美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教乐传统[D];西南大学;2012年
7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婷;认知诗学的世界理论[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李娜娜;萨特诗学选择观念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王博;认知诗学视域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4 黄文娟;空间诗学的理论与实践[D];兰州大学;2013年
5 孙纯;1800年前后偶然性的诗学[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6 王嘉琦;无法确定的科学和诗学边界[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孙文婧;歌德诗学中的抒情诗概念[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刘春鸽;柏拉图伦理诗学中的理性和情感[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孟胜昆;平静的博弈—石黑一雄《团圆饭》的认知诗学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兴龙;认知诗学视角下诗学隐喻的解读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8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284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