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京华烟云》和《飘》的平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0:23

  本文关键词:《京华烟云》和《飘》的平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华烟云》 《飘》 平行研究


【摘要】:中国作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和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是东西方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女主人公姚木兰和斯嘉丽分别成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文章以平行研究的方法对人物形象、内容题材、表现手法、思想流派、文化表征和审美意象几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加深读者对作者的了解,促进对作品的诠释。
【作者单位】: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关键词】《京华烟云》 《飘》 平行研究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1引言《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在旅居巴黎期间仿照《红楼梦》的结构完成的一部英文长篇小说。《飘》是美国现代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唯一一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两部名著几乎同期诞生,创作初衷与创作背景的不同使作品展现出迥异的中西方文化。林语堂与玛格丽特·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段苏平;;《乱世佳人》中的恋土情结[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马悦然;欧阳江河;;我的心在先秦[J];读书;2006年07期

3 李志红;严敏;邱春光;;中国的乱世佳人——《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形象分析[J];电影评介;2009年13期

4 王景科;胡永喜;;林语堂中国式人文主义思想浅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吕剑兰;;林语堂《京华烟云》对道家思想的传输[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王岚;;女性眼中的爱情婚姻观——简爱与姚木兰的对比研究[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年04期

7 杜秋枝;;一样的惊艳美丽 截然不同的结局——电影《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女主人公角色对比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8 刘轩宇;;以类型学的视角比较《倾城之恋》与《傲慢与偏见》[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平;孙周年;;析简·爱的婚姻观念[J];才智;2009年32期

2 张冬梅;黄蕾;;“非诚勿扰”里的“海龟”[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3 覃江华;卢志君;;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的翻译观[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6期

4 陈学芬;;逍遥与拯救 超脱与宗教——陶渊明与爱默生比较[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5 邓云飞;;法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学科重要意义的探讨[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6 王树槐;;译者介入、译者调节与译者克制——鲁迅小说莱尔、蓝诗玲、杨宪益三个英译本的文体学比较[J];外语研究;2013年02期

7 阳烁;;从姚木兰和郝思嘉性格成长过程看东西方女性意识的觉醒[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8 宋颖;;试析比较文学与文学翻译的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9 谢晓霞;;无言的山丘:山村生存的极致——以《盲山》、《光棍儿》为例[J];四川戏剧;2014年11期

10 翟金芝;;形象学视角下的杜拉斯《情人》解读[J];新闻世界;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晔;国家机构赞助下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张威;莎士比亚戏剧汉译定量分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蔡晓惠;美国华人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与身份认同[D];南开大学;2014年

4 王玉珠;茅盾在俄罗斯的接受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5 李春雨;老舍创作在俄罗斯[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金向德;中国新感觉派与朝鲜“九人会”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园华;[D];西北大学;2011年

2 席风;外语教学中人文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崔月萍;从“文革”中走出来的《今天》诗歌[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雯倩;阎连科对胡安·鲁尔福小说创作的借鉴与创新[D];辽宁大学;2013年

5 张玲;《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形象的语用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6 成仁;蒙汉文学关系中的敖德斯尔[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冯瑜;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8 孟竹;显克微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1906-1949)[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黄戈;文学文体学和叙事学视角下鲁迅短篇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曹慧莹;《黄龟渊民间故事》中的中国历史人物形象与中国历史文献互文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海英;;“飘”不走的斯佳丽——《乱世佳人》主人公形象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2 万平近;从文化视角看林语堂[J];福建学刊;1988年06期

3 严魁;;斯佳丽性格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4 黄炎权;《京华烟云》:道学的超然与歧惑[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杨梦吟;;论《京华烟云》中的道家思想[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6 周可;反智主义与林语堂文化理想的人文偏至[J];河北学刊;1996年04期

7 汤奇云;中西文化融合的无奈与对山地文化的追寻——从文化的角度看林语堂的长篇小说《赖柏英》[J];嘉应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8 孟弘;;《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与林语堂的人生哲学观[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贺岚;;另类视角下的简·爱形象解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10 李灿;;无常命运中的审美人生——从姚木兰看林语堂的文化理想[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西山,谢宝富;论《京华烟云》的主题及林语堂的人生哲学[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0年01期

2 黄炎权;《京华烟云》:道学的超然与歧惑[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张西山;论《京华烟云》主题及林语堂的政治哲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詹声斌;《京华烟云》中的“庄周哲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邓筱菊;《京华烟云》人物浅析——试论林语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J];文史博览;2005年16期

6 赵迎春;;《京华烟云》的文化传输策略及其原因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7 李彦;李学恩;;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复杂思想[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8 周景刚;陈陵娣;;浅谈《京华烟云》中的翻译因素[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赵迎春;;目的论三原则视域下《京华烟云》的文化传输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苏永前;汪红娟;;《京华烟云》与中国民俗文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文娟;;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对《红楼梦》的借鉴与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文国;电视剧《京华烟云》的缺憾[N];吉林日报;2005年

2 王兆胜;新版电视剧《京华烟云》:对林语堂的误解与误读[N];中国艺术报;2005年

3 任嫣;《京华烟云》央视热播新旧版本对比引争议[N];广西日报;2005年

4 ;名著《京华》该不该动手术?[N];四川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甘文瑾;“最高价”何以有忧[N];中国电影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佟奎阳;民初:婚礼文化西风东渐[N];大庆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李彦;编剧写下的不仅仅是文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8 蒋泥;心灵的震颤[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马乔 李圣传;两岸林语堂纪念馆[N];闽南日报;2009年

10 ;中国城市图书销售排行榜[N];中国邮政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波;《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郭希苗;《京华烟云》拒绝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师小静;小说《京华烟云》中姚木兰话语的人际隐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尹玉红;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视角下《京华烟云》中人物语言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侯利娟;语境化理论下《京华烟云》的语言特点探析[D];新疆大学;2011年

6 吴晓利;从文化角度析小说《京华烟云》的写作及英汉翻译[D];外交学院;2007年

7 颜林;《京华烟云》中的间接指令行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方婷婷;试论林语堂《京华烟云》的文化间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9 胡萍;论《京华烟云》中的文化底蕴[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马丽丽;《京华烟云》中的冲突性话语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39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639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2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