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一个孤独的隐喻——《反抗“平庸之恶”》读书札记

发布时间:2017-09-30 00:33

  本文关键词:一个孤独的隐喻——《反抗“平庸之恶”》读书札记


  更多相关文章: 阿伦特 纽伦堡审判 平庸之恶 理性思考精神 隐喻


【摘要】:阿伦特是20世纪西方极富有特色的政治哲学家。在《反抗"平庸之恶"》文集中,她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当代的道德困境。阿伦特认为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思想传统把道德的根基奠定于思考活动之中,即我与自我进行的无声对话中。思考活动的缺位,使得成千上万人成为法西斯主义罪恶的拥趸者和帮凶。这种思考活动缺位的罪恶,就是"平庸之恶"。二战后纽伦堡审判对于法西斯主义罪恶的清算,表面上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但由于思考活动的再次缺席,同样是软弱无力和缺乏深度的。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犀利发现,使其成为鹤立鸡群的孤独者,其言语和行为成为时代思考活动的隐喻。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流通部;
【关键词】阿伦特 纽伦堡审判 平庸之恶 理性思考精神 隐喻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汉娜·阿伦特的著作《反抗“平庸之恶”》最近出版了,“平庸之恶”这一概念是其学术思想最核心的范畴,该著作是对这一核心范畴的最系统的阐述,并被翻译成为汉文首次出版和发行。阿伦特的学术思想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中国知识界和学术研究界的热切关注,人们自然对这本著作的出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宝霞;;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张淳;陶东风;;阿伦特、卡夫卡与极权主义统治的元素[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3 王晓渔;;汉娜·阿伦特,此时此刻[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4 苏友贞;;阿伦特的《心智生命》及中译的可能问题[J];读书;2007年05期

5 孙传钊;;阿伦特与卢森堡[J];书屋;2007年07期

6 陶东风;张淳;;阿伦特《精神生活·思维》中译本指谬[J];文艺研究;2009年06期

7 陶东风;;阿伦特式的公共领域概念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启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汪海;;站在“行动”的立场上——读阿伦特《人的条件》[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3期

9 涂文娟;;公共与私人:泾渭分明还是辩证融合——汉娜·阿伦特的公/私二分法[J];哲学动态;2010年04期

10 陈高华;;意义追寻与理性思考——阿伦特的哲学之思[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继海;;“不止是爱情:从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书信看二人的关系”[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白刚;;哲学的政治实现与政治的哲学实现——马克思和阿伦特政治哲学的不同路径[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阿伦特为什么重要?[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蔡青竹;阿伦特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汉娜·阿伦特:思想深处的美丽烛光[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陈伟;政治思想家阿伦特的当下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5 范素;阿伦特深处的矛盾和文本冲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思郁;阿伦特论马克思[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肖自强邋(本报书评人);阿伦特与马克思的路径叠影[N];中华读书报;2007年

8 记者 王胡;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获阿伦特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徐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理解政治生活:阿伦特与亚里士多德“自足”思想的分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刘擎 张念;见解和真相之间,,有时存在着一个裂缝[N];文汇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2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联营;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中的判断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4 马吉芬;阿伦特公共领域的世界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朱亚男;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马成慧;阿伦特行动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7 乐小军;政治恶与现代伦理的困境[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新安;阿伦特公民政治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娟;同情与政治:阿伦特的政治存在论[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刘颖;公共领域的三重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中海;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曲小琳;阿伦特论反犹主义[D];山东大学;2012年

3 聂彦;论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中之“极权因素”[D];温州大学;2013年

4 李梦莹;公共领域视阈下的阿伦特公民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5 张晓亮;阿伦特公共领域和公共权力理论及其启示与反思[D];湘潭大学;2008年

6 周易;“行动生活”与“沉思生活”之间[D];兰州大学;2009年

7 齐桂霞;解析阿伦特视角下的“公共领域”[D];华侨大学;2008年

8 周煜闳;汉娜·阿伦特政治思想述评[D];苏州大学;2009年

9 张永亮;复数的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马海英;论汉娜·阿伦特之“无思”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45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945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