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乙型肝炎病毒前S区不同片段的克

发布时间:2020-07-16 04:30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es,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其吸附,入侵肝细胞,是感染肝细胞并引起病变的第一步,病毒对细胞的感染常以病毒分子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为先导,即病毒的囊膜蛋白(或无包膜病毒的衣壳蛋白)与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分子结合。这一过程常常成为决定病毒亲嗜范围与发病机理的主要因素。HBV表面抗原前S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学功能和较强的免疫原性,前S区与HBV对肝细胞的感染、病毒复制及病毒颗粒的装配密切相关,是HBV重要的保护性抗原。由此可见前S区在参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目前对前S_1,前S_2抗原及其相关受体的研究成为HBV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结果表明:前S_1(21—47aa)可直接与人肝癌HepG_2细胞特异性结合,前S_2则通过多聚白蛋白(pHSA)与肝细胞结合。对于HBV前S区病毒吸附蛋白及其相应受体的研究必将为我们深入了解HBV前S区的功能及其致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酵母双杂交是目前一种新的直接在真核细胞内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的新技术。本研究将HBV前S区不同片断进行扩增,克隆入酵母双杂交系统3中的PGBKT7载体,转化酵母细胞AH109,经检测,证实了HBV前S区不同片断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但是都存在自激活作用。我们通过 第回军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 PreS基因分段截短的方法,获得了对酵母细胞即无毒性作用,又没有 自激活作用的“诱饵”,通过它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筛选构建于AD载体 的人胎肝。DNA文库。经过高严谨度筛选和进一步鉴定,获得了一些有 t 意义的克隆,并完成了部分克隆的测序工作。为深入研究HBV病毒的嗜 肝性机制和其致病机制提供了一些实验室证据。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Q78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开棋,于燕妮,李若庭,王庆连,方德谦;慢性氟中毒患者及大鼠红细胞扫描电镜研究[J];地方病通报;1988年02期

2 黄静茹;张美仙;林密道;吕安宁;游兰英;;复方绞股蓝袋泡茶、丝瓜叶对小鼠过氧化脂质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1990年03期

3 徐可立,俞贤明,孔玉英,汪垣,李载平;带肝细胞受体结合区的HBV表面抗原蛋白性质的研究——preS区有不同缺失的表面抗原蛋白性质的比较[J];中国科学B辑;1994年01期

4 许以明,杨红英,张志义;竹红菌乙素敏化的人红细胞膜结构光损伤的Raman光谱特征[J];中国科学C辑;1999年02期

5 毛海燕,叶林,叶向荣,张素芬,王翠萍;血府逐瘀汤调整冠心病血瘀证红细胞膜流动性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6 姚松年,王春林,张操墨,熊海涛,缪炜;卵磷脂-水有序结构对CaCO_3晶型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1997年03期

7 徐德选;杨根元;何亚楠;徐芬红;;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膜脂蛋白及胆固醇变化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1年04期

8 黄建勋,马争,唐小江,黄汉林,李来玉,牛侨;正己烷诱发红细胞血影蛋白共价交联的研究[J];中国职业医学;2004年06期

9 李骏,孙宗娟;中药灯盏花合剂与灯盏花、丹参、脉络宁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对比研究[J];药学进展;1995年02期

10 郭爱珍,陆承平;病毒的细胞膜受体[J];中国病毒学;199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美德;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对登革2型病毒中肠感染屏障与病毒受体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2 曹宝花;膜联蛋白V和Fcγ受体Ⅲ在胎盘的分布及其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孙润广;生物膜分子与化学药物及磁场相互作用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1999年

4 陈波;乙型肝炎病毒PreS1活性结构域肽段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慧芳;α-三噻吩对白纹伊蚊幼虫作用机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57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757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