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病理论文 >

猪带绦虫虫卵收集、孵化方法及一氧化氮对猪带绦虫六钩蚴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21:04
   目的:1) 通过酸性胃蛋白酶消化猪带绦虫孕节建立收集虫卵的新方法; 2) 应用新方法了解猪带绦虫成熟孕节内虫卵数量; 3) 探索次氯酸钠法孵化带绦虫卵的孵化规律和适宜孵化条件; 4) 研究一氧化氮(NO)对猪带绦虫六钩蚴杀伤作用。 方法:1) 以1%酸性胃蛋白酶分别在普通和振荡条件下消化完整和剪碎孕节,观察不同条件下消化孕节收集虫卵时间;分别对以物理法收集的虫卵及以酸性胃蛋白酶法消化物理法剩余的孕节残片收集的虫卵计数,比较酸性胃蛋白酶法与物理法在收集虫卵的数量上的差异;观察酸性胃蛋白酶法和物理法收集的虫卵以次氯酸钠法孵化后虫卵孵化率及六钩蚴存活率;观察1%酸性胃蛋白酶消化孕节40min和120min收集的虫卵以次氯酸钠法孵化后虫卵孵化率及六钩蚴存活率; 2) 对10条猪带绦虫的50片成熟孕节以酸性胃蛋白酶法消化,收集虫卵,以细胞计数板计数: 3) 以7种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孵化带绦虫卵,观察不同时间的虫卵孵化率和六钩蚴存活率;同时观察1.0%次氯酸钠溶液在3个不同孵化时间的孵化率和六钩蚴存活率;并观察1.0%次氯酸钠溶液孵化带绦虫卵的过程; 4) 以LPS诱导离体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使其产生NO;加入猪带绦虫六钩蚴,测定48h内六钩蚴的死亡率。同时,为进一步证实NO对六钩蚴的杀伤作用,分别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抑制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和左旋硝基精氨酸(Nω -nitro-L-arginine,L-NNA)抑制NO产生,与未加抑制剂组比较,观察六钩蚴死亡率的变化。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结果:1)l%酸性胃蛋白酶振荡条件下消化孕一节收集虫卵时问少于普通条件下听 需时间(P0.01),消化剪碎孕节时间少于消化完整孕节时间(P001);酸性胃 蛋白酶法收集虫卵的数址较物理法高6%;酸性胃蛋}‘」酶法和物理法收集的虫卵 以次氯酸钠法孵化其孵化率及存活率无差异(P0.05);1%酸性胃蛋白酶消化孕 节40min和1 20而n收集的虫卵以次氯酸钠法孵化后孵化率及虫卵存活率无差异 (P0.05); 2)猪带绦虫姆节成熟孕竹内虫卵数ht不等,址少为550个,址多为172500 个,平均为26891个;不同虫体间孕节内虫卵数的差异较同一虫体户lJ的差异显著; 3)以不同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孵化带绦虫卵,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川内,孵 化率随孵化时间而升高,但过长的时间会导致六钩蝴存活率下降。达到最高孵化 率的孵化时间随次氯酸钠溶液升高而缩短,但较高浓度下六钩坳存活率下降,高 浓度则虫卵迅速完全崩解。在0.4%一1 .0%的浓度,孵化时问为3一6而n时,虫卵 孵化率和六钩坳存活率均较高;对孵化过程的镜下观察发现,次认酸钠法通过济 解胚膜,致六钩坳逸出; 4)LPS可有效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2.0 x 105巨I噬细胞产二生的NO浓度 为119.64(X)土5.1154卜mol/L,该浓度的杀虫率为79.83%。)J 11人J印下1川齐11 DXS和L- NNA后,巨噬细胞的NO产量均明显降低,J一冬杀虫率也明显降低。 结论:l)成功地建立了较为适川的新的猪带绦虫虫卵收集方法—酸性}‘{蛋白 酶法; 2)猪带绦虫成熟孕节内虫卵数量不等,可有口悬殊的差别,较既滚11的文献 有新的发现; 3)次氯酸钠溶液孵化带绦虫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问呈正相关关系,孵化 时问与孵化川次纵酸钠济液浓度’.飞负相关关系;较为适介的条件为04伏一!,O伏的浓 度,孵化时间为3一6min;次氯酸钠法孵化带绦虫卵的本质是破坏溶解r!1了:膜,使 六钩坳得以逸出; 4)宁舌化j月一噬细胞)卉二‘l几的NO对猪·}}梦绦虫六钩蝴有杀伤作川
【学位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R383
【文章目录】: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猪带绦虫虫卵收集、孵化方法研究
        一氧化氮对猪带绦虫六钩蚴细胞毒作用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九、 附录
十、 致谢
十一、 综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浩;;“剁生”食法危害健康[J];食品与健康;2000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景志忠;猪带绦虫六钩蚴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及免疫原基因的筛选、克隆与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2 骆学农;猪带绦虫六钩蚴45W-4B和TSO18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郭爱疆;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抗原表位及组织定位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永杰;猪囊尾蚴的发育生物学药物作用机理[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郝艳红;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的超微形态学和膜分子生物学及其药物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6 郭瀛军;猪带绦虫囊虫病DNA疫苗的中试及免疫效力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7 袁改玲;猪带绦虫六钩蚴TSOL18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8 刘振勇;猪囊尾蚴dUTPase的表达、活性分析及结构预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9 贾万忠;带科主要绦虫45W和14ku/18ku基因变异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强;猪带绦虫虫卵收集、孵化方法及一氧化氮对猪带绦虫六钩蚴细胞毒作用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2 王谨;猪带绦虫45W基因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表达[D];新疆农业大学;2003年

3 郑亚东;猪带绦虫45W基因家族的克隆及A_3与B_2的表达和结构预测[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4 余招锋;猪带绦虫45W-4B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家蚕中的表达及45W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李永光;多头带绦虫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6 鲁琨;猪囊尾蚴10kD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ELISA方法的建立[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7 刘斌;猪囊尾蚴TSOL18核酸疫苗表达载体构建、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8 吴琳;以HBc颗粒为呈现载体的猪囊虫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海龙;猪囊尾蚴T24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原性分析[D];石河子大学;2006年

10 郑君;重组免疫毒素ScFv-PE40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2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42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