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β-内酰胺类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最主要药物,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了分解β-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主要由TEM-1 、TEM-2和SHV-1型广谱β-内酰胺酶经几个氨基酸点突变而来,能水解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不水解头霉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其活性可被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酶抑制剂抑制。最近30年来,由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使用,产 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检出的ESBLs有100余种。除了TEM型和SHV型ESBLs外,还有CTX-M型、PER型 、VEB 型等ESBLs。ESBLs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但近年来在其他肠杆菌科细菌以及非发酵菌中的ESBLs检出率也有增长趋势,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呈多重耐药性。PER-1型ESBLs是非TEM型和非SHV型ESBLs,最早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且主要在欧洲的地中海国家。近年来在沙门菌属、不动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中也检出PER-1型ESBLs。在韩国和我国也有报道,但PER-1型ESBLs在肠杆菌科的流行情况还不清楚,非常有必要对产PER-1型ESBLs肠杆菌科细菌进行研究。目的 研究南昌地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谱;检测三种细菌产PER-1型ESBLs的情况以及产PER-1型ESBLs菌株的耐药特点;调查是否有产PER-1型ESBLs菌株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方法 收集2002年8月至2003年6月间从南昌地区四家医院分离的167株大肠埃希菌、15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67株阴沟肠杆菌,用头孢噻肟(Cefotaxime CTX )或头孢他啶(Ceftaxidime CAZ)药敏纸片筛选产ESBLs可疑株;用头孢噻肟(Cefotaxime CTX)和头孢噻肟加克拉维酸(Cefotaxime /Clavulanic Acid CTX/CA)或头孢他啶(Ceftaxidime CAZ)和头孢他啶加克拉维酸(Ceftaxidime/ Clavulanic Acid CAZ/CA )双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采用 K-B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PER-1基因,对PER-1基因扩增阳性的菌株用改良三相试验进行ESBLs的确证,对PER-1 WP=4 基因扩增阳性的PCR原液进行DNA测序;用肠杆菌科菌属间的重复序列(entrobacter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cescus ERIC)作为引物扩增PER-1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符合 CTX筛选标准的有158株,符合CAZ筛选标准的有94株,两者都符合的有76株,共176株产ESBLs可疑株。CTX 和CTX/CA双纸片检出115株阳性,CAZ和 CAZ/CA双纸片检出62株阳性,两种双纸片法都为阳性的有51株,共检出126株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30%(50/167)、34%(52/156)和36%(24/67)。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阿齐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近乎100%, 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相对较低,除2株产ESBLs肺克雷伯菌耐亚胺培南外,其余均为敏感。PER-1基因扩增阳性共1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阴沟肠杆菌5株,PER-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 3.6%(6/167)、3.2%(5/156)和9.0%(5/67),经测序PCR产物片段为579bp,与PAPER-1的594-1172bp之间的579bp符合率为100%。16株PER-1阳性的菌株改良三相试验结果为14株单产ESBLs,2株为同时产ESBLs和AmpC酶,一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另一株为阴沟肠杆菌。PER-1基因阳性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率为100%,头孢西丁耐药率也达94%,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56%和3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ERIC2引物扩增6株产PER-1型ESBLs大肠埃希菌结果为5个基因型,两株菌的DNA条带完全相同且表型耐药谱也相似,而5株阴沟肠杆菌有5个基因型。结论 南昌地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产ESBLs率较高,耐药性严重。筛选产ESBLs可疑株的最佳纸片为 CTX,表型确证产ESBLs菌株的最佳双纸片为CTX和 CTX/CA。阴沟肠杆菌的产ESBLs率超过肺炎克伯菌成为主要产ESBLs菌。PER-1基因已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播散,阴沟肠杆菌为首次检出PER-1基因。治疗产PER-1型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或阿米卡星。改良三维试验可用于检测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ERIC-PCR是简便的、可用于多重耐药菌株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未发现产PER-1型ESBLs菌株造成的院内感染。
【学位单位】:江西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4
【中图分类】:R378
【文章目录】: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与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九、 致谢
十、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道荣,杨爱龙,徐修礼,孙怡群,于文彬,余妍,杨佩红;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携带率及其耐药性变迁[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蒋晓飞,乐军,洪秀华,朱月秋,王洪海,倪语星;一株同时产OXA-23型碳青霉烯水解酶和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鲍曼不动杆菌[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年05期
3 铁丽,陈俐丽,潘钦石,李向阳,张雪青;革兰阴性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检测与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倪语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耐药性问题及检测[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年05期
5 朱戌冬,徐英春,吴伟元,王辉,陈民钧;一种新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6 李向阳,杨锦红,陶洪群,缪汉强;阴沟肠杆菌外膜蛋白缺失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7 侯天文,尹晓琳,陈兴,安黎云,张林,龙建国,张健;绿脓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年09期
8 余方友;质粒介导的Amp C酶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年11期
9 杜廷义,周兵,马东亮,刘海云,董云华,曾光雄;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年02期
10 林红燕,叶晓光,魏衍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耐药谱3年的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年09期
本文编号:
2873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7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