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2014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4 00:24

  本文关键词:2014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总结和疫情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疫情


【摘要】:目的对2014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资料进行总结,描述中国HFRS流行特点,分析疫情趋势。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及国家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HFRS发病继续呈下降趋势,共报告病例11 522例,较2013年下降10.05%;报告发病率0.85/10万;死亡79例,病死率0.69%。病例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地区和陕西省;报告发病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依次为黑龙江、山东、辽宁、陕西、河北、吉林、湖南、江西、广东和福建省,占全国发病总数的82.54%。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呈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11月达到全年最高峰。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75∶1,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84%)。全国40个国家监测点共报告HFRS病例1069例,比2013年下降8.24%;监测点病例数占全国总数的9.28%;监测点发病总趋势与全国发病趋势一致。监测点鼠密度总体比2013年有所下降;而鼠带病毒率比2013年总体有所升高。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占主导优势,居民区以褐家鼠占绝对优势。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仍是我国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结论 HFRS监测工作与前几年相比基本持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HFRS发病仍呈略微下降趋势,但部分监测点鼠密度和/或带病毒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或者波动较大,HFRS暴发隐患依然存在。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坚持开展以预防接种为主和科学灭鼠防鼠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实现对HFRS的有效控制。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监测 疫情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No.2014BAI13B05)~~
【分类号】:R512.8
【正文快照】: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1]。中国是HFRS疫情最严重的国家,自20世纪30年代首先在黑龙江省发现此病后,疫区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凯宇,刘智慧;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后残余损害[J];中国乡村医生;2001年03期

2 王峰;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理[J];中国乡村医生;2001年04期

3 鲍万国,丁晓慧;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症的治疗[J];中国乡村医生;2001年04期

4 王文成,李莉萍,赵卫昕;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多种心失常1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5 董雪竹;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26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年03期

6 蔡增林;范永星;关发杰;;加强城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J];沈阳部队医药;2002年03期

7 彭崇兵;孔杉;;33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分析[J];沈阳部队医药;2002年01期

8 傅绍玉,傅廷范;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原因分析(附243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3年01期

9 李大罕,王大凯;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实施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措施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3期

10 付家荣,李雄伟,王楚荫,胡建中,袁习文,龙清忠,李伟,胡源浩;湖南省宁乡县1991~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应发;;虫草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2 沈大勇;刘建丽;刘辉;;信阳市1963-200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A];河南省预防医学会人兽共患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殷韦f;姜梅;龚俊华;王卓;;肾综合征出血热检验结果特点分析[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王连森;王志强;;2005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个案调查分析[A];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黄艾茜;周晓明;;肾综合征出血热448例临床分析[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贺发贵;马路;李长春;徐海平;单福军;杨棋;周柱亮;;肾综合征出血热致慢性肾脏病9例临床病理分析[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立宪;邵丽华;赵丽;孙淑爱;吴世英;;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尿细胞融合程度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8 邱波;薄涛;赵国有;苏航;弋英;;青岛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特征与病原学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杨开强;田斌;周德甫;谢长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肺部表现(附32例临床分析)[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贾德兴;许蕾;伦秀英;李萍;玄恩余;;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1例[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淑会;我省出台四项措施防治肾综合征出血热[N];河北日报;2007年

2 解放军281医院 王兴华;肾综合征出血热 抗体可能出现晚[N];健康报;2011年

3 记者 衣晓峰;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源研究有新进展[N];健康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海蕴;炎夏防流行性出血热[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立群;肾综合征出血热时空分布及环境危险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2 史俊岩;肾综合征出血热免疫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3 李健;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左曙青;北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崔龙洙;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理中花生四烯酸代谢和部分免疫因素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1994年

6 杨守京;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理及发病机理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2年

7 张文义;基于环境因素预测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疟疾传播风险[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8 杜虹;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预警参数评估及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9 易静;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病毒载量的检测及其与病程病情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10 吴静;长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地理流行病学及病原基因序列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旭竞;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误诊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2 钟恢海;肾综合征出血热10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作用[D];南昌大学;2008年

3 刘小波;宁夏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D];宁夏医科大学;2009年

4 郭娜娜;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和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5 黄晓霞;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病原基因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6 吴静;长春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贺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杜冰;肾综合征出血热住院病例的调查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郭楠;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重度评分的设立及其对患者预后的评价[D];山东大学;2013年

10 代翔宇;环境变化对长沙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6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086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