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基于哨点医院的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感染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00:18

  本文关键词:基于哨点医院的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感染监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 复合感染


【摘要】:一、研究背景蜱媒传染病是一类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共报道33种新发蜱传病原体,其中包含8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3种埃立克体,3种无形体,6种伯氏疏螺旋体,11种巴贝西原虫,以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V)。8种SFGR中有4种是已报道的可感染人并致病的,包括Rickettsia heilongjiangiensis,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R.sibirica sp.BJ-90和R.raoultii。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期间,全国23个省份地区共报告SFTS病例5352例,2015年1月至5月期间报道病例数为523例,其中河南省信阳市发病人数居首位。目前SFTS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对症治疗,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无明显效果,有研究者发现临床上抗生素治疗(多西环素)对SFTS有一定疗效,推测信阳地区SFTS病例中可能存在其它蜱媒传染病。长角血蜱是信阳地区的优势蜱种,也是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媒介。近年,周晓农等调查发现河南信阳地区的长角血蜱中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等复合感染,孙毅等也从当地长角血蜱中分离到R.monacensis。这些研究提示信阳地区可能存在SFGR感染病例,也可能存在SFGR与SFTSV复合感染病例。二、研究目的本研究于2014年4-10月份在哨点医院——河南省信阳市154医院开展了SFGR感染监测研究,旨在发现SFTS流行地区是否有SFGR感染病例,并了解病原体病原学特征,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化验指标异常变化,同时开展SFGR自然疫源地调查,探究我国中东部地区媒介蜱和动物宿主中SFGR流行情况。三、研究方法病人纳入标准:急性发热(体温≥37.5℃)、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9/L)和(或者)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4.0×109/L);收集病人入院时未进行任何治疗前抗凝血和非抗凝血标本,收集病人临床资料信息;提取核酸,并进行检测(RT-PCR对病人血清提取的RNA进行SFTSV检测;巢式PCR对病人全血提取的DNA进行立克次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收集的血清标本进行IgG抗体效价测定。同时,对PCR检测SFGR阳性的标本,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四、研究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本研究中共纳入了733名疑似sfts感染者,经核酸检测和序列分析发现56名(7.6%)患者感染candidatusrickettsiatarasevichiae(crt)。56名crt感染者年龄中位数为59岁,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89岁,其中29名(52%)为女性。发病到入院间隔天数的中位数是5天(四分位数间距iqr:4-6天)。住院到出院天数中位数为7天(iqr:4-9天)。56名crt感染者职业均为农民,且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分布在7个县医院服务区内,并与所有其他纳入研究的患者地理分布重叠。27%的患者发病前两周内有蜱叮咬史,最常见的叮咬部位为胳膊和腿。大多数患者发病时间分布在七月和八月,这与我国中部地区蜱虫活跃时间相符合。56名crt患者的临床表现:98%(55/56)的患者出现发热,88%(49/56)的患者出现乏力,57%(32/56)的患者出现肌痛,25%(14/56)的患者出现咳嗽,14%(8/56)的患者出现头晕,34%(19/56)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43%(24/56)的患者有出血表现,23%(13/23)的患者有血浆渗漏表现,全部患者均表现出至少一项胃肠道症状。crt感染者中只有4%(2/56)的患者出现皮疹,16%(9/56)的患者出现焦痂,29%(16/56)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crt感染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70%(39/56)的患者有血小板减少,59%(33/56)的患者有白细胞减少,45%(25/56)的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82%(46/56)的患者有乳酸脱氢酶升高,70%(39/56)的患者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4%(30/56)的患者有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6%(26/56)的患者有肌酸激酶升高。20%至29%患者有ggt、bun、tbil、amy的升高。14%(8/56)的患者死亡。实验室指标连续监测分析显示:56名患者发病后plt计数均明显降低,10天左右到达最低值,血小板计数为63.5×109/l,而后逐渐上升至正常。28名患者发病后wbc计数急剧下降,6日达到最低值。发病第4天血清中ast、alt、ldh开始升高,约第10天达到高峰值,然后缓慢下降。ck水平发病后升高,约10天达到高峰值,然后下降至正常,并随后小幅波动。第二部分结果:crt和sfts病毒复合感染患者37名。通过对crt单独感染组、sfts单独感染组及两者复合感染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复合感染组与sfts感染组分别与crt感染组相比,都具有发热持续时间更长,更易出现淋巴结肿大、出血、血浆渗漏的临床症状,且易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血清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升高的特征。通过性别、年龄、发病到入院时间的校正后gee分析显示复合感染组与sfts感染组相比,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及病毒载量下降的时间都较慢。复合感染组致病危险因素比值比为2.76。第三部分结果:在患者的居住地周围共捕获397只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均为成蜱。CRT阳性率为8.3%(33/397),SFTSV阳性率为9.3%(37/397),其中1%(4/397)两者均阳性。BLAST比对结果显示:29只蜱PCR扩增的434-bp 17 kDa基因片段与信阳地区CRT感染者相对应序列(GenBank注册号KP769800)相似性为100%,其余4只蜱PCR扩增序列与信阳地区CRT感染者相对应序列(GenBank注册号KP769801)相似性为100%。所有33只CRT检测阳性蜱的380-bp的ompA基因序列与信阳地区CRT感染者相对应序列(GenBank注册号KP769802)相似性为100%。共捕获142只野鼠,其中3.5%(5/142)的野鼠(黑线姬鼠)CRT检测结果为阳性,17 kDa扩增序列和信阳地区CRT感染者相对应序列(GenBank收录号KP769800)相似性100%。SFTSV检测结果都为阴性。五、研究结论本次研究首次在SFTS流行地区发现了CRT感染,同时也发现了CRT和SFTS的复合感染。CRT感染者中少数有皮疹症状,大多数都有胃肠道症状,临床医生可通过此症状来鉴别CRT感染与其它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常见神经症状和出血症状是CRT感染的重要并发症,出现上述临床症状时,医生应意识到CRT感染的可能,以进行及时的分子诊断及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六、意义和创新性本研究是目前为止CRT感染病例数量最大的一次报道,同时也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第一次人感染CRT报道。本研究描述了CRT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化验指标异常变化特点。首次发现CRT与SFTS的复合感染,并对其临床表现等进行比对分析。以上研究结果对CRT感染病例的临床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右更,倪培华,程新建,费新娣,李莉,应雅韵,张盘j,高佩佩,邵延龄;正常孕妇复合感染后妊娠结局的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年01期

2 ;医海短讯[J];国外医学情报;2006年11期

3 黄海楠;丁壮;褚宸一;何静;韩晓娜;高燕;曹务春;;吉林省林区家畜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与莱姆病螺旋体复合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年02期

4 杨宣斌;氯苯吩嗪治疗麻风病及抗鸟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感染[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8年04期

5 张昌庆,,周宏,汪新丽,凌华;188例临床急性肝炎患者复合感染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4年06期

6 罗铭;李文;叶瑞国;陆运龙;林欣;张耀平;;一起肠道致病菌复合感染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04期

7 王浩;彭文;王云满;刘育军;金周慧;姚卫国;;葡萄球菌肠毒素B复合感染联合5/6肾切除建立免疫球蛋白A肾病肾小球硬化模型[J];上海医学;2012年09期

8 孙毅;刘国平;杨丽炜;许荣满;虞以新;;黑龙江省部分林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重要蜱媒病原的调查研究(英文)[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7年04期

9 宋英士,曹代丽,郑永芬;氯紫霜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10 于润红;曾利;邹旭凤;刘玉峰;;儿童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2例临床研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毅;许荣满;;我国部分地区新发蜱媒传染病复合感染状况调查[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曾祥文;;女性流产与不育不孕的关系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晓鸣;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及其复合感染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2 魏茂提;我国部分地区呼吸系统病毒性病原体监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亚迪;基于哨点医院的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感染监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2 黄海楠;我国部分省区蜱传斑点热及其与莱姆病复合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范齐文;MDR-TB菌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子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3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173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3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