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实验室检测及状况分析
本文关键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实验室检测及状况分析 出处:《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当地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携带梅毒的情况。方法对2012~2014年的12 82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情况分析,用RPR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阳性样本进行复检,复检的阳性样本用TPPA方法进行确认。结果在连续3年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阳性样品中RPR法检测2012年35人,阳性率为0.82%。2013年27人,阳性率为0.61%,2014年18人,阳性率为0.44%,TPPA方法确认结果为2012年27人,阳性率为0.63%。2013年18人,阳性率为0.41%,2014年13人,阳性率为0.31%。结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携带率逐年降低,应积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身保护能力,做到早宣传、早抑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达到减少和消灭梅毒的目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local public places personnel with syphilis. Syphilis analysis method for 2012~2014 12823 years of public places personnel detection, by RPR method for serological detection of syphilis, the positive samples for re examination, re examination of the positive samples by TPPA method.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in the 2012 detection of syphilis employees in public places for 3 positive samples. In RPR 35, the positive rate was 0.82%.2013 27, the positive rate was 0.61%, in 2014 18, the positive rate was 0.44%, the TPPA method to confirm the results for 2012 27, the positive rate was 0.63%.2013 18, the positive rate was 0.41%, in 2014 13, the positive rate of syphilis practitioners 0.31%. conclusion public places carry rate decreased year by year, should increas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work, improve the people's ability to protect themselves, to achieve early publicity, early suppression, early detection, early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 reduce and eliminate The purpose of syphilis.
【作者单位】: 法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759.1
【正文快照】: 梅毒(syphilis)属于性传播疾病,可以侵犯皮肤、粘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原体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发生胎传梅毒[1]。分布于全球各地,传染性强,病程复杂。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2012年5月卫生部公布的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前五位的病种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文,周小伟;柳州地区712例梅毒患者分析[J];广西医学;2002年10期
2 朱慧兰,叶兴东,林蔼,陈晓呤,徐丽华,丘小珊,张锡宝,曾志荣;梅毒患者细胞免疫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2年03期
3 孙嫦娥,王惠萍,杜渐;梅毒20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年10期
4 俞柳燕;梅毒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5 Klemm E.,WollinaU. ,马慧群;耳梅毒6例报道[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2005年01期
6 彭昭国;陈华根;;重视梅毒患者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3期
7 张华荣;杨冬林;;出入境人员潜伏期梅毒放行标准探讨[J];旅行医学科学;2009年01期
8 曾雪葵;;浅析国内梅毒预防与控制[J];亚太传统医药;2010年03期
9 包立新;莎莉;侯方圆;安丽;;2007-2010年呼伦贝尔市梅毒流行情况[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年03期
10 邱碧云;;梅毒再次流行美国[J];国外医学情报;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华荣;杨冬林;;出入境人员潜伏期梅毒放行标准探讨[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劳力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专场 一组首诊于其它科室的梅毒[A];2013浙江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杨森;张学军;;梅毒的治疗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军;王林娜;左亚刚;刘永鑫;刘秀荣;郑和义;;1125例梅毒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韶深;;梅毒久治不愈与免疫功能不平衡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马彦;杨慧卿;马玉;岑雯;冯文莉;王丽;;2006-2008年住院患者感染梅毒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7 邵长庚;;现今的梅毒治疗[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于笑难;胡华;刘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梅毒患者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简华慧;;50对夫妻间梅毒发病情况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权哲;李刚;方芳;翁孟武;;387例梅毒患者临床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芷沅;疑心梅毒怎么办[N];健康报;2002年
2 董正邦 王飞;警惕梅毒检查的“阴差阳错”[N];健康报;2006年
3 副主任医师 徐井芳;梅毒的发病有什么特点[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4 记者 郭晓宇;卫生部规划梅毒防控5年内有效遏制疫情[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郑灵巧;卫生部出台国家预防控制梅毒规划[N];健康报;2010年
6 付玉环;梅毒患者的幸与不幸[N];健康报;2005年
7 付玉环;梅毒患者的“幸”与不幸[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8 记者 张新生;巴西将推出快速检验梅毒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0年
9 柳已青;死于梅毒:天才的另一种结局[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驻京记者 王乐;5年遏制发病激增 10年逆转疫情上升[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勇健;梅毒螺旋体的基因分型与临床耐药及诊断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笪苏蓉;梅毒患者外周血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及检测[D];青岛大学;2015年
2 余兵;梅毒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3 刘汝元;后天梅毒患者延迟就医及影响因素分析[D];济南大学;2014年
4 李秋涛;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02年
5 颜康康;多种模型在梅毒月发病率预测中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李世慎;梅毒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刘文先;新疆280例梅毒患者感染HHV-8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侃;梅毒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28-B7表达的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1年
9 邓秀娥;梅毒患者血液47KDa、15KDa膜免疫原基因的测定[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张薇;TP0453、TP17在梅毒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362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36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