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出处:《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口服拉米夫定。比较治疗前后24h蛋白尿、血清白蛋白、ALT、HBV-DNA定量水平及Hbe Ag阳性率。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2例患者中9例显效,10例有效,总有效率86.4%。治疗后HBe Ag阳性率显著下降,HBV-DNA及A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蛋白水平显著升高,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能够显著改善肾炎症状,降低乙型肝炎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amivudine i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June ~2016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nephritis in our hospit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22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mivudine. Comparison of 24h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roteinuria, serum albumin, ALT, positive rate of HBV-DNA quantitative level and Hbe Ag. Analysis of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Results in 22 cases, 9 cases were cured, 10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treatment of 86.4%. HBe Ag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HBV-DNA and ALT leve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erum levels of total prote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24h urinary prote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lamivudine in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nephriti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ymptoms, reduce hepatitis The related indexes of hepatitis have good clinical effect.
【作者单位】: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
【分类号】:R512.62;R692.3
【正文快照】: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指乙肝病毒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并经过血清免疫学及肾活检免疫荧光证实,并除外肝、肾两种疾病同时存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肝肾病变[1,2]。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目前治疗棘手,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差,并且上述药物还可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卫国,金磊,刘士敬,王福生;乙型肝炎病毒在家庭内感染的调查[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年04期
2 何淼;;乙型肝炎病毒的“冤、假、错”案[J];肝博士;2006年01期
3 姜恩荣;;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8年03期
4 宗敏;闫香芹;侯春生;张岩;;乙型肝炎病毒的夫妻间传播及其预防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8年02期
5 祝成亮;李艳;汪明;高国生;;乙型肝炎病毒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表达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22期
6 邓远运;;乙型肝炎病毒[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79年04期
7 邱长斌;王勇雄;邱传禄;;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的研究近况(二)——临床、病理与防治措施[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8年01期
8 庄辉;;关于可能存在乙型肝炎病毒Ⅱ型的研究[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8年05期
9 刘晓松;赵连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2年06期
10 庄英杰,宋清林,于丽莎,耿丽华,,李明,黎瑛;乙型肝炎病毒污染医疗器物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兵;张莉萍;文阳安;黄世峰;;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稳定表达株的构建及沉默效果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孙庆丰;王文冰;徐道振;李蕴铷;丁继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成军;;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成军;;加强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认识和监测[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圆;罗依;谭亚敏;韩晓雁;朱晓黎;施继敏;谢万灼;黄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暨2008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杨建功;黄兵;钱健帮;何小峰;;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临床分析[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傅佳鹏;吴其恺;王平;李炜;李晓良;邓欣;;164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病例耐药位点的分析[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刘玉刚;梁晓红;张秋;韩丽辉;高立芬;孙汶生;;不同免疫状态的乙型肝炎病毒荷载小鼠肝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9 罗依;黄圆;谭亚敏;韩晓雁;朱晓黎;施继敏;谢万灼;黄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临床研究[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10 王永忠;;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及临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朱宝申;浅谈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N];石家庄日报;2009年
2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庄辉;单项抗-HBc阳性说明……[N];健康报;2001年
3 黄显斌 唐明山;乙肝病毒基因组研究记录被刷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记者 徐可 通讯员 黄显斌、唐明山;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首次成功破译[N];光明日报;2003年
5 成君;慢性乙肝患者不能只顾降酶[N];家庭医生报;2006年
6 ;我国成功破译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7 中国肝炎基金会;乙肝感染途径[N];农民日报;2001年
8 蔡fg东;治疗前的评估和咨询非常必要[N];中国医药报;2012年
9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N];科技日报;2005年
10 石泉贵;浅析乙肝“二对半”检测结果[N];西藏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吉云;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相关突变及新突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李爽;乙型肝炎病毒对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4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3 周福平;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对细胞色素P450 2C9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4 李金成;健康成人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免疫功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李维娜;乙型肝炎病毒编码蛋白对宿主炎性基因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赵震环;蝎活性多肽Mucroporin-M1激活MAPK通路抑制HBV复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7 边涛;我国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地区分布和变异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8 黄力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的致病和致癌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6年
9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军;检测乙型肝炎病毒S区“α”决定簇145位点突变株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颖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IgA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万静芳;他克莫司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张婷玉;乙型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C基因型稳定转染细胞模型的评价与应用[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4 丁晓琳;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核心启动子/前核心区变异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5 周率;Rituximab联合化疗治疗的NHL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风险的Meta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袁松松;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在HBV感染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7 郑亢;IL-10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叶娇娇;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9 朱惠娟;糖尿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张艳丽;乙型肝炎病毒易感细胞系的筛选[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37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43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