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学损伤机制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病毒性肝炎 鼠3型肝炎病毒 肝脏免疫损伤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及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steatosi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以及NASH相关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NAFLD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显著上升,我国NAFLD患者数量在过去的10年增加了近一倍,部分地区的发病率已达四分之一。同时,我国是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发地区,约有1亿HBV感染者及4000万HCV感染者,其中合并NAFLD的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一部分人群已经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 目前关于NAFLD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多集中在NAFLD合并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NAFLD可以增加CHC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风险,并降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但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本身具有致肝细胞脂肪变的作用,因此在NAFLD合并CHC患者中得到的结论可能并不能推而广之。关于NAFLD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却并不一致,与CHC中看到的现象也不相同。部分研究认为,肝脏脂肪变对CHB具有保护作用:在脂肪肝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载量更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率更高。但另一方面,一些研究显示,脂肪肝可能会增加CHB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及HCC的风险,降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还有一些研究认为,脂肪肝对HBV病毒载量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无影响。事实上,这方面的研究存在许多难点,可能是导致这些矛盾结论的原因。首先,研究中多用肝脏超声诊断脂肪肝。肝脏超声检查仅能检出肝内脂肪沉积超过30%的中度脂肪肝,难以检出轻度脂肪肝(肝脏内脂肪沉积为5%-30%),因此在分组时,可能将轻度脂肪肝患者作为无脂肪肝的对照。其次,在研究NAFLD合并CHB时,难以保证受试者在代谢、病毒、治疗等多种因素上的一致性。第三,人群研究难以获取肝组织观察肝内免疫、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因此,NAFLD在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的影响仍不明确。 动物模型可以克服上述临床研究中的不足,但目前尚缺乏NAFLD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为了更好的研究NAFLD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影响,本研究的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1.成功建立饮食诱导的NAFLD合并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 2.在饮食诱导的NAFLD合并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中,动态观察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及肝组织损伤程度; 3.探讨NAFLD影响病毒性肝炎病程的相关免疫学机制。 [方法] 1.采用60%高脂饮食(High fatty diet, HFD)喂养C3H/HeN小鼠12周,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及生活习性改变,观察体重、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糖(Glucose,GLU)、胰岛素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的动态变化及肝脏组织学变化。 2.3型鼠肝炎病毒(Murine hepatitis virus-3,MHV-3)腹腔注射感染NAFLD小鼠,观察小鼠一般状态及生存率;动态观察小鼠感染后血清生化学变化及肝脏病理改变;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小鼠肝内MHV-3。 3.MHV-3腹腔感染NAFLD小鼠及正常饮食(Normal diet, ND)小鼠,比较两组小鼠生存率;比较两组小鼠各时间点血清生化学变化及肝组织病理改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并比较各时间点两组小鼠肝内MHV-3复制情况。 4.流式细胞术检测MHV-3感染后各时间点小鼠肝内CD3+CD8+CD69+T细胞、CD3+CD8+PD-1+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的变化,并比较两组小鼠之间的差异;Real-time PCR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MHV-3感染后各时间点肝内IL-1β、IL-6、IL-10、IL-17A、IL-22、IL-33、TNF-α、Fg12的表达,并比较两组小鼠之间的差异。 [结果] 1.成功建立NAFLD小鼠模型。HFD饮食喂养12周,C3H/HeN小鼠体型肥胖,皮毛油腻,不喜活动,体重明显增加;外周血ALT及AST水平无显著升高;TG、TC、HDL、LDL、GLU、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显著升高;小鼠肝脏体积增大,肝重高于ND组,边缘圆钝,色泽红黄,表面光滑,有油腻感;肝组织切片HE染色及油红O染色可见肝细胞内大量脂滴形成。 2.成功建立饮食诱导的NAFLD合并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NAFLD小鼠感染MHV-3病毒后,在3-12天内出现死亡,死亡率约为20%;感染小鼠外周血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感染小鼠肝脏苍白,缺乏光泽,并可见弥漫分布的针尖样出血点;HE染色除可见肝细胞内脂滴形成,还可见肝细胞胞浆疏松、肝细胞坏死、淋巴细胞浸润等表现;PCR可检测到肝内MHV-3病毒复制。 3. NAFLD小鼠感染MHV-3病毒后,生存率与对照组无差异;MHV-3病毒复制高于对照组,于感染4天时有统计学差异(P=0.002); ALT及AST升高幅度大于ND组;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交对照组严重。 4. NAFLD小鼠感染MHV-3病毒后,肝内IL-1β、IL-6、IL-10、IL-17A、IL-33、TNF-α、Fg12表达水平上调,且上调幅度大于ND组小鼠,而IL-22表达水平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小鼠。 5. NAFLD小鼠感染MHV-3病毒后,肝内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降低,但感染第16天开始高于ND组小鼠;CD3+CD8+CD69+T及CD3+CD8+PD1+T细胞均出现升高,上升幅度大于ND组小鼠,且细胞比例回落后仍持续高于ND组小鼠。 [结论] 1.本研究采用HFD喂养C3H/HeN小鼠12周成功建立NAFLD小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MHV-3病毒腹腔感染小鼠,成功建立NAFLD合并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为研究NAFLD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提供了动物模型,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 2. NAFLD可以加剧肝内MHV-3病毒复制,加重肝内炎症反应。 3. NAFLD在病毒性肝炎感染早期可以促进肝内细胞因子的释放,使CD3+CD8+CD69+T比例增加,CD4+CD25+Foxp3+Treg比例降低,可导致肝内炎症坏死加重的。而感染后期CD4+CD25+Foxp3+Treg及CD3+CD8+PD1+T细胞比例的增加,有可能阻碍病毒清除。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5;R51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朱月永;;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4期
2 段晓燕;范建高;;代谢性危险因素与病毒性肝炎[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年06期
3 李知玉;何清;敖飞健;黄珊;唐奇远;唐蔚;张斌;;化痰消脂方对慢性乙型肝炎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2年01期
4 谢莉;朱平;;IL-22在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年18期
5 赵莹;邵清;陈国凤;;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动态[J];传染病信息;2013年05期
6 唐冬梅;陈小明;毛德文;胡小慧;石文峰;;解毒化瘀Ⅱ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TLR4蛋白及TBIL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13年06期
7 丁宁;程勇前;卿松;王建军;闫涛;潘静;靳雪源;赵平;;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细胞凋亡及其发病机制研究[J];广西医学;2013年11期
8 Jun Cheng;Min Li;Ping Gao;Jin-ling Dong;Qi Wang;;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Liver Steatosis Induced by Hepatitis C Virus[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2年03期
9 张鹏飞;阿丽亚·热哈提;范晓棠;希尔娜依·阿不都黑力力;董平;祝达;石绣江;陈兰;何方平;;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脂肪变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02期
10 陈阳琴;丁惠国;;脂肪性肝病对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及抗病毒应答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云华;尹燕耀;宗亚力;吴林;;水林佳对脂肪肝有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仙娥;乙型肝炎病毒在非酒精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2 史树堂;淋巴瘀滞对家兔胰肝肾组织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琴;乙肝病毒X基因参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4 吴云丽;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人FABP1和NQO1基因调控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5 阳乔;单核/巨噬细胞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王栋;乙型肝炎病毒介导载脂蛋白和NQO1对肝细胞脂肪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7 朱荣涛;游离脂肪酸通过NLRP3介导致Kupffer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8 李扬兮;CRACC与NK细胞介导小鼠肝脏损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刘征涛;影响广西防城港地区男性人群谷丙转氨酶水平的遗传变异及其在永生化肝细胞株中的验证[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张建军;SOCS1基因与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病情评价及激素治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荣荣;TGFβ1及TNF-α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高倩;运用鸭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评价中药降脂提高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周希静;慢性HBV、HCV感染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4 傅苗苗;乙肝病毒转基因小鼠对营养性脂肪肝炎更敏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郑黎黎;HBx蛋白与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可能关系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6 姜荞玫;4316例慢性HBV感染者脂肪肝合并状况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饶紫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蛋白改变HepG2细胞脂代谢基因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8 李艳芳;烟台地区慢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征及脂联素、α-SMA表达[D];滨州医学院;2011年
9 张丽;葛根素蚕蛹油混悬剂口服生物利用度及抗氧化损伤功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平平;MRI定量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8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50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