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阿米替林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与安全性

发布时间:2018-02-22 16:47

  本文关键词: 卡马西平 阿米替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出处:《中国药房》2015年3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阿米替林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PHN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卡马西平片100 mg,bid,3 d后剂量增加至100 m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片12.5 mg,每晚睡前口服,d1~3;3 d后剂量增加至25 mg,每晚睡前口服,d4~5;第6天起每日晨起口服12.5 mg+每晚睡前口服25 mg。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可根据患者的疼痛及药物不良反应调整用药剂量,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睡眠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与总有效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卡马西平治疗PHN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triptyline combined with carbamaze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PH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dosage of Amitriptyline tablet was 12.5 mg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osage of Amitriptyline tablet was increased to 25 mg 3 days after 3 days before bedtime, and 5 mg / d before bedtime every night, and 12.5 mg daily from the 6th day onward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an adjust the dosage according to the pain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4 weeks.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 sleep time, time of pain disappearanc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VA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leep time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ime of pain disappearanc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amitriptyline combined with carbamazepi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PHN.
【作者单位】: 浙江仙居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仙居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分类号】:R75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鸿健;高永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12年16期

2 张力;;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5期

3 黄乔东;宫庆娟;薄存菊;刘晓明;陈金生;卢振和;高崇荣;;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13期

4 姚俐;梁一超;陈伟军;钟晓娟;谢炜;;国内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疗效的Meta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冰清;高铁梅;;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皮内注射治疗老年病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3年03期

2 韩广敬;;奥施康定联合普瑞巴林治疗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14年08期

3 陈莉;;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90例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5年20期

4 韩柯柯;;带状疱疹81例临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3年10期

5 沈连丽;;伸筋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年03期

6 陈星玲;宋世兰;杨建平;魏武洪;陈晓玉;周甜甜;雷山川;;心理疗法在神经阻滞治疗在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疗效分析[J];激光杂志;2013年04期

7 樊莎莎;潘卫利;;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3年08期

8 陆艳菊;;丁螺环酮与盐酸舍曲林联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22期

9 俞锴;郑亚丽;;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在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年11期

10 陈爱国;赵小玲;牛建雄;;珍珠梅花膏剂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内科;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兵;人体脊柱胸段背根神经节射频消融穿刺途径优化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2 尚战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3 刘雅静;多模式镇痛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心理效应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4 高月;皮神经阻滞技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谢光荣,黄明生,许美庭,范长河;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双盲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年01期

2 邓斌;戴永江;林岷格;曾慧明;;心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8年09期

3 张学立,许永臣;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菏泽医专学报;2000年01期

4 王正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1999年03期

5 施慎逊,顾牛范,姚芳传,陈启豹,黄继忠,杨晓敏,盛尤荣,袁训初,钱得胜,张永华,徐一峰;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6 谭宪湖;谭冠先;何睿林;唐小松;沙文昆;周广明;陈旭清;钟瑛;刘丽;;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年01期

7 孙振晓,于相芬;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1年04期

8 李卫东,李志刚,吕纪珍;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3年01期

9 孙来保;张劲军;雷亚红;李扬;吴海;黄丹勇;;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能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相徐,齐钢桥,许学明;阿米替林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一例[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年02期

2 宋仁权,柯纪定;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J];宁波医学;2000年05期

3 师磊,王芳;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顽固性丘脑灼痛症24例[J];人民军医;2005年11期

4 任振山;付爱丽;;阿米替林中毒急救体会[J];中外医疗;2008年31期

5 蒋小猛;于亚杰;孔梅;王晓燕;王银环;;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9年19期

6 陈江飞;朱素燕;胡毅坚;;甘草提取物对阿米替林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年05期

7 倪明;;阿米替林治疗期间的清醒前及入睡前幻觉[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1年02期

8 文积英;阿米替林引起癫痫发作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4年05期

9 郑求珍;刘晓林;;阿米替林急性中毒一例[J];安徽医学;1985年06期

10 王恩乐,马秋晖;阿米替林合用地西泮一次过量致死1例[J];新药与临床;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秀玲;孟宪华;赵长义;;阿米替林致癫痫5例报告[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2 赵小明;;阿米替林结合红外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陈丽霞;王志纲;爱民;李文标;程宇航;敖登格日勒;李浩军;王传跃;;抑郁症患者细胞色素P4502C19基因型对阿米替林血药浓度及其去甲基代谢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平根;钟旗;;电针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严明;毛星;吴金丽;;电针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黄跃东;;忘忧方与阿米替林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徐成敏;于敬杰;田进;高春霓;;国产帕罗西汀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冯智英;虞燕琴;;抗抑郁药物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A];2007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杨,

本文编号:1524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524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6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