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8 00:05

  本文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肠道微生物 肝功能 细胞因子 出处:《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细胞因子、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5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以及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便中九种肠道菌群含量,比较三组间肠道菌群变化;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7A(IL-17)、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干扰素-α(INF-α)、CXC趋化因子(CXCL-13)的浓度,分析肠道菌群与细胞因子以及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属以及瘤胃球菌属含量减少;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梭菌属、白色念珠菌以及普雷沃氏菌含量明显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肠杆菌科细菌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正相关性,肠球菌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呈正相关性;双歧杆菌与AST、碱性磷酸酶(AKP)以及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性,普雷沃氏菌属与AST、AKP以及PT呈负相关性,拟杆菌属与AST和PT呈负相关性,瘤胃球菌属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性。另外,9种肠道菌群中只有肠球菌与IL-17A呈正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其中乙肝患者体内过度繁殖的肠球菌与IL-17A协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过程,以致于肝功能受损呈恶性循环状态。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intestinal flor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ytokines and live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irrhosis. Methods 3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from 50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and 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The contents of nine kinds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fece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the changes of intestinal flora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serum cytokines such as interleukin-17 (IL-17), interleukin-1 尾 (IL-1 尾), interleukin-6 (IL-6), interferon- 伪 (INF- 伪) -CXC chemokine (CXCL-13)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ss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s of Bifidobacterium, Lactobacillus, Bacillus, Bacteroides and Rumen Staphylococcu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irrhosis were decreased. The contents of Enterobacteriaceae, Enterococcus, Clostridium, Candida albicans and Prevoc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nterobacteriaceae and prothrombin time (PT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nterococcus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ifidobacterium and AST, alkaline phosphatase (ALK) and HBV DNA level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evobacter and AST AKP and P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acteroides and AST and PT, an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ifidobacterium and AST,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nd HBV DNA. In addition, only Enterococcus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L-17A in 9 intestinal flora. Conclusion there are different degrees of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liver cirrhosis. Enterococci and IL-17A co-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liver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resulting in a vicious circle of liver function damage.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172737)
【分类号】:R512.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慧;孙涛;;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年03期

2 黄文雅;陆付耳;董慧;;肠道菌群失调与生物钟紊乱的相关性[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燕飞;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陆韦;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呼吸道的菌群多样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血清LPS、TNF-α、IL-6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吴英韬;益生菌对5-氟尿嘧啶诱发大鼠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洪凤,阴其玲,苏翠丽,李蕊,周长来;护理行为与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影响的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5期

2 孙丰霞,于爱东,王慧;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6期

3 马洪波,郎振为,金荣华,黄春,金瑞;202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与临床(摘要)[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张月铭,刘长凯,牛龙喜,臧秀萍;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胆性乙型肝炎36例[J];山西临床医药;2001年04期

5 李振玉,丁治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1年09期

6 徐克成,吴建文;慢性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J];胃肠病学;2001年02期

7 朱精田,赵吉香,乔志平;松之泰和维生素E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24期

8 宋相英,陈香凌;步行锻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年11期

9 金生;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1年05期

10 张若冬 ,刘泰义 ,范永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J];右江医学;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池晓玲;吴黎明;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蔡高术;吴树铎;赵朋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萨尔娜;阿拉腾图雅;布音毕力格;额尔登其其格;那生巴图;;蒙药额力根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光华;赵晓燕;张帆;;27例父传子(女)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资料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瑞芳;杜国安;;合理饮食与休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影响[A];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坛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5 刘莉;;美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吴国庆;吴其恺;程井军;张红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疗效观察[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邹兴明;黄源波;肖声濂;;复方双虎清治疗乙型肝炎40例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8 陈葵;杨高中;汤雄;;五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9 朱鸿;陈洁;范存琳;张韬;谷娅楠;;罕见乙型肝炎标记物模式3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10 李晓良;张云城;;慢性乙型肝炎与自身免疫[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中医药大学 胡义扬;乙型肝炎如何预防[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2 宋欣荣;乙型肝炎新药素比伏在中国获准上市[N];科技日报;2007年

3 解放军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医师 刘树人;乙型肝炎化验单怎样看[N];广东科技报;2008年

4 ;乙型肝炎的消毒处理[N];保健时报;2005年

5 陈黎明;乙型肝炎[N];家庭医生报;2006年

6 郑灵巧;慢性乙型肝炎仍难治愈[N];健康报;2008年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蔺林天;治慢性乙型肝炎方[N];民族医药报;2005年

9 翻译 奇妙;乙型肝炎不会增加胰腺癌发病风险[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 赵宇亮;乙型肝炎认识上的十大误区[N];焦作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2 王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氧化损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杨富;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吴刚;1.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2.高效复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5 张晓刚;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其隐证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6 吴龙仁;Ⅰ型超敏反应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延边大学;2006年

7 尹志农;乙型肝炎与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王立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趋势及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郭明星;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的慢性乙型肝炎证治规律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赵婷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和外周血HBV特异性CTL表型和功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福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其配偶心理状况相关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刘崇富;白细胞介素-10及12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丁宁;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临床表达特点及其受体分子特性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罗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5 杨s,

本文编号:1544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544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3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