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大肠埃希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疗效评价
本文选题:PK/PD模型 切入点:蒙特卡洛模拟 出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2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根据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评价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大肠埃希菌(E.coli)所致的血流感染的给药方案。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3年7月-2016年6月血流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报告,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版标准,对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设置为离散均匀分布,确定4种抗菌药物的16种给药方案,运用PK/PD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10 000例"真实患者"的累积反应分数(CFR),优化出最佳初始给药方案。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种给药方案(3.375g,q8h;3.375g,q6h;4.5g,q8h;4.5g,q6h)、头孢他啶4种给药方案(1.0g,q12h;1.0g,q8h;2.0g,q12h;2.0g,q8h)、头孢吡肟4种给药方案(1.0g,q12h;1.0g,q8h;2.0g,q12h;2.0g,q8h)的CFR均80%;亚胺培南西司他丁4种给药方案(0.5g,q8h;0.5g,q6h;1.0g,q8h;1.0g,q6h)中0.5g,q6h的CFR为85.30%,1.0g,q6h的CFR为92.75%,其它两种给药方案CFR80%。结论医院大肠埃希菌所致的血流感染的经验治疗,建议选择最佳给药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g,q6h,或次佳给药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g,q6h,选择联合治疗方案,目标治疗则应根据大肠埃希菌MIC值选用相应的给药方案。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尾 -lactams i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according to the pharmacokinetic / pharmacodynamic theory of PKP / PD.Methods the bacterial distribution of blood stream infection in hospitals from July 2013 to June 2016 was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And drug resistance monitoring reports, According to the CLSI 2013 standard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ization,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was set as discrete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and 16 drug delivery schemes of 4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 determined. The PK/PD model and Monte Carlo model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cumulative response fraction (CFR) of 10 000 "real patients", and the optimal initial administration scheme was optimized. Results piperacillin, tazobactam, 4 kinds of drug administration protocols were 3.375 g / q8h (3.375g / g), 4.5g / q8h / h, 4.5g / g / h, 4.5g / g / h, respectively. Ceftazidime was used to give 4 kinds of drug administration regimen (1.0g / q12hU 1.0g / 12hU 1.0g / q8h-1),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sage of piperacillin and tazobactam were 1.0g / 12hU 1.0g / 12g / h and 1.0g / 12g / h, respectively. The CFR of each of the four dosages of cepime was 1.0 g / q12h / 1.0g / q8h / 1.0g / q8h) and the CFR of the other two regimens were all 8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FR of 0.5g / q8h1 / 1.0gq8h / 1.0g / q6h of the four dosages of imipimipenem is 1.0g / q8h1.0g / q6h, and the CFR of the other two regimen is 92.75b / h,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t was suggested to choose the best regimen of imipenem 1.0 g / q6 h or the second best regimen of imipenem 0.5 g / q6 h, and to choose the combination regimen, and the target treat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IC value of Escherichia coli.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学部;
【基金】:南京市药学会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6YX009)
【分类号】:R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树艳;于淑芹;张钦德;;大肠埃希菌感染269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7年05期
2 于洪艳;吴绍丽;;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感染大肠埃希菌58例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年09期
3 吴永芝;刘海军;于洪艳;王莉莉;杨玲;;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11期
4 胡得意;黄大锟;余道川;;一起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腹泻爆发现场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8年11期
5 吴绪伟;肖谊;刘艳红;;顽固性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败血症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6 陈周;豚鼠大肠埃希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萧树生,林柳英;病原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9期
8 王华丽,盛家琦;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研究及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年03期
9 常静;;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性腹泻与菌痢的临床鉴别[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4期
10 赵铁梅;刘又宁;;大肠埃希菌的肠道寄殖与感染[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永茂;梁海军;钟利;林雁;史小玲;;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王金凤;朱德全;;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梁学柱;;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病例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田素飞;陈佰义;褚云卓;;社区人群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罗宇芬;赖伟华;郭昭伟;;院内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的临床用药分析[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鹏;;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析现况及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路明;姚婉贞;王筱宏;刘振英;;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董宝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医院感染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朱永定;史煜波;;2006年至2008年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分布及耐药监测[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王军;瞿秀;张学峰;马越;崔生辉;;养鸡场中抗生素使用对鸡和周边人群肠道大肠埃希菌抗药性的影响[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李水根 通讯员 施水泉;婴幼儿顽固性腹泻病因找到[N];健康报;2001年
2 记者 朱国旺;相关专家倡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零容忍”理念[N];中国医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娟娟;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机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田素飞;社区两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滔;浙江省县市级医院社区发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分析[D];浙江大学;2017年
2 张静;全国县级医院门诊分离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分子型别与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姜淼;继发性免疫缺陷患者葡萄球菌血流感染70例临床及病原菌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严明;我院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5 郭晶;老年院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预后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6 华茂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D];浙江大学;2017年
7 蒋杰;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氟喹喏酮类的耐药机制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8年
8 向倩;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表型、基因型和水解特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9 宫艳格;大肠埃希菌Afa/Dr家族粘附素afa/draC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10 刘政;PCT和CD_(64)在快速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应用中的研究[D];大理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628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62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