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CR技术对流感病毒H1N1新型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本文选题:流感病毒H1N1 切入点:杂交链式反应 出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极具感染性的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会引发全球范围内流感大规模爆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威胁人类与动物健康安全。因此快速、准确地对流感病毒检测是防控流感疫情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对流感病毒快速、方便的检测,我们建立了三种流感病毒H1N1的可视化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核酸扩增技术结合胶体金核酸试纸条信号输出方式,实现对流感病毒H1N1简便、快速的可视化检测。具体如下:1利用HCR信号放大技术结合胶体金核酸试纸条,建立对流感病毒H1N1可视化检测方法。针对H1N1的特异性核酸片段设计了标记6-羧基荧光素(FAM)的抓取探针CP与检测探针DP,当有H1N1 RNA存在时,会形成标记生物素(Biotin)的HCR产物与标记FAM-CP的核酸复合产物,结合试纸条加样检测,会被检测线上的anti-FAM抓住,并通过链霉亲和素(SA)与生物素(Biotin)之间的特异性亲和力,将包被链霉亲和素(SA)的红色胶体金粒子(Au NPs)固定到检测线上,显示出红色条带,实现对H1N1的可视化检测,可达到2.96 p M的检测限。2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s,MBs)核酸探针技术与HCR信号放大技术结合,实现信号双重放大。当存在检测靶标H1N1 RNA时,H1N1 RNA会与MBs结合,使MBs构象发生改变,进而引发两段辅助探针Helper A、Helper B与MBs杂交,形成新的DNA双链,将靶标H1N1替换下来,H1N1 RNA循环结合其他MBs,实现信号一重放大。暴露出的MBs茎部设计有与检测探针DP的互补序列,能够与标记Biotin的HCR产物有效结合,进而实现信号的再次放大。结合试纸条传感器实现流感病毒H1N1的可视化检测,可达到21.9 f M的检测限。3将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与HCR信号放大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同时标记生物素(Biotin)与6-羧基荧光素(FAM)的抓取探针CP,当存在H1N1 RNA时,CP与H1N1 RNA形成杂交双链,由于DSN酶的特性,酶切DNA-RNA杂合双链中的互补DNA,RNA可以循环利用,结合其他CP,实现信号一重放大。由CP释放出的DNA短链与标记Biotin的H1、H2引发HCR反应,实现信号双重放大。结合试纸条传感器实现流感病毒H1N1的可视化检测,可达到3.12 f M的检测限。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三种对流感病毒H1N1的可视化检测方法,能够实现方便、快速的靶标检测,节省检测时间与成本,对流感病毒的基层大规模筛检与疫情防控具有应用价值。
[Abstract]:Highly infectious influenza viruses, especially influenza A viruses, can cause large-scale outbreaks of influenza worldwide,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long-term threats to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and safety. Accurate det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es is a key link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outbreaks. In order to achieve rapid and convenient det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es, We have established three visual detection methods for influenza virus H1N1. This study is based on hybrid chain reaction (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colloidal gold nucleic acid test strip signal output to realize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influenza virus H1N1. Rapid visual detection. Specific as follows: 1 using HCR signal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colloidal gold nucleic acid test paper, A visual detection method for influenza virus H1N1 was established. The grab probe CP and the detection probe DPDP RNA were designed for the specific nucleic acid fragment of H1N1. When there was H1N1 RNA, the grab probe CP and the detection probe were designed. The HCR product labeled biotinin and the nucleic acid compound product labeled FAM-CP, combined with the test strip to add sample detection, will be caught by the anti-FAM on the detection line, and the specific affinity between the HCR product and biotinin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streptavidin) and biotinin. The red colloidal gold particle (au NPs) coated with streptavidin (SAA) was immobilized on the detection line, and the red band was displayed to realize the visual detection of H1N1. The detection limit of 2.96 pm can be achieved by combining the molecular beaconsm nucleic acid probe technique with the HCR signal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to realize the double amplification of the signal. When the detection target H1N1 RNA exists, the H 1 N 1 RNA will combine with the MBs, and the conformation of MBs will change. Then the two-segment auxiliary probe Helper Agna Helper B was hybridized with MBs to form a new double strand of DNA. The target H1N1 was replaced by the H1N1 RNA cycle and combined with other MBs to realize signal amplification. The exposed stem of MBs was designed with complementary sequence to detect the probe DP. It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with the HCR products labeled with Biotin, and then realize the signal re-amplifi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st strip sensor, the visual det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 H1N1 can be realize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21.9 FM can be reached by combining double-strand specific nuclease (DSNs) with HCR signal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A grab probe, CP-labeled biotinin) and 6-carboxyfluorescein (FAM), was designed. When there was H1N1 RNA, CP and H1N1 RNA formed hybrid double strands. Beca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DSN enzyme, the complementary DNA-RNA RNA in the DNA-RNA heterozygous double strand can be recycled and combined with other CPs to amplify the signal. The short DNA strand released by CP induces HCR reaction with the labeled Biotin H _ (1) O _ (2). Realize double amplification of signal. Realize the visual detection of influenza virus H1N1 with test strip sensor, can reac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3.12 FM. To sum up, the three visual detection methods of influenza virus H1N1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can be realized conveniently. Rapid target detection saves detection time and cost and is valuable for mass screening of influenza viru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virus.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40;R51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什么方式可以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年03期
2 ;为什么“猪流感病毒”改称甲型H1N1流感病毒?[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年03期
3 高峰;;甲型H1N1流感病毒大流行的预防应重视儿童及中青年患者[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年07期
4 李皓;;流感病毒与防控措施[J];科技潮;2009年12期
5 魏成军;江新泉;高佩安;;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征及快速检验方法[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04期
6 陈慧英;;流感病毒将可“定位追踪”[J];泸州科技;2013年03期
7 苗凤源;;经鼻接种A型流感病毒对鼷鼠嗅粘膜的影响[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87年02期
8 刘美琴,白小平,樊陕生,肖和宇;B型流感病毒流感22例报告(摘要)[J];临床儿科杂志;1988年06期
9 郝莉萍;于树芬;俞秀廉;齐云华;;荆、防、柴、菊抑制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J];人民军医;1992年11期
10 郑宾;钟江;;禽流感蔓延给人类敲响警钟[J];科学生活;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锐;段正赢;刘泽文;杨克礼;梁望旺;邓均华;周丹娜;田永祥;;A型流感病毒为载体的开发及其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杜雄伟;李叶;杨卓;;A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曲敬来;;流感病毒A上呼吸道感染快速诊治的研究[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高福;;流感病毒侵入与多肽抑制药物[A];第二届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琴;张兴晓;杨灵芝;郭庆栋;;流感病毒在三种细胞中的生长对比[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袁达康;黄勇;杨华可;黎景全;李艳芬;;东莞市2004-2008年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及分析[A];新发传染病防治学习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高玉伟;夏咸柱;扈荣良;王立刚;刘丹;邹啸环;黄耕;贺文琦;;虎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基因分析与抗体调查(摘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李叶;廖明;辛朝安;;A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9 曲敬来;常晓;;流感病毒A上呼吸道感染快速诊治的研究[A];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5年
10 祝艳华;王雯慧;陈怀涛;;中药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五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生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江卉邋通讯员 胡运海 实习生 汪红燕;今冬江城流感病毒有加剧趋势[N];湖北日报;2008年
2 ;新流感病毒可能已在猪身上悄悄传播多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记者 葛进 陈超;日拍到新型流感病毒真实形态[N];科技日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 吴志军 记者 蔡鹏程;研制成功迅速杀灭流感病毒新产品[N];解放军报;2009年
5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 黄根柱;流感病毒有四怕[N];健康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马佳;陈继明:为流感病毒绘制族谱[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江南雪舞;禽流感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何关系?[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主任医师 冀衡;流感病毒[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9 杨孝文 编译;揭开20世纪初西班牙大流感致命秘密[N];北京科技报;2007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狼”依然在家门口徘徊[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婧;抗A型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天然化合物的筛选及其抗病毒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吴玲;A型流感病毒四种亚型同步检测分型方法建立及两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地方株的特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范文辉;犬Ⅲ型干扰素的功能特点及B型流感病毒NEP蛋白出核功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申新田;寡聚噻吩及皂苷类衍生物抑制流感病毒进入靶细胞的作用及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赵化阳;小鼠动物模型在哮喘气道高反应治疗和抗流感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万志敏;抗体压下H9N2流感病毒囊膜糖蛋白关键抗原表位氨基酸的变异分析[D];扬州大学;2015年
7 高伟;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ALI发病机制研究—炎症、细胞凋亡以及免疫调控[D];南京大学;2012年
8 阳元娥;抗甲型流感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活性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9 江静雯;B型流感病毒诱发天然免疫应答及M1核质穿梭对于病毒复制的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孔晖晖;H7N9亚型流感病毒遗传演化分析及H7N9弱毒疫苗在哺乳动物模型上的免疫效力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慧芝;A型流感病毒条形码检测技术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胡云光;人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小鼠适应株的建立及分子机制的初步探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刘兵;SPF鸡与BALB/c小鼠体内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组织分布的差异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戴玉柱;五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及2010~2013年杭州地区人H3N2病毒流行病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5 孙伟洋;B型流感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6 王静;HD-11细胞感染H9N2流感病毒后先天性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变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朋;貂源H9N2亚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倩;苦参主要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其抗犬流感病毒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万勇;甲型流感病毒不同亚型混合感染分析及N9亚型流感病毒NA基因进化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10 王攀;MicroRNA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介导肺部炎性损伤调控作用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49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649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