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与释放

发布时间:2018-03-25 01:02

  本文选题:乙肝病毒 切入点:BST-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17期


【摘要】:目的研究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bone marrow stromal antigen 2,BST-2)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与释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干扰素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 G2.2.15,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BST-2蛋白水平和RNA水平;分别用构建的BST-2真核表达质粒p CDNA3.1-BST2-FLAG和BST-2拮抗蛋白HIV Vpu真核表达质粒,转染Hep G2.2.15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mRNA,Southern blot检测HBV DNA。结果转染p CDNA3.1-BST2-FLAG后,HBV mRNA降低26%,细胞内HBV DNA降低31%,细胞培养液中HBV DNA降低33%(P0.05),细胞培养液中HBs Ag下降至82%,HBe Ag下降至77%(P0.05);加入Vpu蛋白后,BST-2的抑制作用受到对抗,HBV mRNA恢复至92%,细胞内HBV DNA恢复至93%,细胞培养液中HBV DNA升至98%,细胞培养液中HBs Ag恢复至102%,HBe Ag恢复至99%,HBV复制与释放明显增强。结论 BST-2对HBV复制与释放具有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可被HIV Vpu蛋白拮抗。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antigen 2(bone marrow stromal antigen 2 (BST-2) on the replication and releas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Methods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Hep G2.2.15 wa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nterferon. The level of BST-2 protein and RNA wer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Western blot. The constructed BST-2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s p CDNA3.1-BST2-FLAG and BST-2 antagonist HIV Vpu were transfected into Hep G2.2.15 cells.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HBV surface antigen (HBs) and HBV e antigen (HBe AgN) in cell culture medium.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was used to detect HBV mRNAs and Southern blot to detect HBV DNA.Results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p CDNA3.1-BST2-FLAG, mRNA decreased by 26% and HBV DNA decreased by 31%. In cell culture medium, HBV DNA decreased to 33% P0.05, HBs Ag in cell culture medium decreased to 82%, HBe Ag decreased to 77% P0.05,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Vpu protein on BST-2 was restored to 92%, HBV DNA recovered to 93%, HBV DNA in cell culture medium increased to 98%. In cell culture medium, HBs Ag returned to 102 and HBe Ag recovered to 99% HBe Ag. Conclusion BST-2 has inhibitory effect on HBV replication and release. The inhibitory effect was antagonized by HIV Vpu protein.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0972582)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金(2012-2-060)~~
【分类号】:R5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J];Virologica Sinica;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红;史国利;程浩;范炜;路浩;;新型功能蛋白BST2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2期

2 陈倩倩;徐庆刚;张驰宇;;HIV辅助蛋白拮抗细胞限制因子机制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4年01期

3 王书训;;乙肝病毒X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变异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年03期

4 李继昌;;替诺福韦治疗重型乙肝临床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5 隋洪帅;韩婧婉;杨绍敏;贾磊;刘永健;李敬云;李林;;我国云南部分HIV-1感染者黏合素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J];军事医学;2013年07期

6 周云;连建奇;贾战生;;持续性HBV或HCV感染与免疫稳态[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年09期

7 尹鑫;魏萍;王晓钧;;天然免疫限制因子Tetherin的抗病毒机理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4年01期

8 王娇;刘伟;胡秦;李泽琳;曾毅;;HIV-1 Vpu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和纯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年04期

9 Joel da Cunha;Luciana Morganti Ferreira Maselli;Ana Carolina Bassi Stern;Celso Spada;Sérgio Paulo Bydlowski;;Impact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n lipid metabolism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infected patients: Old and new drugs[J];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2015年02期

10 冯波;邓文斌;肖文勇;唐波;赵耀宗;吴坤强;;PCR扩增HBV x基因特征序列检测乙肝病毒DNA[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国振;宿主因子Cyclin T1和Sam68在Ⅰ型人免疫缺陷型病毒生活周期中的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倪小菊;HIV整合酶对链转移抑制剂的易感性和耐药性研究以及新型抗整合酶单域抗体的研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庞晓静;BRET方法研究BST-2和HIV-1 Vpu相互作用及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的筛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魏振宏;重大病毒性疾病病原体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宿主限制因子拮抗功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瑞康;HIV-1 Vpr激活细胞NF-κB信号通路分子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潮礼君;一种艾滋病病毒潜在抑制剂的功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7 陈艳可;膜蛋白的超量表达以及其结构与功能的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4年

8 顾龚平;BST-2结合MT1-MMP抑制MMP2活性,,阻止细胞生长与迁移的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隋洪帅;HIV-1耐药与宿主遗传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10 王静;永生化猪小肠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及猪轮状病毒对其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祥兴;APOBEC-3F和-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中定位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于浩甜;表达人IFN-α真核表达载体抗HBV效应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李沂;IFITM1\2\3的克隆表达及其抗病毒作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4 黄剑;苯并二氢吡喃类化合物抗HIV-1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5 吴星亮;干扰素应答分子Tetherin对抗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6 朱迎紫;钙离子及水解酶在HIV-1 Vpu对宿主限制因子Tetherin拮抗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李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37的水平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王茂鹏;HIV-1假病毒感染未成熟DC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王晓莹;拮抗抗病毒因子A3G的HIV-1 Vif E3复合体对RBX的选择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梁宇;CUL5 E3 ligase体外泛素化系统的建立[D];黑龙江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庆;;乙肝病毒复制之谜[J];肝博士;2010年01期

2 张凯宇,王峰,娄金风,蔡艳俊,吕美德;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R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0年02期

3 赵卫东,陈建,袁孟彪;酒精对乙肝病毒复制和表达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4年05期

4 董玲;甲型肝炎诱导细胞因子抑制乙肝病毒复制[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1年04期

5 饶文淑;乙肝病毒复制与乙型慢性迁延型肝炎自然发展过程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1986年01期

6 颜保松;荆春红;赵涛;;乙型肝炎e抗原作为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的可靠性分析[J];海南医学;2009年S6期

7 张智,骆抗先,梁炽森;乙肝病毒复制是慢性肝病活动的直接原因[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8 焦付丰;陈振祥;;前S1抗原作为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年04期

9 ;α-干扰素可防止乙肝病毒复制[J];河南医学研究;1994年02期

10 郝晓,崔东来,姚希贤,张晓岚,靳洪涛,本文对乙型肝炎患者(简称乙肝)有、无乙肝病毒复制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进行了检测 ,以HBeAg、HBVDNA-PCR均阳性为复制指标 ,HBaAg、HBeAg、HBVDNA-PCR均阴性为非复制指标.52例患者 ,复制及非复制组各26例.结果为:乙肝病毒(HBV)复制组CD_4~+/CD_a~+为1.36±0.34 ,非复制组2.99±0.61 ,P<0.05 ,NK细胞活性测定复制组为40.01±12.48 ,非复制组68.80±9.82 ,P<0.01 ,LAK细胞活性测定 ,复制组为44.20±11.51 ,非复制组为67.90±9.82 ,P<0.01.结果表明:有病毒复制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说明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对HBV复制具有明显影响 ,此为乙肝具有病毒复制者 ,治疗上使用免疫促进剂提供了依据.;乙肝病毒复制与非复制状态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J];临床荟萃;199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钟远辉;余永湘;;前S1蛋白与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对乙肝病毒复制诊断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顾泳;上海科学家发现乙肝病毒复制“开关”[N];解放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锐;microRNA在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孙世仁;转录因子FoxO3a在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王兵;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抗乙肝病毒复制的体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敬楠;白细胞介素23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及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2 邓兰;肿瘤坏死因子凋亡相关配体(TRAIL)对乙肝病毒复制过程影响的初探[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0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660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