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CT图像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压力研究
本文选题:肝硬化 切入点: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出处:《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年03期
【摘要】:目的旨在寻找一种准确而有效地预测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值的非侵入性方法。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收集的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和HVPG测量,检测肝功、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计算Child-Pugh评分。应用CT图像测量患者的肝脏体积、脾脏体积、门静脉宽度和脾静脉宽度。评估所有变量预测HVPG值的能力,选取预测能力强的变量建立HVPG预测方程。结果 HVPG评分=18.912-7.173×ln(肝脏体积/脾脏体积),该HVPG预测方程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0.906,92.9%,79.2%,83.9%和90.5%。结论应用肝脾体积比能够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VPG值。该预测模型可能作为一种新的预测HVPG值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an accurate and effective noninvasive method for predicting HVPGs of hepatic vein pressure gradient.Methods from September 2012 to May 2014, 75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All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CT and HVPG. Liver function, prothrombin time and platelet count were measured. Child-Pugh score was calculated.Ct image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liver volume, spleen volume, portal vein width and splenic vein width.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all variables to predict the HVPG value, the HVPG prediction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by selecting the variables with strong predictive ability.Results HVPG score was 18.912-7.173 脳 ln (liver volume / spleen volume).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of the HVPG prediction equation was 0.9067.173 脳 ln,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83.9% and 90.5%, respectively.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liver-spleen volume ratio can predict the HVPG value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This prediction model may be used as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HVPG value in clinic.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370554)
【分类号】:R575.2;R5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聿修,朱亮,王岚,徐敏;软肝抗纤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2 郭伟,王桂芬,刘少杰,唐长金;中药凉血解毒化瘀对慢性重型肝炎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3 李芹;李丹;张良宏;;重肝合剂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4 孙平;;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5 谷灿立;张振强;付月箫;李新强;杨韶峰;;中西医结合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10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6期
6 杨小军;张国梁;杨素霞;施卫兵;蔡淑玲;刘永华;;赤茵糖浆治疗慢性乙型黄疸性肝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3期
7 朱秀娟;;重用赤芍治疗瘀胆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8 方伟;;自拟软肝煎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9 刘丽丽;张国梁;刘永华;方基水;窦红漫;杨晓军;;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0期
10 刘雯;;中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沛华;王拥泽;;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2 吴宝灵;钱刚;涂鸣汉;张克勤;余海滨;吴敏;刘金明;;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与临床分析[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3 尹燕耀;肖影群;;慢乙肝患者肝组织内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特点[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梁青;;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78例临床分析[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5 聂广;;重型肝炎的分型、分期与分级[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6 熊明芳;韩裕斌;胡佳;王莉平;谢慧群;徐云;徐珊珊;项风梅;杨卫星;;软坚化瘀法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7 李小平;余志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病的相关性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8 尹燕耀;宗亚力;林云华;;中药全结肠灌注透析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9 肖影群;邹正宇;吕定英;邓茜;章萍;钟青梅;;慢性隐匿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10 龙庆华;廖九女;涂德幸;孙秀光;付小一;涂利民;;肝活检对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那坤;柔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乔胃娟;加减三甲散及其拆方滋阴养血药调控肝纤维化TGF-β/Smads通路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周新颖;加减三甲散及其虫类药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s信号通路及MMPs/TIMPs体系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张爱民;中国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和临床意义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基因突变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5 陈明丽;超声定量分析方法评价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倪燕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的评价[D];复旦大学;2010年
7 毛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证候规律及治疗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尹明实;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延边大学;2011年
9 里进;HLA-DP多态性与中国南北汉族人群HBV相关性肝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翁红雷;干扰素-γ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静;新型超声造影剂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定量诊断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昊鹏;丙型肝炎病毒F抗体血清分布特点及F蛋白的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李卫国;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柏盛;慢性HBV感染者病原学特点与肝肾损害、治疗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贺希;中西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王雅;鳖龙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杨水才;参仙乙肝灵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张岱;肝硬化患者血清维生素E水平与肝纤维化及肝功能指标的对比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朱振林;柔肝冲剂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IMP-1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周云;柔肝冲剂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MMP-2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明玲;张世斌;陈新月;;男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及血脂水平的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年03期
2 薛建波;林懋惺;杨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J];临床荟萃;2009年08期
3 秦金环;;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2期
4 杨中华,管美兰,鲍洪刚,刘成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_3 T_4 rT_3 THS变化的临床意义[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5 陈亚岗,吕芳芳;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J];肝脏;2002年S1期
6 艾黎明,鄢选才,曾桢;脾切除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3年03期
7 赵春华,康明新,李桂;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克—鲍二氏综合征1例[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年02期
8 雒雪,袁秀红,岳红云,高霞,宁海云;妊娠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2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年03期
9 叶军;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转化生长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检测[J];肝脏;2005年02期
10 段永杰;宁国发;吉庆;段淑婷;;乙型肝炎肝硬化96例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彬;夏章;袁虹;聂广;;5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费中明;;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失败18例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文彬;袁虹;夏章;聂广;;5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模式及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A];第十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芳;包蕾;;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5 张占卿;王介非;;血清β_2-微球蛋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刘燕敏;闫惠平;刘金亭;伍慧丽;王曙照;赵国庆;陈晓;刘德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临床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薛建波;杨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8 林懋惺;杨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9 李志彬;唐长华;;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二项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于红卫;王金环;李娟;侯维;孟庆华;;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静息能量代谢初步分析[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尤松鑫教授 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乐山友谊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江懋明;如何防治乙型肝炎肝硬化[N];乐山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宝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郑保平;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证候及病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3 王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HBV易感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经宙;乙型肝炎肝硬化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基因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2 芦亚君;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10年
3 薛建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雯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林懋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徐炜捷;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比较[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7 葛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疲劳特点及其与证候、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李迎杰;乙型肝炎肝硬化与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杜君义;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李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oxP~3 mRNA表达及血清IL-12、IL-18水平的变化[D];泸州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707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0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