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体内骨髓干细胞的影响及生物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04 02:15

  本文选题:慢性乙型肝炎 切入点:肝硬化 出处:《复旦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文献报道骨髓干细胞具有横向分化的能力,体外诱导可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胰腺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肝样细胞。有学者发现骨髓干细胞可以征体内横向分化为肝细胞,但这种横向分化作用并不是由骨髓干细胞直接分化为肝细胞,而是在肝组织中通过与肝细胞的融合作用来实现的。已有研究证明,CD34和CD133是骨髓干细胞的标记分子。国内学者曾将CD34阳性的脐带血细胞诱导成为肝样细胞。核苷类药物抗乙肝病毒治疗已经使乙肝肝硬化不可逆转的概念成为过去,大量研究证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能够降低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的风险,其诱导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逆转,减少肝癌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肝星状细胞与纤维母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的效应细胞,肝实质细胞的再生依赖于肝细胞和肝干细胞,而研究者发现肝癌的发生则与肝癌干细胞紧密相关。促进干细胞向目的细胞分化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治疗肝炎肝硬化甚至于肝癌的新思路。有研究发现抗肿瘤细胞核苷类似物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可以将将大鼠肝干细胞WB细胞诱导为具有产胰岛素功能的细胞,基于此研究,与5-AZA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的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是否具有相同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药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以及乙肝相关性肝癌过程中是否可以影响患者体内的CD34阳性和CD133阳性的骨髓干细胞,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以及乙肝相关性肝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以相应入组标准以及实验需要的排除标准确立实验研究对象: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患者394例,招募健康志愿者12例,实验分为7组: 1)慢性乙型肝炎未抗病毒治疗组83例;2)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组64例;3)乙肝肝硬化未抗病毒治疗组67例;4)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组78例;5)原发性乙肝相关性肝癌未抗毒治疗组49例;6)原发性乙肝相关性肝癌抗病毒治疗组53例;7)健康志愿者。抗病毒治疗组均为持续规律服用核苷类抗HBV药物2年以上者。 2.收集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PBMC中CD34、CD133日性细胞百分比。3.提取部分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肝脏组织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慢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CD34、CD133mRNA的表达。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的石蜡病理切片样本中CD34、CD133的表达。5.分别测定并分析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肝癌组的血清学标志分子,包括:ALT、AST、ALB、HbsAg、HbeAg、HBeAb、HBVDNA以及免疫学指标CD4、CD8的绝对值与百分比。单独检测肝癌患者AFP的指标。结果:1.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慢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临床肝功能指标与未抗病毒组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慢乙肝、肝硬化、肝癌服用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组间两两比较发现CD4、CD8细胞的绝对值和百分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慢乙肝、肝硬化服用核昔类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抗病毒组患者的PBMC两组间CD34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且服药组CD34的表达大于未服药组(P0.05,P0.01),肝癌组中的结果与之相反,服药组CD34的表达要低于未服药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服用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抗病毒组问CD133未发现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肝硬化以及肝癌服用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组CD133的表达明显低于未抗病毒组(P0.01)。经过ANONA分析,健康对照组与HBV感染的患者CD34和CD133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01)。3.荧光定量PCR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未抗病毒组CD34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服用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组(P0.01),肝硬化服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组与未抗病毒组相比,CD34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服用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组CD34指数均比未服用抗病毒药物的组CD34指数高(P0.05,P0.01),而肝癌服用抗病毒组的CD34指数降低(P0.01),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肝硬化患者CD133阳性率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P0.05),肝癌则呈现明显的下降(P0.01),慢乙肝组肝脏组织中CD133的表达没有发现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疾病患者外周血CD34以及CD133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升高,表明肝脏组织炎症及肝细胞的坏死与修复过程中骨髓干细胞被动员,产生和释放增加。2.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能够促进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患者体内骨髓干细胞产生及向外周血释放。3.由服用核苷类抗HBV治疗组与未服用核苷类抗HBV治疗组之间CD4、CD8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在机体的免疫功能相似的情况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和对肝干细胞的影响,促进肝功能的恢复。4.CD34阳性的细胞与肝功能修复相关,而CD133的表达则与肝癌的发生相关。5.CD34阳性的细胞可能促进肝脏内血管的生成,参与肝细胞的再生。6.服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发病危险降低,可能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降低肝癌干细胞标记CD133的表达有关。7.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肝癌干细胞的发生从而间接下调了肝癌肿瘤组织内血管的生成。
[Abstract]:BACKGROUND & OBJECTIVE : The study shows that bone marrow stem cells can be differentiated into liver cells in vitro . It has been shown that CD34 and CD133 are the marker molecules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 .
( 2 ) 64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
3 ) 67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without antiviral treatment ;
4 ) 78 cases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tiviral treatment group ;
5 ) 49 cases of primary hepatitis B - related liver cancer ;
6 ) 53 cases of primary hepatitis B related liver cancer antiviral treatment group ;
The expression of CD34 and CD133 mRN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cirrhosis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
Results : Compared with healthy volunteers , the expression of CD34 and CD133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cirrhosi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untreated group ( P0.05 ) .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2;R512.62;R735.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国;赵永忠;卢青;周英琼;肖绪华;刘,

本文编号:1707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07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