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两对重要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选题:Vpu-gp120 + gp41-Integrase ; 参考:《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研究HIV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宿主细胞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HIV的感染机制、生命周期等意义重大。 本实验室在前期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系统地研究了HIV-1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发现了10对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中有4对蛋白相互作用在以往的文献中未见报道。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对其中两对新发现的蛋白相互作用(Vpu-gp120; gp41-Integrase)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到HIV-1Vpu蛋白和包膜糖蛋白gp120在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进一步证实了前期酵母双杂交的实验结果。随后对Vpu蛋白进行了一系列的截短和缺失,并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找到其与gp120蛋白相互作用的位点为Vpu蛋白72-81位氨基酸序列。同时,本研究也对包膜糖蛋白gp41进行了一系列的截短,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找到了其与整合酶Integrase相互作用的位点,即gp41蛋白的84-100位氨基酸序列。 本研究发现了Vpu与gp120在生理条件下存在相互作用,并找到了Vpu与gp120及gp41与Integrase相互作用的位点,为探求这些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也为深入理解HIV-1的侵染机制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Abstract]:HIV / AIDS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s) has become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HIV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s the cause of AIDS.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V proteins and host cell protei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and life cycle of HIV infection.The HIV-1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yeast two-hybrid technique in our laboratory, and 10 pairs of proteins were found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of which 4 pairs were not reported in previous literatures.On this basis, two pairs of newly discovered protein interactions, Vpu-gp120; gp41-Integrase, were further studied in this paper.In this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V-1Vpu protein and envelope glycoprotein gp120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was detected by immunoprecipitation, which further confirm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yeast two-hybrid.Then a series of truncation and deletion of Vpu protein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site of interaction with gp120 protein was found to be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Vpu protein at the 72-81 position by yeast two-hybrid experiment.At the same time, a series of truncation of envelope glycoprotein gp41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site of interaction with integrase Integrase, the 84-100 amino acid sequence of gp41 protein, was found by yeast two-hybrid experiments.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pu and gp120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found the sites where Vpu interacted with gp120 and gp41 and Integrase, which provided ideas and directions for exploring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interactions.It also provides important data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infection mechanism of HIV-1.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延民;对定量检测整合HIV-1 DNA的PCR方法的评价[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3年06期
2 苏娇;何淑雅;李斌元;马云;喻长顺;;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FXR1P相互作用的蛋白[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3 刘国生;从75种传统药物中筛选抑制HIV-1蛋白酶活性的物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年06期
4 阿沐;婴儿出生后的HIV-1母婴传播[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1997年18期
5 江文正,金宁一;表达HIV-1结构蛋白靶细胞的制备及鉴定[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3年02期
6 沈成利,吴昊;急性HIV-1感染的传播和预防[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年02期
7 何海洋;乌干达拉凯地区一夫一妻制HIV-1传播的可能性[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5年01期
8 曹凤,季阳;HIV-1 感染的长期非进展者的特征[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7年03期
9 李春元;影响HIV-1感染细胞从宫颈与阴道散播的高危因素[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8年02期
10 李春元;HAART治疗后血浆低水平HIV-1的病毒复制状况[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符向辉;何淑雅;董晓;李斌元;王三虎;秦凌雪;陈小卫;马云;;智力低下相关蛋白FXR1P与CMAS相互作用区域的鉴定[A];传承与发展,创湖南省生理科学事业的新高——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王震;孟宪敏;郭莲军;;人类新基因Nel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林雄杰;;MoRab5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卢雅丕;董菁;周飞;王琳;张波;陈美娅;任建林;;人肠三叶因子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作用鉴定[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5 杨长庚;王贤丽;王磊;张博;文华;陈松林;;牙鲆PoAkirin1相互作用蛋白筛选及基因性质的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袁顺宗;马兵;易绍萱;贺伟峰;陈希炜;罗高兴;吴军;;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研究P311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序列[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廖芸;王蕾;刘龙丁;王丽春;王晶晶;马绍辉;李琦涵;;与疱疹病毒u135蛋白相互作用的两个细胞蛋白的初步分析[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袁顺宗;谭江琳;马兵;彭旭;贺伟峰;黄正根;程文广;杨世伟;杨俊杰;王晓娟;胡婕;甘成军;陈希炜;胡晓红;张小容;罗高兴;吴军;;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研究P311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序列[A];第八届西南五省一市烧伤整形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烧伤整形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宋春娇;赵永娟;陈凤;郑德先;刘彦信;;ERBIN是HTLV-1 TAX新的结合蛋白[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10 郭颂;林彩丽;周涛;田国忠;范在丰;;泡桐丛枝植原体侵染的泡桐组培苗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卫东;抑制蛋白相互作用可成为治癌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9年
2 张佳星;人类为何如此与众不同[N];科技日报;2008年
3 唐伟;生物膜研究领域的新收获[N];科技日报;2006年
4 李天书;刘云涛;新生病毒敲响警钟[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冯卫东;生物钟与新陈代谢分子关联查明[N];科技日报;2008年
6 刘汉权;穿心莲有望成为抗艾滋病新药原料[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胡德荣;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新方法被发现[N];健康报;2007年
8 白毅;我国计算生物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记者 邰举;韩科学家发现“减肥蛋白质”[N];科技日报;2006年
10 岳阳;我国学者初建HIF-1α介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新理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艳婷;乙型肝炎病毒HBx蛋白与血浆铜蓝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对其功能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2 陈莉;ERβ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ERβ1-Id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3 宋林霞;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G蛋白及CaM相互作用的新蛋白[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房玮;杨树次生维管发育相关基因PtCDD和PtSZF的功能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李子兴;拟南芥ROP11GTPase通过和ROPGEF1/4相互作用负调控ABA信号转导[D];清华大学;2010年
6 崔晓艳;马铃薯Y病毒属编码的膜相关蛋白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涛;肿瘤细胞成血管塑形在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8 刘秀杰;酵母双杂交筛选Nogo-66的结合分子及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9 李星星;hS100A6对人骨肉瘤细胞株143B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0 张勇;神经营养因子受体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酵母双杂交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明华;Mre11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验证[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霏;HIV-1两对重要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杨琼;HCBP6蛋白与HCVcore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4 蒋丽丽;柽柳Peroxiredoxin基因(ThPrx1)的克隆及抗逆功能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姜波;柽柳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基因耐盐功能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蒋亮;耐辐射奇球菌Dps-2蛋白的互作蛋白筛选[D];南华大学;2010年
7 邢昕;Phb1与CLIC1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朱丹;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对U9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杰;HPV18E6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与检测[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蔡丽君;水稻瘤矮病毒P3蛋白自身及P2蛋白与水稻PC1和PC3蛋白间的互作[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7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4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