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成都市青年男性高危性行为现况及多性伴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8 05:34

  本文选题:青年男性 + 高危性行为 ; 参考:《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18~34岁青年男性高危性行为现况及多性伴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成都市18~34岁青年男性的高危性行为及相关因素,对回答有性行为史的1 53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过去12个月内有多性伴者占23.6%,有过商业性性行为者占11.8%,有过群交行为者占9.0%,有过肛交行为者占4.7%,从不使用安全套者占15.6%,在酒精或兴奋剂影响下发生过性行为者占37.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性伴影响因素包括已婚〔标准偏回归系数(B)=-0.086,P0.05〕、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B=-0.063,P0.05)、频繁使用色情类信息(B=0.058,P0.05)、儿童期被性虐待(B=0.042,P0.05)、首次性行为年龄小(B=0.162,P0.05)、频繁在酒精或兴奋剂作用下发生性行为(B=0.054,P0.05)。性取向的差别、年龄、吸烟、酒精滥用、吸毒、焦虑、抑郁、儿童期被躯体虐待对多性伴性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多性伴是成都市青年男性最主要的高危性行为,儿童期被性虐待及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是多性伴的主要影响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high-risk sexual behavior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in 18-34-year-old men in Chengdu.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the high risk sexual behavior and related factors of 180-34 year old male in Chengdu were investigated by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and 1 536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Results in the past 12 months, there were 23. 6 sexual partners, 11. 8 had commercial sex, 9. 0 had group sex, 4. 7 had anal sex, 15. 6 never used condoms, and had sex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 or stimulants.37.7%.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lygynous partners include married (standard 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 (BX) -0.086 (P0.05A), education level (B) -0.063 (P0.05), frequent use of pornographic information (B0.058), childhood sexual abuse (B0.042P0.05), young age of first sexual intercourse (P0.05), and frequent occurrence of sexual behavior under alcohol or stimulant action (B0.054P0.05).Differences in sexual orientation, age, smoking, alcohol abuse, drug us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physical abuse in childhoo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exual behavior.Conclusion Polysexual partn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high risk sexual behavior of young men in Chengdu. Sexual abuse in children and young age of first sexual intercourse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lysexual partner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基金】: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Research Programme Grants(RP-PG-0407-10500)资助
【分类号】:R51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庄渝霞;;上海多性伴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社因;张福英;崔友民;孔凡存;房华;;解郁冲剂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5期

2 张健平;;神泰片与奥沙西泮联合治疗酒精所致焦虑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1期

3 王道俊;;针刺治疗癔性失语38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7期

4 黄豹;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32例临床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郑家宏,程为力;黛力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恶劣心境对照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任仲园;;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葛雪芬;李月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林勇;夏江明;;过量快克所致精神障碍2例[J];安徽医学;2009年10期

9 孙艳;孔晓明;汪艳丽;;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安徽医学;2010年10期

10 鲍风;项高波;程立仁;江幸福;李欢松;丁东;陈楠;成金民;;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综合治疗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一;邢葆平;;针灸治疗产后焦虑症患者50例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晓娥;;精神疾病患者吞服异物的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闫少校;高冬芳;宋艳颖;张志玲;;八段锦锻炼对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及脂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曹延筠;;我院精神病住院患者镇静催眠药物应用的时点调查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郭小青;谌琦;王李雯;白晓英;董琳;张玉平;;中西医治疗肝郁痰热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煜蕙;王东耀;王开辉;;早期心理干预对预防官兵事故后应激障碍效果的追踪研究[A];全国第九届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一)[C];2011年

7 李鸿;张骏;羊惠锋;;支持性心理治疗和放松训练对肛周手术患者情绪的影响[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礼博;谢育南;黎群;李彩平;罗焕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裂症及抑郁症150例临床观察[A];梅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第十届)[C];2010年

9 董高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俊一;;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滨;坤宁安对围绝经期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林磊;基于MRI的大脑皮层形态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黄亚辉;茶树种质间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差异及γ-氨基丁酸茶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郑梅竹;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夏桂选;基于“已病防变”理论从肺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杨萌;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体质特征及生存质量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朱祺仁;靳三针结合中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范春;穴位埋线对复合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调节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罗光强;精神分裂症临床干预过程中知情同意问题的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江;许昌市城乡居民自杀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小明;围绝经期抑郁症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晓蕾;甘麦大枣汤抗焦虑作用及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姚丹;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T_3、T_4及TSH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芦金男;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代文献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初钰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钱振宇;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宋蕾;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多种事件相关电位的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段永珂;社区老年失眠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宋喜;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GSK3β小鼠与抑郁障碍发生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郑立新;伍园园;黄江涛;张清建;;广东流动人口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南方人口;2012年01期

2 林婷;陈鹤;郑晓瑛;;中国未婚青少年多性伙伴危险因素研究[J];青年研究;2012年03期

3 潘绥铭;性社会学基本命题的实证[J];社会学研究;2004年06期

4 杨博;阿塔尼·伊莎贝尔;张群林;;大龄未婚男性流动人口的风险性行为及影响因素[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张和平;论赖希的“性革命”说[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6 潘绥铭;社会对于个人行为的作用——以“多伴侣性行为”的调查分析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鹰;李玲;徐树安;李燎原;;艾滋病防治中高危性行为干预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年08期

2 胡健;雷世光;薛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艾滋病高危性行为与流动模式[J];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14期

3 王豫穗;预防高危性行为传播艾滋病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广西预防医学;2003年S1期

4 ;什么叫高危行为或高危性行为[J];人人健康;2013年17期

5 陈明环;白颉;黄雷;张柳阳;傅静静;;远洋劳务船员高危性行为干预与艾滋病性病防治[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8年02期

6 曾凯;王曙光;;男男性工作者被插入高危性行为呼吁干预理论实践的创新[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年01期

7 廖留妹;张北川;李秀芳;刘明华;李辉;汪宁;安全平;于增照;;男男性接触者中异性爱者与素质性同性爱者艾滋病高危性行为比较[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年09期

8 张合喜;张国富;谭建三;王桂霞;轩志东;;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高危性行为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年01期

9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性行为[J];科学大观园;2006年11期

10 薛皓铭;朱志斌;张苗云;朵林;罗志;杨丽华;李双花;;跨境越南和缅甸籍暗娼HIV相关高危性行为对比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 蔡fg东;警惕艾滋病的偷袭[N];中国医药报;2007年



本文编号:1767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67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a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