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与传播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8 06:03
本文选题:输入性疟疾 + 流行 ; 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出境务工、经商与旅游的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大量由境外输入我国的疟疾病例逐渐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输入性疟疾对我国出境人员的健康以及我国实现疟疾消除目标造成潜在危害,而目前我国对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及其引起传播的风险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1)系统阐明我国输入性疟疾流行水平、输入来源、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病例诊治、临床转归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重点防控地区与干预人群,减轻境外疟疾感染及其引起严重临床结局提供指导;(2)评估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输入疟疾引起我国本地传播的风险,为指导各地做好疟疾消除阶段病例监测与感染来源调查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的资料来源包括:(1)收集整理2011-2015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与全国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输入与本地疟疾病例的基本资料;(2)选取九个省份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开展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3)于2013年5-8月在广西上林县开展高危人群疟疾病例主动筛查和传疟媒介调查;(4)开展全国2011-2015年传疟媒介种群分布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输入与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感染和诊治特征进行分析,使用余弦函数对输入病例的季节性趋势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采用Kernel Density和Getis-Ord Gi*方法分析病例的空间分布与聚集性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引起病例住院和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疟原虫传播三个关键环节的传播参数,基于病例感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布,分析输入病例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大小。结果2011-2015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17745例,输入病例占89.3%,平均每年报告输入病例3160例。我国输入病例来自全球五大洲共76个国家,非洲占69.1%,东南亚占27.4%。输入病例中,恶性疟所占比例最大(61.6%),其次为间日疟(30.8%)。恶性疟、卵形疟和三日疟病例主要来自非洲,而间日疟病例主要来自亚洲。来自非洲的输入性恶性疟与间日疟均呈现上升趋势(p0.001),而由东南亚输入我国的恶性疟与间日疟均呈下降趋势(p0.001)。输入恶性疟的空间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滇西中缅交界、广西和华东地区,而输入间日疟空间热点较为局限,主要分布在滇西中缅交界和川东地区。境外高危人群中疟疾感染率为21.6%,疟原虫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的比例为34.4%。输入疟疾病例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占82.1%)。输入疟疾病例的住院率为55.4%,显著高于本地病例(18.6%)(OR=5.0,95%CI=4.4-5.8)。由非洲输入的恶性疟与间日疟病例的住院率均显著高于由东南亚输入的恶性疟与间日疟病例(p0.001)。全国年均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4.6例,病死率为6.9‰,死亡病例主要来自非洲输入(占89.9%)。45-64岁组(OR=1.9,95%(CI=1.3-2.8)、感染恶性疟(OR=10.4,95%CI=3.5-30.7)、有合并症(OR=12.1,95%CI=8.3-17.5)、无既往感染史(OR=4.1,95%CI=2.6-6.3)是引起病例死亡的高危因素。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由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低,但存在由输入恶性疟和间日疟引起本地传播的15个高风险县区,其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和南部与缅甸交界的区域,输入来源均为东南亚国家。由非洲输入的恶性疟病例引起我国本地传播的风险低,但其输入的间日疟病例在5个县区有中等传播风险。结论我国输入性疟疾的数量大,来源广,疾病严重程度高于本地病例,由非洲与东南亚输入我国的疟疾流行趋势、严重程度及其传播风险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输入病例引起我国个别地区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高。我国应尽早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与技术方案,加强对出境人员的疟疾感染预防指导,降低境外感染风险,提高对归国高危人群中疟疾病例的发现和诊治能力,减少发病、住院与死亡风险。并进一步强化高风险传播地区输入性病例监测与调查能力,及时阻断本地传播的发生,确保我国2020年疟疾消除目标如期实现。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31.3;R181.3
,
本文编号:1767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670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