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评分系统在中国甲真菌病患者中的适用性研究
本文选题:甲真菌病 + onychomycosis ; 参考:《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06期
【摘要】:目的:评价onychomycosis severity index(OSI)评分系统在中国甲真菌病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由11名皮肤科医师应用OSI评分系统,以入选的患者照片资料为依据,对30例远端侧位甲下型患者进行评分。4周后将以上30例患者重新随机编号,由以上11名皮肤科医师对其进行再次评分。结果:两次评分结果的Kendall和谐系数结果分别为0.80、0.81;对11名评分者自身两次所得评分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区间为0.77~0.96。结论:OSI评分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甲真菌病的评分方法,在中国人群中应用时有较好的客观性、可靠性,可以很好地反应甲真菌病的严重程度,该方法简单易用,并且不同医师使用时一致性良好,值得一试。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onychomycosis severity index OSI scoring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onychomycosis in China. Methods: the OSI scoring system was used by 11 dermatologists, and 30 patients with distal subhypothyroidism were randomly numbered after 4 weeks. The above 11 dermatologists rated them again. Results: the Kendall concordance coefficient of the two scoring results was 0.80 / 0.81, and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calculated for the two scores of 11 raters, the result range was 0.77 卤0.96. Conclusion as a new scoring method for onychomycosis, the OSI score system has good objectivity and reliability, and can reflect the severity of onychomycosis, and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use of different physicians is good, it is worth a tr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
【分类号】:R75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甲真菌病调查协作组;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2 郑岳臣,邬焱卿,祝兆如,陈辉,刘凌;影响甲真菌病疗效的因素[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3 周文明,杨森,张书梅,刘峥,高怀荃,葛艺方,朱一元,胡晓莉,黄世兰,骆娣凤;208例甲真菌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4 伊曲康唑临床治疗研究协作组;伊曲康唑间歇冲击治疗远端侧位甲下甲真菌病的疗效特征及其促进甲生长的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5 高谦;甲真菌病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比较研究[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年02期
6 刘爱敏,李素平,许静;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32例[J];医药导报;2001年06期
7 孙火宝,顾富祥;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甲真菌病[J];中国厂矿医学;2001年03期
8 金海生,宋为民,周轶清,郑俊惠;267例甲真菌病患者相关知识调查[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吴绍熙,郭宁如;提高甲真菌病治疗效果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09期
10 刘力;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28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虞瑞尧;赵华;李恒进;漆军;冯峥;樊建峰;;5%阿莫罗芬甲漆剂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黄欣;施伟民;贝毅桦;温海;梁广智;班超;王伟平;李永锐;刘丁;郭文丽;;洛阳地区1999年和2006年甲真菌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的比较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3 蔡蕊;李福秋;庄园;姜辉;;影响甲真菌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因素的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王冰;李福秋;;2011年吉林省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曾建中;杨钰鑫;何文丽;卓音;陶刚;;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临床追踪观察[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耿瑛;;三种方法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A];玉溪市第三届性病、皮肤病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李筱芳;陈辉;吕桂霞;沈永年;刘维达;田伟;王红;;多重PCR快速诊断甲真菌病的临床研究[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筱芳;吕桂霞;陈辉;沈永年;刘维达;;多重PCR诊断甲真菌病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金海生;洪为松;刘继峰;许爱娥;;147例老年人群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及相关知识调查[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金海生;洪为松;刘继峰;许爱娥;;147例老年人群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及相关知识调查[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教授 李福秋;甲真菌病治疗失败之 原因剖析与对策[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敏;炎夏逼近:甲真菌抬头 治疗快准狠[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记者 朱国旺;足部真菌病低就医率引专家关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王爱平;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的安全性[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记者衣晓峰 靳万庆 通讯员庄磊;临床研究证实甲真菌病病原菌种发生变迁[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衣晓峰 庄磊;甲真菌病病原菌正在不断变迁[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刘伟;甲真菌病的抗真菌药物治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朱国旺;结合临床 关注皮肤科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欧柏生;灰指甲不全是真菌感染[N];健康报;2004年
10 李艳佳;甲病“元凶” 逐个“通缉”[N];家庭医生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昕;2型糖尿病合并甲真菌病患者易感因素及病原菌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雪;银屑病甲和甲真菌病的皮肤镜表现探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杨阳;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素环;甲真菌病中几丁质合酶基因表达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冰;2011年吉林省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郝宏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甲真菌病的调查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7 冯姣;HLA-DRB等位基因与苏皖籍汉族人群甲真菌病的相关性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8 王凤华;甲真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耐药性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9 闫军;药物口服治疗甲真菌病的系统评价[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范建宁;甲真菌病临床类型与病原学及中医体质类型构成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97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797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