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可视化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本文选题:结核分枝杆菌 + 环介导等温扩增 ; 参考:《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7年01期
【摘要】:为了提升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检测的实用性,本文开展了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对MTB进行可视化检测的研究。首先,根据MTB 16S r DNA序列设计LAMP引物。然后,收集临床痰液样本并进行相应处理。为了评价LAMP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本文用电泳产物进行检测并用钙黄绿素进行可视化验证。最后,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用SPSS 17.0软件比较培养结果与LAMP的一致性。结果显示,特异度实验中无非特异扩增现象,灵敏度实验中的检测极限为10拷贝。另外,可视化产物检测方法和电泳后的灵敏性相一致。进一步进行临床实用性评价,灵敏性为94.47%,特异性为90%,与细菌培养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一致性较好(P0.05)。综上,LAMP技术高效而可视,具有在设备匮乏的现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前景。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acticability of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a method of 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for visual detection of MTB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Firstly, LAMP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MTB 16s r DNA sequence. Then, clinical sput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reated accordingly.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LAMP, electrophoretic products were used for detection and visual verification with calcium xanthophyllin. Finally,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were used as gold standard, and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esults of culture and LAMP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LAMP by SPSS 17.0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non-specific amplification in the specificity test,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n the sensitivity test was 10 copies. In addition, the visual product detection metho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ensitivity after electrophoresis. Further evalu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ability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was 94.47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90.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P 0.05). The lamp technology is efficient and visible, and has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and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作者单位】: 承德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全军肝病诊治中心;
【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项目(CBJ14C010)
【分类号】:R52;R4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Won Hyung Choi;;Evaluation of anti-tubercular activity of linolenic acid and conjugatedlinoleic acid as effective inhibitors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6年02期
2 周东鹏;李慧娟;沙丽;;378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1年22期
3 姜广路;黄海荣;赵雁林;于霞;;痰涂片阳性结核病患者的涂片与培养结果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娜;孙殿兴;刘金霞;;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可视化检测结核分枝杆菌[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7年01期
2 欧阳娟;;痰涂片阳性结核病患者的涂片与培养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年36期
3 吴舒;;肺结核患者痰涂片中抗酸杆菌检出率调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64期
4 杨利平;李蓉;康晓丽;何惠军;李国华;王涛;;宁夏平罗县连续10年肺结核病患者痰检结果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年05期
5 余明杰;朱伟治;许楠;梁定宇;陈运彬;李艳珍;;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0~14岁儿童筛查情况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年21期
6 唐神结;胡忠义;张青;范琳;崔振玲;刘一典;张宗德;谢汝明;白连启;陆宇;张延安;侯代伦;金锋;张广宇;陈志;胡族琼;闫世明;赵云虹;邢勇;孙炳奇;;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1年)(第一部分 结核病临床诊断)[J];中国防痨杂志;2012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许丽;杨应周;吴清芳;李明珍;张玉华;管红云;;深圳市可疑耐多药病人中的耐药结核病及其耐药谱分布特点[J];中国防痨杂志;2010年06期
2 施旭东;陈清花;柏苏红;张文海;;南京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的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2010年03期
3 宋凯;;咳痰时间、痰标本性状与涂片抗酸杆菌检出关系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8年05期
4 肖和平;;重视复治肺结核化疗方案的制定[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06期
5 徐旭卿;陈坤;李群;;复治病人中影响耐药产生因素的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06年01期
6 A. Van Deun,A. Hamid Salim,E. Cooreman,P. Dam,A. P. K. Das,K. J. M. Aung,H. L. Rieder,张宗德;涂片抗酸染杆菌可疑阳性的意义[J];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中文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涌;白松涛;许欣;刘渠;徐亚军;陈应坚;甘莉萍;杨慧;杨坤祥;;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方法建立[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2 唐梦君;高玉时;周生;张小燕;唐修君;蒲俊华;葛庆联;;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0年09期
3 宋榴艳;陈守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12期
4 马艳平;刘振兴;郝乐;林敏;孟轩;柯浩;;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研究进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汤潜;刘晓斐;胡成进;;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年07期
6 蔡哲钧;冯杰雄;朱圣禾;;核酸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7 唐毕锋;马立业;曹广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22期
8 朱敏;朱水荣;梅玲玲;金大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应用于香港海鸥形菌的检测鉴定[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10期
9 任春阳;田甜;田杰;;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年01期
10 路超;王长印;董振芳;张建;邵松;卢志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春阳;田甜;田杰;;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杨劲;王娟;吴南屏;孟忠华;吕杭军;徐岱;;一种改进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A];2012年浙江省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暨革兰阴性菌感染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罗兆飞;杨得胜;严乾临;刘军义;盘宝进;韦梅良;;猪圆环2型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实时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A];2010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劲;王娟;吴南屏;孟忠华;吕杭军;徐岱;;一种改进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A];2012年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感染科医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吕志慧;马全英;祝秀梅;王凡;刘学荣;黄银君;牟克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郑念广;曾小娜;罗满林;;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王中光;张守发;曹世诺;贾立军;薛书江;田万年;王暖成;;牛瑟氏泰勒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的建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赖涵;刘文婷;翁小成;周翔;;基于等温扩增的5-甲基胞嘧啶可视化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2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4年
9 卢亦愚;;核酸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A];2012年浙江省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暨革兰阴性菌感染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王彩霞;吴绍强;林祥梅;刘建;许遐;;贝类派琴虫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A];动物检疫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聂凯;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手足口病病原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雯;链置换等温扩增—电化学传感新技术联用检测miRNA的方法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曹志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钩端螺旋体方法的建立、应用和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3 陈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衣原体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4 吴晓芳;万州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D];重庆大学;2015年
5 付振芳;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转基因成分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6 席伟军;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检测蜜蜂主要真菌病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7 张健;蜜蜂残翼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8 湛彦超;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水稻白叶枯菌方法的建立[D];南昌大学;2008年
9 匡燕云;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嗜水气单胞菌方法的建立[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曹仁祺;日本血吸虫病环介导等温扩增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86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88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