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5年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特征分析
本文选题:急性弛缓性麻痹 + 临床症状 ; 参考:《现代预防医学》2017年14期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1 14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随访情况,提高AFP的发现能力和诊断水平。方法采用随访和查阅病历的方式获取资料,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检验。结果江苏省2012-2015年AFP报告发病率2.57/10万,双下肢麻痹的占43.74%,单侧上下肢均麻痹的占33.16%,四肢麻痹的占14.09%。发热、腹泻等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季节性,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疼痛、肢体感觉障碍和深部腱发射减弱或消失在≥5岁组病例中高于5岁组(P0.05)。麻痹后60 d随访,12.51%的病例有残留麻痹。结论 5岁的男性是AFP的高发人群。麻痹部位以下肢最为常见,麻痹前多伴有发热和肌肉疼痛。约有9成的AFP病例会在麻痹60 d内恢复,有残留麻痹的病例中麻痹严重程度也有所好转,但对有残留麻痹的AFP病例仍应重点关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general situati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follow-up of 1 143 cases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in Jiangsu Provi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bility and diagnostic level of AFP. Methods data were obtained by following up and consulting the medical records. The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of the rate and 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counting data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carry out the statistical test. Results the reported incidence of AFP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15 was 2.57 / 100 thousand. The incidence of paralysis of both lower extremities was 43.74, that of both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was 33.16, and that of limb paralysis was 14.099.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FP from 2012 to 2015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2.57%. Fever, diarrhea and other clinical symptom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seasonal, the gender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Muscle pain, limb sensory disturbance, and deep tendon emission decreased or disappeared in patients aged more than 5 years than in 5 years old group (P 0.05). Residual paralysis was found in 12.51% of the cases 60 days after palsy. Conclusion the 5-year-old male is a high risk group of AFP. Paralysis is most common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with fever and muscle pain before paralysis. About 90% of AFP cases will recover within 60 days of paralysis, and the severity of paralysis in patients with residual paralysis will also be improved. Howeve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ases of AFP with residual paralysis.
【作者单位】: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
【基金】: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H201515)
【分类号】:R5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艳霞;温宁;余文周;罗会明;;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年03期
2 吴瑞红;林志强;萧剑雄;陈致飞;黄丽芳;林光灿;;福建省2005—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年03期
3 李虹;杨建芳;王海娇;常少英;光明;郝海燕;李太生;王晓芳;赵福民;王慧;;山西省2004—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年11期
4 王雷;张迟;杨北方;罗玉娥;;湖北省2009—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J];职业与健康;2012年01期
5 潘婷婷;孙莲英;曾雪霞;陈海云;陈少明;潘正帆;何剑;李俊;莫少雄;李位鸿;;海南省2006~2008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勇;冷红英;吴昀;;2012-2015年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年14期
2 李娟;李晓梅;张朱佳子;赵丹;周涛;吴疆;;北京市2012-2016年非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发病率的敏感度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年03期
3 林志强;吴瑞红;潘伟毅;;2012~2015年福建省医疗机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7年04期
4 吴瑞红;林志强;萧剑雄;陈致飞;黄丽芳;林光灿;;福建省2005—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年03期
5 张复臣;马翠荣;;2012-2014年菏泽市15岁以下急性脊髓炎病例监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6年05期
6 张复臣;马翠荣;;2014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6年01期
7 张复臣;马翠荣;;菏泽市2012-2014年15岁以下人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J];医学动物防制;2015年12期
8 刘定昌;杨升丽;罗启松;任明飞;杨翠菊;杜春娥;李瑶;;德宏州1995-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5年05期
9 吴瑞红;林志强;洪青山;林光灿;黄丽芳;;2013年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J];预防医学论坛;2014年11期
10 张肖肖;王长双;刘会娟;马雅婷;路明霞;肖占沛;张延炀;刘国华;;河南省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春祥;温宁;苏琪茹;马超;郝利新;祝双利;王华庆;李黎;;中国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年02期
2 刘宇;方刚;杜飞;覃志英;刘青恋;方世梅;粘绪华;童文彬;马晓珍;陈娜;杨汝沛;黄蓉娜;王艳梅;付清培;陈筱纯;李银乔;敬嵛淋;刘家洁;;四川省Ⅱ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年05期
3 樊春祥;温宁;汪海波;余文周;郝利新;马超;苏琪茹;张勇;祝双利;罗会明;;中国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年01期
4 余文周;汪海波;樊春祥;罗会明;李黎;温宁;;1999~2011年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关键环节的及时性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年01期
5 王雷;张迟;杨北方;罗玉娥;;湖北省2009—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J];职业与健康;2012年01期
6 喻文雅;李怡秋;史春伟;刘君卿;;2005—2010年石家庄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与监测系统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1年22期
7 田炳均;童文彬;;2010年塔吉克斯坦暴发脊髓灰质炎:病例输入的危险性和对欧洲区脊髓灰质炎监测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年06期
8 潘婷婷;孙莲英;曾雪霞;陈海云;陈少明;潘正帆;何剑;李俊;莫少雄;李位鸿;;海南省2006~2008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5期
9 李虹;翟如方;;2004-2007年山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疾病监测;2009年09期
10 李黎;温宁;夏伟;李杰;张勇;梁晓峰;;中国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仁聪;黄林;钟革;李艳;陈世毅;刘素珍;何涛;李永红;;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培训效果评估[J];应用预防医学;2008年03期
2 孔祥钦;沈超华;周荣群;温英春;;五华县199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结果[J];浙江预防医学;2012年10期
3 张复臣,狄成忠,吴秀贞,侯风英,张传新;山东省菏泽地区1994—199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4 ;1997年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公报[J];中国计划免疫;1998年06期
5 吴炳娟,姜梅,姜涛,李波;烟台市1993~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0年03期
6 田宏,王伟,罗云秋,李力,孟昭英;天津市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者病原学监测[J];口岸卫生控制;2000年03期
7 王恒伟,孙艺,郝学安;济宁市2001~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年04期
8 陈庆平,刘文和,吴海,黄开华;龙岩市2001~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4年04期
9 钟建英;李亚文;;铁岭市1991~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4年11期
10 马西平,张俊杰,崔振铎;平顶山市1993~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唐文革;周爽;赵代虹;胡联友;;重庆市1997-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文利;睢刚健;周晶;;白山市1994~2000年AFP病例分析[A];吉林省预防医学学术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3 周爽;唐文革;赵代虹;陈新;;重庆市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钱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划定范围[N];健康报;2006年
,本文编号:1960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96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