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昆明市MSM人群HIV新发感染及无保护性肛交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27 12:31
【摘要】:目的 了解调查期间昆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率,观察无保护性肛交与HIV新发感染之间的关联。同时,深入分析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开展干预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队列研究从2013年3月开始,回溯至2012年7月的调查资料,在研究开始时,已完成研究对象的纳入和基线调查,以及部分研究对象的随访。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2013年3月起,对纳入队列的研究对象继续第6个月、第12个月的随访,至2013年12月研究结束。在队列研究中,计算调查期间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率,并根据基线调查及随访中研究对象报告是否发生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将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比较两组HIV新发感染率的差异,观察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与HIV新发感染之间的关联。同时,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13年3月~8月到彩云天空工作组进行HIV咨询检测的男男性行为者开展调查,并结合HIV抗体阳性感染者定性访谈,分析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1调查期间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新发感染率 基线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191人,分别有160人和132人参与了第6个月、第12个月的随访,随访率为83.77%和69.11%。调查期间总观察人年为157.37人年,共有8人血清HIV抗体阳转,HIV新发感染率为5.08/100人年(95%CI=0.66~9.50/100人年)。 2无保护性肛交与HIV新发感染之间的关联 根据基线调查记录、以及随访得到的行为学信息,80名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和/或随访过程中发生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纳入暴露组,111名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和随访过程中未发生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纳入非暴露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在基本人口学特征(年龄、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状况)、性取向、以及随访参与情况等方面未发现显著性差异。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之间具有较好的均衡性和可比性。 暴露组的总观察时间为65.73人年,12个月发现HIV新发感染者7例,12个月的HIV新发感染率为10.65/100人年(95%CI=4.25-17.05/100人年)。非暴露组的总观察时间为91.64人年,12个月发现HIV新发感染者1例,12个月的HIV新发感染率为1.09/100人年(95%CI=0.05~2.13/100人年)。经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保护性肛交与HIV新发感染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RR=9.85)。 3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将最近6个月是否发生无保护性肛交作为因变量,对404例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首次同性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首次同性性行为是否知晓男男肛交性行为有可能传播HIV、首次同性性行为发生时是否知晓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降低HIV感染风险、最近6个月的性角色、最近6个月是否发生过酒后性行为、既往性病史、最近一年是否参与HIV检测与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 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最近6个月的性角色为插入方(1号)(OR=0.44,95%CI=0.25-0.78)、曾经未患过性病(OR=0.23,95%CI=0.09~0.60)是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的保护因素。最近一年未参与HIV检测(OR=3.32,95%CI=2.13-5.19)、首次同性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OR=3.36,95%CI=2.16-5.23)是最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的危险因素。 4HIV阳性感染者定性访谈 本次研究共招募11位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了定性访谈。绝大多数的研究对象,对于自身性取向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性性取向的形成,有的访谈对象表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而有的研究对象表示,自己同性性取向,或者会去和同性发生性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环境和自身经历的影响。 访谈对象表示,对HIV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普遍比较晚。在自己进入同志圈子,与同性发生首次性行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对HIV防治的相关知识都处于不知晓的状态,更有甚者,当自己被检测出感染HIV时,才通过疾控中心的医生或者同志社区小组的工作人员了解到HIV防治的相关知识。 关于发生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访谈对象给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带了套子就会感觉不舒服、性冲动、遇到自己很喜欢的性伴或者对方是自己的固定性伴、HIV相关防治知识不了解。 对于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的问题,访谈对象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访谈对象认为,要控制HIV在同志人群中的扩散,疾控中心或同志小组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关键还要自我约束,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的访谈对象认为,由于同志和HIV感染者的双重身份,消除或减少社会歧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结论 在实际工作中,应为肛交接受方(0号)的男男性行为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开展男男性行为者早期干预,提高首次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和早期HIV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尽早树立安全的性行为模式。落实HIV干预相关措施,扩大HIV检测覆盖面,并为男男性行为者提供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遏制HIV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扩散蔓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1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新民;熊鸿燕;丁贤彬;冯连贵;;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不安全性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医学;2008年20期

2 牟成惠;王强;钟逸雯;姜宜海;何宗忠;;广州市2010年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检测相关情况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王毅;李六林;张光贵;樊静;赵西和;周力;李可;;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现状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13年02期

4 蔡于茂;刘惠;潘鹏;洪福昌;冯铁建;;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02期

5 张敏;闫红静;汪娜;吴苏姝;李解权;;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随访中队列保持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10期

6 郭伟;孟晓军;张云建;范吉祥;孟向东;邱柏红;李志和;;长春市男男性接触人群HIV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年01期

7 王毅;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李六林;樊静;;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年02期

8 陈鑫;张军;还锡萍;彭志行;喻荣彬;羊海涛;;扬州市MSM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特征、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9 胡海洋;徐晓琴;傅更锋;郭宏雄;闫红静;刘晓燕;管文辉;还锡萍;肖瑶;羊海涛;;2008~2009年江苏省3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新发感染率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刘晓霞;张明辉;陈鑫;朱莹莹;郑玉群;朱晴;茅凌翔;喻荣彬;;镇江市男男性行为人群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2393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393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d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