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在侵袭性肺曲霉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02-03 20:50
【摘要】:目的评价和比较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浓度测定和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实验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GM的浓度;PCR结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肺泡灌洗液、肺组织中的曲霉菌DNA。结果 ELISA法测定GM浓度中,实验组血清、BALF的GM实验敏感性、特异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向斑点杂交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肺组织中曲霉菌DNA含量,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血清标本的反向斑点杂交实验与GM实验、组织病理阳性率进行比较,组织病理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反向斑点杂交。三种方法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M-ELI-SA检测是一项较灵敏、快速的诊断方法,反向斑点杂交实验在IPA早期诊断上的作用优于GM实验。
【图文】:

反向斑点杂交,种曲,霉菌,标本


January2016,Vol.16,No.01究的界值。2.2GM测定结果实验组血清和BALF标本各56份,在感染曲霉菌第1d阳性者为22例,第3d阳性者28份,第5d阳性者为28份,其中BALF的阳性率高于血清。阴性对照组血清与BALF的GM值均为阴性,实验组与对照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后ld、3d、5d肺泡灌洗液GM均值呈升高趋势。实验组相同感染天数大鼠肺泡灌洗液GM值明显高于血清GM值(P<0.05)。2.3标本反向斑点杂交结果烟曲霉菌标本染色后显色明显,为阳性;黑曲霉、黄曲霉及土曲霉标本染色后未显色,为阴性,见图1。阳性对照组Positivecontrolgroup烟曲霉菌Aspergillus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黄曲霉Aflatoxin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图14种曲霉菌标本反向斑点杂交结果Fig.1Resultsofreversedotblothybridizationin4kindsofAspergillusspecimens2.4不同标本反向斑点杂交阳性率的比较将收集的血清、BALF、肺组织标本提取DNA并扩增后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实验,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标本阳性率逐渐上升,肺组织的阳性率高于BALF高于血清,用血清标本的反向斑点杂交实验与GM实验、组织病理阳性率进行比较,组织病理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反向斑点杂交,三种方法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表4。组别Group实验组Experimentalgroup第1d第3d第5d对照组Controlgroup总标本数Total20191715反向斑点杂交PCR△12(60.86%)15(78.94%)16(94.12%)0GM实验GM-ELISA※8(20.00%)10(52.63%)12(70.59%)0组织病理Tissuepathology#20(100%)19(100%)17(100%)1(6.7%)表2

反向斑点杂交,种曲,霉菌,标本


January2016,Vol.16,No.01究的界值。2.2GM测定结果实验组血清和BALF标本各56份,在感染曲霉菌第1d阳性者为22例,第3d阳性者28份,第5d阳性者为28份,其中BALF的阳性率高于血清。阴性对照组血清与BALF的GM值均为阴性,实验组与对照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后ld、3d、5d肺泡灌洗液GM均值呈升高趋势。实验组相同感染天数大鼠肺泡灌洗液GM值明显高于血清GM值(P<0.05)。2.3标本反向斑点杂交结果烟曲霉菌标本染色后显色明显,为阳性;黑曲霉、黄曲霉及土曲霉标本染色后未显色,为阴性,见图1。阳性对照组Positivecontrolgroup烟曲霉菌Aspergillus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黄曲霉Aflatoxin土曲霉Aspergillusterreus图14种曲霉菌标本反向斑点杂交结果Fig.1Resultsofreversedotblothybridizationin4kindsofAspergillusspecimens2.4不同标本反向斑点杂交阳性率的比较将收集的血清、BALF、肺组织标本提取DNA并扩增后进行反向斑点杂交实验,实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标本阳性率逐渐上升,肺组织的阳性率高于BALF高于血清,用血清标本的反向斑点杂交实验与GM实验、组织病理阳性率进行比较,组织病理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反向斑点杂交,三种方法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表4。组别Group实验组Experimentalgroup第1d第3d第5d对照组Controlgroup总标本数Total20191715反向斑点杂交PCR△12(60.86%)15(78.94%)16(94.12%)0GM实验GM-ELISA※8(20.00%)10(52.63%)12(70.59%)0组织病理Tissuepathology#20(100%)19(100%)17(100%)1(6.7%)表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婷婷;严磊;魏立雯;韦莉;王会娟;谭毅;赖国旗;;小鼠肝炎病毒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16期

2 杨子峰;李佩琼;关文达;王丹芬;秦笙;陈晓红;王玉涛;何蕴韶;;反向斑点杂交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及其基因分型的方法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9年10期

3 李国利,庄玉辉,赵铭,王国治,陈保文,沈小兵,胡忠义;聚合酶链反应-反向斑点杂交鉴定分枝杆菌菌种[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4 刘丽华;高峰;闫小明;;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04期

5 黄革玲;陈长荣;杨天赐;李基明;;丙型肝炎病毒反向斑点杂交基因分型检测[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14期

6 张晓娟;;应用PCR-反向斑点杂交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J];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09期

7 鲁卫平;涂植光;;通用PCR反向斑点杂交快速检测及鉴定致病性酵母菌[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4期

8 杜文津,万琪,吴保仁;克隆外显子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检测DMD基因缺失[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1期

9 田甜;董英;薛强;邹明强;王伟;;诺如病毒RT-PCR-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3期

10 陆阳;吴雪琼;张俊仙;梁建琴;;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乙胺丁醇基因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峰子;伍诚意;周宏专;陈小玲;;反向斑点杂交检测仔猪常见致病菌初探[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隋佳梅;孟岩;王铮;王小竹;黄尚志;;ATP7B基因突变ASO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条的构建[A];遗传学进步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田甜;三种食源性病毒RT-PCR-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的建立[D];江苏大学;2010年

2 曹峰子;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检测猪常见致病菌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洋;建立几种赤潮藻的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桂莲;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rpoB和katG突变分析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5 金福姝;结核分枝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实时荧光与反向斑点杂交检测方法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6 肖云峰;反向斑点杂交和微流控技术对H5亚型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D];内蒙古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6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576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