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oxP~3 mRNA表达及血清IL-12、IL-18水平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0-02-09 08:22
【摘要】:目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反应关系密切,近年来关于CD_4~+CD_(25)~+Treg细胞在HBV感染者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明确Treg细胞对效应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耐受状态的调控机理,对于有效终止病毒持续感染具有重要意义。FoxP~3是目前公认的CD_4~+CD_(25)~+Treg细胞的最具特异性的转录因子,通过检测FoxP~3mRNA的表达情况,可准确反映CD_4~+CD_(25)~+Treg细胞的活性水平。本实验旨在初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oxP~3mRNA表达及血清中IL-12、IL-1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并分析外周血FoxP~3mRNA表达与血清IL-12、IL-18水平的相关关系,以及外周血FoxP~3mRNA表达、血清IL-12、IL-18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关系。方法:1.提取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新鲜血液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扩增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外周血FoxP~3mRNA表达与病毒载量的相关关系。2.采用ELISA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的IL-12、IL-18水平,并分析血清IL-12、IL-18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关系。3.分析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三组研究对象FoxP~3mRNA表达及IL-12、 IL-18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4.分别测定并分析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组的血清学指标,包括ALT、AST、ALB、PTA、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定量。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FoxP~3mRNA表达及IL-12、 IL-18水平,和正常健康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一步两两比较:健康对照组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组间FoxP~3的Mann-Whitney U值为0.00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组间:Mann-Whitney U值为225.5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89,p0.05);健康对照组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IL-12的Mann-Whitney U值为24.0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健康对照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Mann-Whitney U值为12.000,(p=0.000,p<0.0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间:Mann-Whitney U值为264.00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597,p0.05);健康对照组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IL-18的Mann-Whitney U值为7.0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健康对照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Mann-Whitney U值为36.000,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Mann-Whitney U值为223.00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73,p0.05)。3.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FoxP~3mRNA与IL-12、IL-18水平作相关性分析,FoxP~3mRNA与IL-12(r=-0.297,P=0.059),两者水平无相关关系;FoxP~3mRNA与IL-18(r=-0.242,P=0.078),两者水平无相关关系;4.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IL-12与IL-18作相关性分析(r=0.828,p=0.000),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5.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病毒载量与FoxP~3mRNA水平作相关性分析:HBV-DNA与FoxP~3mRNA (r=0.830,P=0.03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病毒载量与血清IL-12、IL-18水平作相关性分析:HBV-DNA与IL-12(r=-0.459, P=0.000)、 HBV-DNA与IL-18(r=-0.328, P=0.015),HBV-DNA与IL-12和IL-18两者水平为负相关关系,即随着IL-12、IL-18的升高HBV-DNA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1.本实验发现,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FoxP~3mRNA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FoxP~3mRNA的异常升高(即CD_4~+CD_(25)~+Treg细胞活性增强)抑制了效应性T细胞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产生免疫耐受,使HBV不能被有效清除引起持续的感染,促使疾病向慢性化方向发展,其机制可能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产生一些细胞因子刺激Treg细胞的增生而引起FoxP~3mRNA的表达异常。2.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2、IL-18的异常升高可能是Th1/Th2细胞失平衡的结果,在乙型肝炎慢性化的进程中发挥作用,参与了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炎性损伤的过程。3.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病毒载量与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8为负相关关系,表现为随着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8的升高出现病毒载量的下降。由于细胞免疫的增强,有利于病毒的清除,与此同时由于Th1细胞占优势,增强了CD+8T细胞的活性,也会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损伤;由此可见IL-12、IL-18参与了机体对HBV的免疫清除过程。4.本研究发现,外周血FoxP~3mRNA与血清IL-12、IL-18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因此关于FoxP~3与细胞因子IL-12、IL-18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12.62;R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丹;邵志林;吴亮;黄元成;;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的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年06期

2 郑盛;唐映梅;杨晋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的鉴定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年03期

3 黎志良;钟裕文;;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4期

4 刘微;;浅谈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特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18期

5 樊微微;;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年17期

6 邵先志;洪丹;程时德;谈仕学;;抗纤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60例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2期

7 詹小涛;;恩替卡韦、肝复乐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112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16期

8 占劲松;;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23期

9 施洪成;江敏华;吴琳霖;;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年21期

10 董安山;;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0例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美英;;大黄蛰虫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50例疗效观察[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庞永立;李来生;刘永清;张芝萍;王雪梅;;恩替卡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研究[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志彬;唐长华;;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二项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占卿;王介非;;血清β_2-微球蛋白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费中明;;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失败18例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文彬;夏章;袁虹;聂广;;5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模式及相关因素分析[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芳;包蕾;;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八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1年

8 王保红;徐敏;许佳丽;包琼玲;陈燕飞;鲁海峰;陈平;吴仲文;李兰娟;;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肠道菌群谱多变量分析研究[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石志平;吴同玉;廖凌虹;刘瑶;李东良;沈建英;张凌媛;丁珊珊;;早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湿热证素兼夹特征及其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八届全国诊断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4年

10 刘燕敏;闫惠平;刘金亭;伍慧丽;王曙照;赵国庆;陈晓;刘德恭;;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临床特点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乐山友谊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 江懋明;如何防治乙型肝炎肝硬化[N];乐山日报;2006年

2 ;尤松鑫教授 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宝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HBV易感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兰永廷;Treg/Th17失衡对HBV感染相关性肝病发病机制的影响及临床价值[D];山东大学;2017年

4 徐严;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与慢性乙肝疾病转归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郑保平;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证候及病机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6 邓鑫;蓝青强老中医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学术经验整理与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张茜茜;HBV-ACLF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其与SIRS关系及中医辨证论治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FoxP~3 mRNA表达及血清IL-12、IL-18水平的变化[D];泸州医学院;2013年

2 李雯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赫婷;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卢晨霞;吴寿善教授辨证慢性肝病的诊疗规律及转录组学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林辉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预后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

6 陆炯敏;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中iNOS、CD206、CD163及Arg1表达及意义[D];广西医科大学;2018年

7 桂志兵;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8 欧阳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_3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D];桂林医学院;2018年

9 游子萱;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1,25(OH)2D3、MIF、IL-10和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承德医学院;2018年

10 于红;PNPLA3 I148M基因多态性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77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577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1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