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长期抗病毒治疗下HIV的进化情况及更换二线药物后的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20-03-27 00:31
【摘要】:研究背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够将艾滋病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水平抑制到检测线以下,却不能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HIV病毒。当患者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后,短时间内病毒载量将会反弹,且这一现象已经被研究者证实是由于体内HIV储存库的存在。目前关于在抗病毒治疗且病毒抑制的患者体内,HIV持续存在的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者认为即使患者的病毒载量受到抑制,但HIV的复制同样存在于储存库中;另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并不存在病毒复制,HIV通过细胞增殖的方式来维持其稳定性。我国自2003年开始对艾滋病患者施行免费抗病治疗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会出现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耐药及其它需要更换二线药物治疗的状况。而国内关于长期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后更换二线药物继续治疗长达36个月的研究较少。研究目的1.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下宿主体内HIV的进化情况;2.长期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更换二线药物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1.将6名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提取其抗病毒治疗前后共5个时间点的RNA和DNA。采用SGA的方法得到单基因序列,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divergence变化和耐药情况。2.我们将HIV耐药观察性队列中在2008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更换二线药物的304名患者纳入研究,同时将在2012年7月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且继续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的46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研究。分析比较患者在更换二线药物12、24和36个月病毒抑制情况、耐药情况等。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的6名研究对象中,病毒抑制组(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均50 copies/ml)有4人,抑制失败组(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载量均1000 copies/ml)有2名患者;其中包括4名女性患者,2名男性患者,且6人的平均年龄为43.8岁(以进入HIV耐药观察性队列的日期计算)。由SGA的扩增方法得到的各样本各时间点的平均序列为24.0条,经过序列的整理平均有15.5条序列纳入最后的研究;将本研究中纳入研究的675条序列及参考株共同进行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hood method,ML)进化树分析,得出各样本之间和与实验室毒株间均无污染的现象。对6个样本分别构建ML进化树并进行组间比较发现:(1)病毒抑制成功组中各个治疗时间点的序列为随机分布,并没有随时间成簇的现象;(2)在病毒抑制成功组分离得到的序列中发现有一致性序列,但未发现与时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divergence并作图,我们发现:(1)在抗病毒治疗成功组的4个样本间,抗病毒治疗6个月、12个月及10年后HIV DNA序列间的divergence与治疗前相比基本持平或呈稍微下降的趋势;(2)在抗病毒治疗失败组的两个样本间,各治疗时间点RNA和DNA序列间的divergence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且RNA与DNA间的divergence拟合线并无差别。根据拟合线的斜率可得在抗病毒治疗失败组间其进化速率为2.0×10-3-2.8×10-3每年。在抗病毒治疗成功组中,各个样本在抗病毒治疗前后均未检测出关于NRTI、NNRTI及PI的耐药突变位点。在抗病毒治疗失败组中,HIV感染者在抗病毒治疗前同样未检测出关于上述三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抗病毒治疗后的4个时间点均检测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2.本部分研究共纳入304名长期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后更换二线药物继续治疗的患者及46名持续进行一线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纳入的350名研究对象中女性共214人(61.1%),男性136人(38.9%);其年龄中位数为47.2岁。304名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病毒学失败的比例在更换二线药物前,更换二线药物12、24和36个月后分别为52.9%、18.5%、14.1%和13.2%(趋势性卡方检验p0.05);其CD4细胞数由更换二线药物前的262(IQR 139-410)cells/μL变化为更换二线药物12、24及36月后的343(IQR 226-503)cells/μL,394(IQR 248-555)cells/μL 及380(IQR 230-554)cells/μL(p=0.01);在这部分研究对象中经统计学检验发现与耐药的患者相比,不耐药的患者在更换二线药物后的病毒学失败率更高。180名更换二线药物前病毒载量≥1000 copies/ml患者的耐药率在更换二线药物前及更换二线药物12、24及36月后分别为79.4%、18.8%、12.6%及7.5%(趋势性卡方检验p0.01)。143名更换二线药物前发生耐药的患者中,针对NRTI和NNRTI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4.6%和100%,在更换二线药物36个月后分别下降为6.7%和8.3%。所有的研究对象在更换二线药物前及更换后36个月内均未检测到关于PI类药物的突变位点。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更换二线药物后有漏服情况的发生是更换二线药物36个月后病毒抑制失败的危险因素。研究结论1.长期进行抗病毒治疗且病毒抑制的患者体内并未发现HIV-DNA的进化现象。2.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的患者更换二线药物后其病毒学抑制率得到显著的提升。3.服药依从性是更换二线药物后治疗失败的主要影响因素。
【图文】:

时间序列,进化树,样本,最大似然法


逑000T逡逑图1.2研究对象各时间序列的ML进化树逡逑该进化树由MEGA邋5.1采用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hood邋method,邋ML)的方法构建逡逑而成,不同的分支颜色代表不同的样本及参考株,进化树中从上往卜_的样4、ID邋4依次为20、230、逡逑161、685、6956、621邋和参考株。其中参考株包括:HXB2、B.US.1985.BAL、B.TH.1996.M149、逡逑B.CN.1998.YN9802、B.US.1979.NYC1邋等。逡逑27逡逑

进化树,样本,抗病毒治疗,最后通过


图1.7抗病毒治疗前后divergence的变化情况逡逑样本各个时间点的divergence由该时间的核酸与样本的MRCA计算所得,,表达方式为均数逡逑土标准差,最后通过直线进行拟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1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豆智慧;张福杰;赵燕;晋灿瑞;赵德才;甘秀敏;马烨;;2002-2014年中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年12期

2 吕日英;李国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年09期

3 郝阳;孙新华;夏刚;焦雅辉;宋莉;沈洁;毛宇嵘;张福杰;蒋岩;柔克明;王维真;赵燕;焦振泉;刘清;易乐来;时颖;王爱玲;吕繁;王璐;刘玉芬;王晓春;崔岩;晋灿瑞;吴迪;胡虹;陈清峰;张霞;汪宁;刘中夫;孙江平;刘康迈;韩孟杰;吴尊友;;“四免一关怀”政策实施10年中国艾滋病防治主要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年04期

4 傅亮;胡雁;查丽俊;潘承恩;;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焦丽燕;血浆RNA和PBMCs DNA HIV-1耐药准种多态性和分子进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2 李韩平;我国部分地区HIV-1耐药性毒株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602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602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9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