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1.淄博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采集样本时间与病毒检出之间关系;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时荧光PCR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的差异性;3.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2017年淄博市186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的血清样本,每位患者的发病时间和采样时间分别做好记录,然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法对SFTS血清中病毒RNA进行检验,分析血清采集时间和病毒核酸检出率的相关性;随机选择85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的血清样本,采用RT-PCR检测病毒RNA,用ELISA检测病例血清中的IgM,IgG和总抗体,采用Kappa值方法、卡方检验对照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来对这些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流行概况、时间分布、地区分布、时间窗、主要临床表现、诊疗情况等)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2013年-2017年淄博市186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的血清样本,全部采用RT-PCR进行检测,得到阳性样本71例,阳性率38.17%,发病天数和疑似病例检测阳性率之间的关系:在发病的0-19天,血清中均可以检测到SFTSV核酸阳性,检出阳性率较高是在发病的第3-8天,最高出现在第7天达到64.53%。随机选择的85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的血清样本,对其进行RT-PCR和ELISA的检测,结果发现PCR结果与IgM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尚好;总抗体结果与IgM结果之间中度一致。2013年-2017年共发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186例,其中确诊71例。性别分布:107例男性病例,79例女性病例,男女性别之间的比例是1.35: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28/10万和1.68/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10,P0.05)。报告的7例死亡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5:1(c~2=0.14,P0.05)。民族分布:所有患者中有184例汉族,2例回族。年龄分布:年龄从13岁-83岁不等,平均年龄60.125岁。发病时间分布:2013年36例,2014年26例,2015年33例,2016年49例,2017年42例。2013-2017年淄博市SFTS发病例数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1-3月报告的发病数较少,4月开始逐渐上升,5-8月达到高峰,9月份后逐渐减低。职业分布:85.8%为农民,然后是工人、离退人员和学生,分别占据了总比的4.0%、2.3%和1.7%;地理分布:有SFTS报告的区县在5年中逐渐增加,病例主要在沂源地区,还有淄川、博山和临淄发生的SFTS病例也比较多。沂源地区的SFTS主要发病地点以鲁村、南鲁山和南麻为主;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窗:所有患者均在起病48小时内到医疗机构,其中门诊91例,住院86例,ICU收治9例。患者入院时体温从37.7-42摄氏度不等,平均体温39.02摄氏度。一个月内在居住地见过蜱虫的占52.15%,被蜱叮咬过的29.03%。发病前两周内有户外活动史的占73.18%。家中饲养动物的占75.81%;发热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占92.04%,所有病例都有发热症状,最高体温42摄氏度。大部分SFTS发病例数有乏力、畏寒、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部分有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淋巴结肿大,肾区叩击痛等体征;确诊病例中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降低占81.69%,77.46%病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部分患者初期PLT值较低。本研究中,治愈率为20%,好转出院为61.22%,未愈出院为10%,家属要求转院约5%,死亡率是3.98%。结论:患者发病第3-8天采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阳性率高,提示该时间段内采集血清样本能提高该病确诊率。SFTS的早期诊断应首选实时荧光PCR方法,ELISA-IgM方法可作为辅助手段,PCR结果与IgM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尚好。淄博地区内南部山区、丘陵地带为高发地区,发病地区呈逐年扩大趋势,5-8月份为高发时间,中老年农民多发,临床特征无特异性,病死率为3.98%。蜱虫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应注意防护,切断传播途径。
【图文】: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 果1 实验室检验情况分析1.1 Real-time PCR 检测结果共采集 2013 年-2017 年淄博市 186 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疑似病例的血清样本,全部采用 RT-PCR 进行检测,得到阳性样本 71 例,阳性率 38.17%。实时荧光定量 PCR 仪上显示的实验结果如下图 1 所示。
随机选取 85 例 SFTS 疑似病例,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检测 SFTSV RNA,,阳性 52 例,阳性率 61.18%,应用 ELISA 方法检测 SFTSV 的 IgM 抗体,阳性 35 例,阳性率 41.18%。应用 ELISA 法检测 SFTSV 总抗体,阳性 26 例,阳性率 30.58%。应用ELASA 法检测 SFTSV 的 IgG 抗体,阳性 3 例,阳性率 3.53%。PCR 结果与 IgM 结果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1 所示。经统计学计算 2=11.78,P<0.01,两种方法检出的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Kappa 值为 0.3435,说明两种检验方法的观察一致性大于因机遇所致一致的程度,一致性强度尚好。表 1 PCR 结果与 IgM 检测结果的对比PCRIgM合计+ -+ 29 23 52- 6 27 33合计 35 50 85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12.8;R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卫华;郭芳;刘晓辉;李月;聂丹文;;随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发病与气象因素关系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5年11期
2 张文丽;宋蕊;沈毅;赵永祥;于晓莉;郭黎娜;田地;付小康;张蔚;管小庆;陈志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脏器损伤的临床研究[J];传染病信息;2015年04期
3 齐上;庞为;邢俊;;2011-2013年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5年08期
4 李昱;周航;牟笛;殷文武;余宏杰;;中国2011-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年06期
5 彭海燕;崔岚;崔仑标;胡建利;鲍倡俊;李燕;焦永军;卞倩;史智扬;周明浩;;2012年江苏部分地区动物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携带状况调查[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2期
6 施超;喻荣彬;石平;陈善辉;谭文文;周建刚;钱燕华;;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临床和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7 梁玉红;齐上;周令;陈麒;;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年03期
8 赵红;吕燕;韩莹;张雯;潘晶;韩秀云;杨国j;;2011-2013年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07期
9 张丽萍;王玉春;赵勇;马雪征;甄维;胡孔新;;新布尼亚病毒流行病学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检验检疫学刊;2014年04期
10 丁淑军;林艺;张晓梅;王显军;于学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逄博;2013~2015年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山东大学;2017年
2 郑洪远;长角血蜱的野外生态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608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60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