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15:50
【摘要】:背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有大约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为慢性HBV携带者。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抗病毒治疗得到广泛应用之前,每年全球有大约100万人死于与之相关的肝脏疾病。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5年累积发病率为8-20%,肝硬化的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年发病率为1-5%,而且多数原发性肝癌都是在乙肝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提示肝硬化患者预后较差。近20年来,随着乙肝抗病毒药物问世,特别是口服的核苷(酸)类似物(NAs)的广泛使用,乙肝患者的预后得到了很大改观。抗病毒治疗通过最大限度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其进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及并发症的出现,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世界各国指南和诸多临床研究均指出,抗病毒治疗能最大程度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长期抗病毒治疗能改善患者肝纤维化评分,并能够显著减少乙肝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然而近来有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完全杜绝慢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癌,而且长期随访发现,肝硬化患者即使达到了病毒学应答,其肝癌的累积发病率仍逐年升高。既往文献报道指出,多种因素与肝癌发生相关,如慢乙肝患者的基线年龄、性别、临床特征(是否存在肝硬化、ALT、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等)、病毒学情况(如HBeAg状态、HBVDNA定量)等因素可能是患者肝癌发病风险的预测因子。各国指南均推荐乙肝肝硬化患者需长期抗病毒治疗。然而,对于这部分患者经长期抗病毒治疗后,尤其是抗病毒治疗12月以上并达到HBVDNA低于检测下限之后,其肝癌发病率和肝癌发生的预测因素如何,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数据较少,且有互相矛盾之处。此外,由于经济因素、患者及临床医生的应用药物的习惯、医保规定等因素影响,几种低效、低耐药基因屏障的NAs,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等仍在国内部分地区被长期广泛应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作为强效、高耐药基因屏障药物,其长期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的风险相较于低耐药基因屏障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要低得多;拉米夫定等低耐药基因屏障NAs容易出现耐药,从而导致病毒学和生化学突破,引发抗病毒治疗的失败及疾病进展,肝硬化和肝癌发病率增加。但是,这几种抗病毒药物应用12月以上,并明确取得了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之后,在继续长期应用过程中,患者肝癌发病率是否有所不同值得研究;对于那些应用低耐药基因屏障的NAs且已取得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的肝硬化患者是否需要更换抗病毒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纳入的连续入组的肝硬化患者分别用生存分析和倾向性评分匹配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可能引起肝癌的危险因素,并匹配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毒学指标等基线因素,分析不同方案均取得较理想效果后的远期肝癌发生率,力图有益于临床工作。第一部分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目的:评估长期接受几种NAs抗病毒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的累积发病率,探讨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象和方法:通过随访观察连续入组的肝硬化患者,将服用NAs疗程超过1年的患者纳入研究,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肝硬化患者服用NAs后的肝癌发病情况,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患者发展成为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7例肝硬化患者,其中95例患者为代偿期肝硬化,1 12例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NAs治疗12个月后,在第24、36、48、60和72个月时的肝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9%,11.2%,16.6%,23.4%和42.6%。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年龄(48岁,HR:2.42,p=0.038),男性(HR:2.85,p=0.028),基线时AST水平偏高(≥55U/L,HR:2.92,p=0.008)和基线时较低的血小板计数(80×109/L,HR:2.86,p=0.017)。此外,亚组分析显示,NAs耐药是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该因素的作用并不显著。结论:抗病毒治疗不能完全杜绝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肝硬化患者仍需定期监测,特别是当患者存在年龄大,男性,偏高的AST水平以及偏低的血小板计数等基线特征时,更需要密切监测肝癌肿瘤指标和肝脏影像学变化,以期早期发现肝脏不良结局,及时干预,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第二部分 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目的:比较长期接受高耐药基因屏障药物或低耐药基因屏障的抗病毒药物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病率的影响有何不同。对象和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至少1 2个月,纳入的病例、随访的终点、肝癌发病率的计算和比较方法同第一部分。按照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Study,PSM)的方法,以提高高耐药基因屏障组和低耐药基因屏障药物组的基线数据的可比较性,匹配后的数据运用Log-rank检验,用以比较服用不同的NAs抗病毒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在肝癌发病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以评估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纳入的207例肝硬化患者中,服用高耐药基因屏障药物组患者均服用恩替卡韦,共83例,其余124例患者服用低耐药屏障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或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通过Log-rank检验,我们并未发现两组患者肝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525)。然而,通过PSM方法(1:1,按照最近原则)得到56对患者,接受恩替卡韦组和接收低耐药基因屏障药物组的患者在肝癌发病率方面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较大(48岁,HR:1.066,p=0.041),接受低耐药基因屏障药物(HR:6.944,p=0.016),出现耐药(HR:3.648,p=0.041)和基线血小板水平较低(80×109/L,HR:6.718,p=0.009)是肝癌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乙肝肝硬化患者来说,服用恩替卡韦比服用低耐药基因屏障的抗病毒药物在减少肝癌发病率方面更具优势;年龄较大,接受低耐药基因屏障药物,出现耐药和基线血小板水平较低,是肝癌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图文】:

曲线,肝癌,肝硬化患者,基线


逦t8逦8逦1逡逑No.alfisk邋20T邋207邋133邋85逦54逦30逦12逦5逦0逦con^ensateflorthosjs逦112逦112逦W逦37逦24逦14逦6逦4逡逑图1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累积发病率(a)所有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Kaplai^Meier曲逡逑线。(b)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发生肝癌的Kaplan-Meier曲线逡逑发生肝癌和未发生肝癌的两组肝硬化患者的基线特征如表2所展示。肝癌组逡逑患者年龄相对较大0=0.019,邋nest),邋AST偏高(严0.002),男性患者居多(尸0.035),逡逑服用恩替卡韦的比例偏低,23.3%v*s42.9%),,更容易出现核苷类似物耐药(36.7%逡逑w邋13.6%),抗病毒治疗12个月时达到病毒学应答的患者相对较少。而两组患者逡逑基线的总胆红素、血小板、1NR、AFP和HBVDNA定量等指标则没有明显的统逡逑计学差异。逡逑表2.进展为肝癌和未发生肝癌的两组肝硬化患者的基线特征和危险因素逡逑肝癌患者逦无肝癌患者逦单因素逦多因素回归分析&逡逑危险因素逦逦逡逑(n=30)逦(n=177)逦P邋value邋1逦HR(95%CI)逦P邋value逡逑年龄(岁)t逦53.1±9.5逦47.8±11.9逦0.019逦2.42逦(1.05-5.58)逦0.038逡逑性别(男,n%)逦24(80.0%)逦119(67.2%)逦0.035逦2.85逦(1.12-7.25)逦0.028逡逑HBeAg(+),n%逦19(63.3%)逦104(58.8%)逦0.457逡逑HBV邋DNA邋(log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12.62;R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影杰;王松;冷炎;;冷炎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经验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57期

2 杨威;;乙肝肝硬化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J];智慧健康;2018年29期

3 夏银银;孙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乙肝及乙肝肝硬化关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年02期

4 姬群英;;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治疗的疗效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7年03期

5 孟敏;;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55例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6年11期

6 张晓静;;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治疗的疗效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7 王晓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对比[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年09期

8 王和木;吴学锋;温梅儿;;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治疗的疗效[J];蛇志;2016年01期

9 唐美云;;乙肝肝硬化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评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年19期

10 肖鹏;;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强;邹东花;;阿德福韦酯与替比夫定联合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秦传英;张均倡;王岭;王新华;谭志健;何军明;凌云彪;李国焕;李金菊;熊倩;俞家福;张志魁;付新录;刘勇;王超;;以形态学联合组织学等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过建春;;乙肝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8年

4 王宪波;;乙肝肝硬化诊治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尤红;;中国乙肝肝硬化现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韦解民;;软肝汤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赵丽娜;刘志国;潘阳林;周新民;樊代明;;血浆骨桥蛋白表达水平与乙肝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07年

8 刘成海;;乙肝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A];第三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8年

9 时淑云;刘菲菲;李胜利;赵娟;孟庆华;;乙肝肝硬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能量代谢特点及护理[A];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专集: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数字中医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10 齐志丹;王玉红;高瑞o

本文编号:2624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624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6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