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COPD合并IPA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17 03:50
【摘要】:背景: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是一种是由曲霉菌侵入肺实质引起危及生命的坏死性肺炎,是伴随有曲霉属的机会性真菌感染。这种机会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如恶性血液病,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晚期HIV感染等。除了这些高危人群外,还有许多非传统宿主病例,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并且已经证实COPD病人是IPA的高危人群。慢阻肺是高龄病人多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破坏性造成肺功能的不可逆损害,病死率高。而慢阻肺病人因肺结构改变,气管黏膜屏蔽功能受损,纤毛自净能力下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加之长期接受吸入激素治疗,急性期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增加了曲霉等真菌感染的机会,致使COPD合并IPA发病率增高。COPD合并IPA的主要临床表现和放射学表现不具特异性,加之病人基础状况差难以耐受活检,不易得到确诊需要的组织样品,因此早期很难获得COPD合并IPA的明确诊断,导致抗曲霉治疗延迟,死亡率高。积极有效的预防COPD合并IPA具有重大意义。目的:本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OPD合并IPA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旨在为IPA防控提供依据,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诊断的COPD合并IPA的患者50例为IPA组,单纯COPD患者50例为对照组,查看两组共100例病历,制定统一调查表,逐一填写。调查指标包括:(1)一般情况:年龄≥60岁,吸烟史,住院时间是否≥20d、是否入住ICU、有无糖尿病(DM)、有无肝肾功损害;(2)诊疗措施:有创操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插胃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机械通气(MV),是否使用皮质内固醇(≥2周)及抗生素(≥2周)等;(3)化验指标:白细胞(WBC≥10×10~9/L)、C反应蛋白(CRP≥10m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7×10~9/L)、血清白蛋白水平(ALB30g/L)、动脉氧分压(PaO260mmHg)等;(4)依据肺功能分级将COPD分为轻、中、重、极重度。运用统计学方法将以上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差异性分析,将有意义的(p0.05)的资料再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慢阻肺合并IPA的主要高危因素。并通过回顾本研究中IPA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检查、治疗及预后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两组患者是否入住ICU、DM、ALB30g/L、MV、有创操作、长期使用类固醇(≥2周)、长期使用抗生素(≥2周)、极重度COPD等临床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经多因素分析可见低蛋白血症、应用机械通气、有创操作、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长期使用抗生素、极重度COPD等因素有统计意义(P0.05)。(3)COPD合并IPA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表现常见无特异性的浸润影,典型的“晕征”及“新月征”较少见。GM实验及下呼吸道(LRT)标本培养阳性对该病诊断有指导意义。(4)COPD合并IPA诊断和治疗常延迟,导致死亡率高。结论:(1)COPD并IPA发病率逐渐升高,由于主要临床表现和放射学影像不具有特异性,并且确诊的组织样品通常很难获得,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死亡率高。(2)入住ICU、DM、ALB30g/L、MV、有创操作、长期使用类固醇(≥2周)、长期使用抗生素(≥2周)、极重度COPD是造成COPD合并IPA的影响因素。(3)其中ALB30g/L、MV、有创操作、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长期使用抗生素、极重度COPD等因素是COPD合并IPA的主要高危因素。(4)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表现无特异性,常见浸润影,IPA典型的“晕征”及“新月征”较少见,但有指示意义。GM实验、LTR标本微生物培养对曲霉的诊断是有意义的,但是确诊需要组织活检,临床工作中由于晚期COPD患者耐受差通常难以获得活检样本。(5)对于接受抗生素(≥2周)和皮质类固醇激素(≥2周)治疗的慢阻肺病人和伴有不良临床情况(机械通气、有创操作和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经治疗后仍存在无明显改善的呼吸道症状,CT改善不明显,应尽快送检LRT标本行真菌培养及鉴定,监测GM实验,条件允许可行活检协助诊断,同时尽早开启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治疗首选伏立康唑。对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及早开启抗曲霉治疗有利于改善COPD合并IPA患者的预后,减少死亡率。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63.9;R5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冬梅;陈丽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临床特征分析[J];医学综述;2014年21期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年02期

3 金儿;王利民;叶健;;免疫功能正常的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1例[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年06期

4 包权;李明珠;徐敏;金丹;;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CT表现分析[J];医学综述;2011年12期

5 沈毅弘;周华;;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患者继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治[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2期

6 何礼贤;;肺真菌病的CT影像学应用与研读[J];临床肺科杂志;2010年01期

7 朱芳;仇铁锋;;低蛋白血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急性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09年04期

8 ;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11期

9 张yN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析[J];江苏医药;2000年09期

10 刘鲁沂,孙艺铸,赖总善;中心静脉插管39例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启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30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630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0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