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基于分子克隆及三代测序技术的乙型肝炎病毒全长病毒准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20:57
【摘要】:研究背景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HBV感染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部分慢性HBV感染者可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ar carcinoma,HCC),每年大约有超过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HBV的高效复制及其逆转录过程缺乏校正机制导致HBV在感染患者体内以准种(quasispecies,QS)的形式存在,即某一感染患者体内的HBV病毒种群虽然在遗传学上高度相关,但病毒株间的基因组序列却存在差异,这一种病毒形式的存在定义为QS。HBV准种的特征和动态变化模式与疾病临床表现、抗病毒治疗应答和疫苗效果密切相关。了解HBV全长基因组准种的特征有助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个性化管理。目前对于HBV准种的测序方法主要依赖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产物直接测序、PCR-克隆-测序(clone-based sequencing,CBS)以及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其中直接PCR测序只能检测到整个HBV准种群中丰度为20%的突变,CBS被认为是“金标准”,但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突变检测敏感性取决于克隆数量,对于全长准种通常敏感性不高。二代测序在研究准种方面较前两种方法有明显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例如读长的限制,通常为100~300个碱基对(base pair,bp),且需要结合分子克隆的结果进行判读。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第三代测序(the third-generation sequencing,TGS)技术出现,实现高通量测序的同时读长显著增加,其中以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SMRT)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为突出代表,为 HBV 准种研究提供了潜在的新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目前尚无三代测序应用于HBV全长准种的相关检测研究,本研究针对HBV全长基因组准种,通过比较PCR-克隆测序和三代测序,初步探讨现有技术条件前提下,更适合于研究HBV全长基因组准种构成和特性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3例样本,分为质控组和实验组。质控组3个,命名为C01、C02、C03,由包含确定的不同比例的基因B型和C型HBV全基因克隆质粒组成,实验组10例为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间就诊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CHB患者。所有入组样本均进行HBVDNA抽提,PCR扩增,应用CBS及TGS方法测序,并用两种方法所得测序结果分别分析HBV准种的复杂度、离散度和HBV突变检测等指标,以探讨TGS在分析HBV准种异质性方面的效能和特点。研究结果两种方法获得的准种克隆数量比较。平均每个样本由CBS方法获得的准种克隆数为21.77±3.63个,而TGS方法获得的准种克隆数为560.31±233.42个,TGS方法获得的准种数远大于CBS方法(P0.01)。质控组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到的准种异质性的比例均与预期标准值相符,且TGS方法检测准种异质性的比例比由CBS方法检测得到的与预期标准值更加接近。质控组从TGS方法获得的准种复杂度与从CBS方法获得的准种复杂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与准种复杂度的理论值相符。试验组在分析准种复杂度方面,利用配对t检验(或者Mann-Whitney检验),除了核苷酸水平的PreS2区(P=0.021)和氨基酸水平的PreS1区(P=0.025)、PreS2区(P=0.019)外,HBV全长基因组及其他分区两种方法得到的准种复杂度值没有差异(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除了 HBV全基因组外,各个分区的准种复杂度值均呈正相关。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中,结果显示除了 HBV全基因组(P = 0.13)外,HBV其他各个分区CBS和TGS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分析准种离散度方面,利用配对t检验(或者Mann-Whitney检验),除了核苷酸水平BCP区、X区(P值分别为0.044和0.021)的遗传距离,S区的dS(P=0.030)外,HBV全长基因组及其他分区的准种复杂度值没有差异(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HBV全基因组及各个分区的准种复杂度值均呈正相关。在Bland-Altman 一致性分析中,HBV全基因组及HBV其他各个分区CBS和TGS有较高的一致性。与基因B型标准序列D00330和基因C型标准序列AB033556进行比对,CBS共检测出1101个变异,平均每位患者检测到110.1±26.98个变异,TGS共检测出3059个变异,平均每位患者检测到305.9±162.45个变异。针对RT区,S区,C区,X区,PreC区,BCP区文献中已有报道的常见单核苷酸突变位点,两种方法共同检出50个阳性突变,阳性率为15.15%。CBS方法没有能够单独地检测出阳性突变,其阳性率为0%。TGS单独检出40个阳性突变,阳性率为12.12%,明显高于CBS(x2 =157.14,P0.01),表明TGS在突变检测方面明显敏感于CBS。在进一步的Kappa 一致性检验中,Kappa值为0.645,表明两种方法在突变检测方面的一致性为高度。对于联合突变,A1762T/G1764A(5/10)和M204[Ⅰ/Ⅴ]/A1 81T(4/10)仅由TGS检测出。由CBS和TGS方法获得的HBV全长病毒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两株进化树的拓扑结构相似,并且由TGS方法获得的序列构建的拓扑结构比CBS方法获得的序列构建的拓扑结构更加复杂。结论三代测序技术TGS在检测HBV全长准种异质性特征方面与“金标准”CBS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且在准种克隆数量和突变检测的数量、敏感度方面均明显优于CBS。本研究初步认为TGS适合于研究HBV全长基因组准种构成和特性,并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及低成本的优势。以三代测序技术为基础的临床相关HBV全长准种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随着基因测序技术提高和实验方法进一步地完善,检测患者HBV全长准种特征将更加方便快捷并有望标准化,使临床上针对不同准种特征的HBV感染者开展个体化诊疗成为可能。
【图文】:

正态分布,复杂度,短线,核苷酸


P区,PreC区,PreSl区,RT区,S区和X区两种方法获得的准种复杂度值相逡逑比较没有差异(尸>0.05,符合正态分布使用配对t检验,否则使用Mann-Whitney逡逑检验),见于附图1。在氨基酸水平,C区,P区,PreC区5RT区,S区,X区两逡逑24逡逑

复杂度,核苷酸,氨基酸,遗传距离


P值分别为0.025和0.019。逡逑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评价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系数来反映逡逑两种方法得到的准种复杂度值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见附图2。无论在核苷酸水逡逑平还是氨基酸水平,,两种方法获得的在HBV各个分区的准种复杂度值均呈正相逡逑关(R2>0.5,邋P<0.05),但是两种方法获得的HBV全基因组准种复杂度值无相关逡逑性(尸=邋0.13)。逡逑由于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存在着对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片面性,不能做逡逑到两者的兼顾,因此选择使用Bland-Altman方法来进行分析。因此,为了评价这逡逑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性,将通过直观地观察两种方法所获得的一致性界限的图形逡逑(准种复杂度值),借此来判断CBS和TGS这两种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详见附逡逑表3。统计的结果明确地提示除了HBV全长基因组之外,CBS同TGS比较有较高逡逑的一致性。逡逑但需要注意的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1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均;许红梅;;准种的研究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11年01期

2 成军;;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研究的意义[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07期

3 郭顺明,聂青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准种及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对干扰素应答的影响机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5年03期

4 张春蕾;准种的高变区的复杂性与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7年05期

5 成军;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研究的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4期

6 毛娅卿;李卫华;董宣;刘金华;赵鹏;;差异极大的不同准种隐藏于同一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野毒株中[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年06期

7 成军;应重视对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特点的研究和认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8 施红;;利用非同位素的单链构型多态性分析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准种[J];传染病信息;1998年01期

9 郑彩霞;陈立;潘晨;;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10 袁平戈;何谓准种?有什么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研;谭朝霞;范焱;张长江;王小红;;丙型肝炎病毒动态准种优势株的确定[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黄素圆;于德敏;刘峰;龚启明;韩悦;李新华;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病毒全基因组准种特征[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韩悦;龚玲;张欣欣;;应用超深度焦磷酸测序与基于传统分子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准种特征的比较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刘映霞;胡国龄;谭德明;;乙型肝炎病毒S区准种与疾病活动性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董菁;李进;施双双;皇甫竞坤;成军;王勤环;洪源;李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陈嵩;王宇明;;一过性与持续性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结构区基因准种的随访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霖;汤影子;王小红;王宇明;;准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准种组成及分布方法的建立[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陈伟烈;唐小平;唐漾波;魏绍静;朱托夫;;长期不进展HIV-1感染者HIV-1准种膜蛋白V3环氨基酸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董菁;施双双;皇甫竞坤;洪源;成军;王勤环;李莉;斯崇文;;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准种特点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黄广宇;王宇明;;HIV-1在性传播的个体间病毒基因型和准种的差异性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罗宝 本报通讯员 王冬梅;规避风险,呼唤“精准种粮”[N];安徽日报;2016年

2 记者 李颖;选准种啥苗是最好的营销[N];中国花卉报;2011年

3 王东波 环忠泽;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民坐在家里也能精准种田[N];农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珂;2011年度福建省学科发展报告发布[N];福建日报;2011年

5 余子荣;市粮食局:“四送一收”惠农3760户[N];黄石日报;2007年

6 靳淑琴;大宁农民走上种草养羊脱贫之路[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7 左力;用“品质粮”叩开“大市场”[N];农民日报;2016年

8 曹国宏 金少庚 左力;唐河品质粮叩开大市场[N];农资导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萍;HCV感染者免疫状况、病毒基因变异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永刚;原位肝移植(OLT)前后HBV多聚酶(P)区准种演变与其克隆型序列分析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3 鲁晓擘;新疆维吾尔族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准种特性及其生物学意义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4 蒲中枢;乙肝感染者血清HBsAg与抗-HBs共存现象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5 陈嵩;丙型肝炎病毒结构区准种的优化筛选及其功能性蛋白的表达[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6 欧阳雅博;HIV-1准种变异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其适应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7 张琳;丙型肝炎病毒准种感染与干扰素疗效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黄广宇;HIV-1准种传播的选择性与免疫学表位以及细胞嗜性的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9 孙峥嵘;HIV-1生物学特性及宿主遗传背景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10 杨之涛;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感染阶段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基于分子克隆及三代测序技术的乙型肝炎病毒全长病毒准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冯凯迪;抗病毒治疗对HIV-1准种进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3 王昊;我国甲肝病毒流行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准种变异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4 甘巧蓉;肝内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分布与核苷类似物停药复发的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5 时丽丽;HIV暴露后感染溯源技术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6 郑彩霞;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准种分布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于明洋;狂犬病病毒准种适应性进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8 朱研;基于HCV 6Kb扩增子的动态准种优势株的确定及包膜2基因正选择位点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9 温玉洁;异性传播HIV的准种传播和进化规律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10 梁盼盼;抗乙肝病毒治疗中病毒准种演变及其与耐药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00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00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6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