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中缅边境流行区间日疟原虫感染人群的T细胞及其相关趋化因子的测定

发布时间:2020-06-13 16:26
【摘要】:目的:作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疟疾是由来源于疟原虫引发的虫媒传染性疾病。根据2018世界卫生组织的疟疾报告,2017年估计有2.19亿例疟疾感染患者及大约43.5万人死亡。其中,间日疟分布广泛,主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流行。我国疟疾主要以间日疟感染为主。近年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疟疾防控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一些地区的疟疾流行已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在疟疾高发的边境地区,其疟疾的流行直接影响到我国疟疾的发生。我国本土疟疾已经基本消除,疟疾患者主要来源于输入性疟疾感染,其中中缅边境地区输入性间日疟感染占总数的73.4%。因此,控制和消灭疟疾仍然是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抗疟免疫机制的解析是研发有效疫苗、制定疟疾防控策略的前提。研究表明,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性疟疾免疫与T细胞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我们以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疟原虫感染的红内期阶段,CD4~+T细胞发挥关键的抗疟保护作用。其中CD4~+Th1细胞可以通过分泌IFN-γ来抑制初次侵入的疟原虫的快速增殖,而CD4~+Th2细胞则在疟疾感染后期通过辅助相应B细胞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有效地消灭疟原虫,以此阻止这种疾病的复发与再燃。CD8~+T细胞被认为是抗肝期疟原虫感染的重要细胞,实验模型的研究表明这些细胞直接促进感染肝细胞的裂解和疟原虫的死亡,这些事件是由IFN-γ,穿孔素和颗粒酶B调节的。疟原虫进入机体后产生由众多免疫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而趋化因子对这些免疫细胞的迁移与调节相应的免疫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趋化因子超家族是一类在炎症或病理条件下,诱导粒细胞沿其浓度梯度迁移运动的可溶性蛋白分子。它们通常是大约8-14kDa的低分子多肽,通过七个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传递信号;根据N末端附近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相对位置的不同,趋化因子可分为CC、CXC、CX3C和C亚族。大量科学研究发现,在疟原虫侵入人体后,趋化因子对疟疾形成与抑制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疟原虫感染可促发不同趋化因子的水平变化。有资料显示,CXCR3的配体趋化因子CXCL9与CXCL10在伯氏疟原虫感染鼠的脑中高度表达。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XCR3缺陷小鼠在脑疟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脑内T细胞明显减少。疟疾感染人群中也伴有不同程度趋化因子水平的变化。2015年,我们在云南与缅甸边境进行了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了当地疫区人群的单核细胞和血浆样本,检测T细胞亚群的比例与血浆中T细胞应答相关的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与患者基本信息的相关性以及各T细胞亚群与相关的趋化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防控间日疟提供相应线索。研究方法:2015年,我们在云南与缅甸边境进行了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1)样本收集:在符合医学伦理的前提下,并且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后,记录他们的基本信息,由医学相关专业人员采集相关的血液样本,并制备相应的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确定疟原虫感染类型和对应的感染率。共采集患者血浆54份,淋巴细胞36份,及正常对照血浆22份。(2)实验分组:流行区正常对照组:22例症状性P.v感染患者:54例(3)使用悬液芯片技术测定血浆样本中趋化因子的表达:根据说明书要求,将含有不同检测指标抗体的磁珠加入到96孔板中,清洗后,将4倍稀释的血浆样本和标准品加入每个孔中,避光封闭,振荡温育1小时;孵育后,用洗涤液洗涤板三次,在每个孔中加入检测抗体,避光振荡孵育30分钟;再次用洗涤液洗涤板后,向每个孔中加入PE染液,避光振荡15分钟后。向每个孔中加入125μl测定缓冲液,震荡30秒,然后上机检测。(4)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比例:常规细胞复苏后,取1×10~6/ml淋巴细胞悬液0.1ml,PBS洗涤后,加入抗人CD4和CD8的荧光抗体孵育30 min,PBS洗涤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亚群比例。统计学分析:测得实验数据由Bioplex Manager(Bio-Rad Version 4.0)软件处理,并根据绘制的标准曲线换算得到各检测指标的浓度值。样本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22.0和GraphPad prism 5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中,两组数据的中位数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各趋化因子与患者基本资料之间的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间日疟急性感染期,T细胞应答相关的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CXCL13,CCL13和CCL1的水平均显著升高。2.Th1型细胞趋化因子CXCL10和Th2型趋化因子CXCL13的表达水平与间日疟感染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3.Th1型细胞趋化因子CXCL10对CD4~+T细胞的募集可能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结论:在中缅边境疟疾流行区,通过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血液T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细胞应答相关的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发现,T细胞应答相关的趋化因子CXCL9,CXCL10,CXCL11,CXCL13,CCL13和CCL1可作为间日疟原虫感染急性期的敏感性生物指标,用于诊断早期疟疾感染。Th1型细胞趋化因子CXCL10对CD4~+T细胞的募集起到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以CXCL10为靶点,为疟疾免疫干预策略的确立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图文】:

趋化因子,表达水平,血浆,患者


A-F 依次为血浆中趋化因子 CXCL9,CXCL10,CXCL11,CXCL13,CCL13 和 CCL1 的表达水平,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采用 Mann Whitney U 检验。 *: p<0.05, **: p<0.01, ***:p<0.0013.3 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浆 T 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为探讨患者自身状态对血浆中上述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分析间日疟感染患者的血浆中趋化因子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Spearman 分析结果显示,Th1/CD8+T 细胞的趋化因子 CXCL9,CXCL10 和 CXCL11 以及 Th2 型 T细胞趋化因子 CXCL13 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呈一定正相关趋势,,但只有趋化因子 CXCL10(图 2B)和 CXCL13(图 2D)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图 2)。

趋化因子,中缅边境,地区间,年龄


图 2 中缅边境地区间日疟感染患者血浆趋化因子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A-F 依次为血浆中趋化因子 CXCL9,CXCL10,CXCL11,CXCL13,CCL13 和 CCL1 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懫用 Spearman 进行相关性分析。 *: p<0.05, **: p<0.013.4 不同性别的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浆 T 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水平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对间日疟感染患者血浆上述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我们比较了男女患者的血浆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血浆中的趋化因子 CXCL9,CXCL10,CXCL11,CXCL13,CCL13 和 CCL1 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性别对趋化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图 3)。ABC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汉祺;间日疟原虫异常形态一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年01期

2 罗树红,舒衡平,付冉定,刘多;间日疟原虫感染血的保存和运送[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年02期

3 郭传坤;抗氯喹间日疟原虫的病例报告[J];广西预防医学;1997年06期

4 周德涵;间日疟原虫感染血中白细胞的去除[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5年05期

5 杜继昭,余穆文,朱朝君,王其南,梅芹;一种形态特异的间日疟原虫感染[J];重庆医药;1985年06期

6 卢天明,程宗麟,王文军;间日疟原虫多核与复居时期性一例观察[J];重庆医药;1985年06期

7 孙铁;;两类(分裂的与不分裂的)红外期间日疟原虫的体外培养[J];首都医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8 李新熠;郑瑞云;;先天性疟疾一例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7年03期

9 林珍;杨炳贵;陈锡慰;韩范;;间日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J];南京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10 庄建安;史冬元;蒋栖岗;李爱民;贺丽君;陈建设;王献民;李效应;郭勇;耿章文;;间日疟原虫配子体感染力与宿主体温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阮卫;张玲玲;丰燕;姚立农;郑永丹;;间日疟原虫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A];全国寄生虫病高峰论坛暨2016年浙江省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郝文波;孙莉;周志成;吴英松;李明;;抗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越;陈绅波;马安;陈军虎;;间日疟原虫疫苗重要候选分子AMA1多态性分析[A];全国寄生虫病高峰论坛暨2016年浙江省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刘忠湘;薛采芳;孙明林;甄荣芬;赵亚;;复合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的应用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高世同;吴少庭;张仁利;袁仕善;黄达娜;雷明军;秦莉;潘晖榕;;间日疟原虫MSP1 C端基因亚克隆及在E.coli中的融合表达[A];全国新出现传染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6 朱淮民;李军;郑徽;;人体自然感染诺氏疟原虫一例报告[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山鹰;许龙善;高琪;张莹珍;陆惠民;杨发柱;;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多态性及流行病学意义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8 张锦海;陶开华;李越希;;疟原虫检测及分型基因芯片的研制及初步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磊;我国间日疟原虫SSUrDNA特定片段体外扩增、序列变异分析及检测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3年

2 陶志勇;间日疟原虫特异性抗原的筛选[D];苏州大学;2011年

3 刘耀宝;不同地理株间日疟原虫基因多态性和群体遗传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民生;中缅边境流行区间日疟原虫感染人群的T细胞及其相关趋化因子的测定[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馨心;间日疟原虫输出蛋白PvEXP100参与宿主免疫逃避的机制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探究[D];江南大学;2019年

3 曾婕;中缅边境流行区间日疟原虫感染人群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测定[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郭鑫;中国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及其在溯源检测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郑徽;人体自然感染诺氏疟原虫[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DZAKAH,EMMANUEL ENOCH;间日疟原虫醛缩酶的抗原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在疟疾快速诊断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倩;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青蒿琥酯敏感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8 李军伟;西藏林芝地区间日疟原虫遗传多态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9 孙莉;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朱国鼎;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研究[D];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7114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114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3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