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流行区间日疟原虫感染人群的T细胞及其相关趋化因子的测定
【图文】:
A-F 依次为血浆中趋化因子 CXCL9,CXCL10,CXCL11,CXCL13,CCL13 和 CCL1 的表达水平,数据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采用 Mann Whitney U 检验。 *: p<0.05, **: p<0.01, ***:p<0.0013.3 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浆 T 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为探讨患者自身状态对血浆中上述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分析间日疟感染患者的血浆中趋化因子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Spearman 分析结果显示,Th1/CD8+T 细胞的趋化因子 CXCL9,CXCL10 和 CXCL11 以及 Th2 型 T细胞趋化因子 CXCL13 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呈一定正相关趋势,,但只有趋化因子 CXCL10(图 2B)和 CXCL13(图 2D)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图 2)。
图 2 中缅边境地区间日疟感染患者血浆趋化因子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A-F 依次为血浆中趋化因子 CXCL9,CXCL10,CXCL11,CXCL13,CCL13 和 CCL1 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懫用 Spearman 进行相关性分析。 *: p<0.05, **: p<0.013.4 不同性别的间日疟原虫感染患者血浆 T 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水平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对间日疟感染患者血浆上述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我们比较了男女患者的血浆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血浆中的趋化因子 CXCL9,CXCL10,CXCL11,CXCL13,CCL13 和 CCL1 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性别对趋化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图 3)。ABC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汉祺;间日疟原虫异常形态一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年01期
2 罗树红,舒衡平,付冉定,刘多;间日疟原虫感染血的保存和运送[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年02期
3 郭传坤;抗氯喹间日疟原虫的病例报告[J];广西预防医学;1997年06期
4 周德涵;间日疟原虫感染血中白细胞的去除[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5年05期
5 杜继昭,余穆文,朱朝君,王其南,梅芹;一种形态特异的间日疟原虫感染[J];重庆医药;1985年06期
6 卢天明,程宗麟,王文军;间日疟原虫多核与复居时期性一例观察[J];重庆医药;1985年06期
7 孙铁;;两类(分裂的与不分裂的)红外期间日疟原虫的体外培养[J];首都医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8 李新熠;郑瑞云;;先天性疟疾一例报告[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7年03期
9 林珍;杨炳贵;陈锡慰;韩范;;间日疟原虫红内期体外培养[J];南京医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10 庄建安;史冬元;蒋栖岗;李爱民;贺丽君;陈建设;王献民;李效应;郭勇;耿章文;;间日疟原虫配子体感染力与宿主体温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阮卫;张玲玲;丰燕;姚立农;郑永丹;;间日疟原虫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分析[A];全国寄生虫病高峰论坛暨2016年浙江省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2 郝文波;孙莉;周志成;吴英松;李明;;抗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越;陈绅波;马安;陈军虎;;间日疟原虫疫苗重要候选分子AMA1多态性分析[A];全国寄生虫病高峰论坛暨2016年浙江省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刘忠湘;薛采芳;孙明林;甄荣芬;赵亚;;复合PCR检测间日疟原虫的应用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高世同;吴少庭;张仁利;袁仕善;黄达娜;雷明军;秦莉;潘晖榕;;间日疟原虫MSP1 C端基因亚克隆及在E.coli中的融合表达[A];全国新出现传染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6 朱淮民;李军;郑徽;;人体自然感染诺氏疟原虫一例报告[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山鹰;许龙善;高琪;张莹珍;陆惠民;杨发柱;;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基因多态性及流行病学意义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8卷[C];2008年
8 张锦海;陶开华;李越希;;疟原虫检测及分型基因芯片的研制及初步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磊;我国间日疟原虫SSUrDNA特定片段体外扩增、序列变异分析及检测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3年
2 陶志勇;间日疟原虫特异性抗原的筛选[D];苏州大学;2011年
3 刘耀宝;不同地理株间日疟原虫基因多态性和群体遗传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民生;中缅边境流行区间日疟原虫感染人群的T细胞及其相关趋化因子的测定[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张馨心;间日疟原虫输出蛋白PvEXP100参与宿主免疫逃避的机制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探究[D];江南大学;2019年
3 曾婕;中缅边境流行区间日疟原虫感染人群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测定[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郭鑫;中国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及其在溯源检测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5 郑徽;人体自然感染诺氏疟原虫[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DZAKAH,EMMANUEL ENOCH;间日疟原虫醛缩酶的抗原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在疟疾快速诊断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倩;中缅边境间日疟原虫青蒿琥酯敏感性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8 李军伟;西藏林芝地区间日疟原虫遗传多态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9 孙莉;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的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朱国鼎;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研究[D];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711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1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