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MiR-15b上调Treg细胞生成、增加IL-10表达抑制新生隐球菌肺炎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07:15
【摘要】:隐球菌是一种临床上十分重要、且感染后较难治疗的致病真菌,几乎全部经过肺部入侵而感染人体。隐球菌侵入呼吸道系统后,一般情况会被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等吞噬,临床上仅表现为咳嗽、低热、呼吸音减弱等症状体征。但如果隐球菌逃避了宿主自身免疫反应,也可侵犯到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皮肤及内脏系统,其中以侵犯神经系统愈后最差,致死率高。人类致病隐球菌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格特隐球菌,其中新生隐球菌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白血病、淋巴瘤、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近些年随着HIV感染率的增加和器官移植患者的增加,隐球菌感染率也越来越高。这都说明在隐球菌感染人体过程中,宿主的免疫系统调节能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隐球菌入侵人体后,同时激活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天然免疫是第一道屏障,效应分子主要有补体系统,溶菌酶,细胞因子和一定效应细胞。获得性免疫针对性更强,可粗略的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无论是天然免疫还是获得性免疫,都受到体内大环境的调节。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小RNA,其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近年来多有报道,比如国外研究发现miR-15b能够上调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从而调控体内免疫反应。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s,简称Tregs)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aT-reg或iTreg),Treg细胞的异常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调节性T细胞主要通过IL-10和TGF-β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近年来人们对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在变态反应免疫抑制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从结果来看,几乎所有单核巨噬细胞都是IL-10抑制性作用的靶细胞。所以本研究拟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通过肺隐球菌小鼠模型,检测miR-15b、Treg细胞及IL-10的表达规律,初步探讨宿主感染隐球菌后的体内免疫反应机制,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已有报道表明隐球菌诱导THP-1细胞后miR-15b异常表达,我们先将隐球菌与THP-1细胞共培养,分别设立0 h、3 h、6 h、9 h、12 h时间点,再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得miR-15b表达规律,以检验之前结果的正确性。之后塑造隐球菌肺炎小鼠模型,于感染后1 d、4 d、7 d、11 d、14 d、17 d时间段测得肺隐球菌小鼠外周血中miR-15b表达规律,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了小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所占比例,通ELISA测得感染小鼠外周血IL-10、TNF-α表达规律。同时我们将小鼠双肺做切片并嗜银染色,观察隐球菌在小鼠肺内感染情况。第二部分,予尾静脉注射miR-15bmimics,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得miR-15b表达规律,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了小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所占比例,通ELISA测得感染小鼠外周血IL-10表达规律。第三部分,予小鼠尾静脉注射miR-15inhibits,之后塑造隐球菌肺炎小鼠模型,于感染后第7 d测得肺隐球菌小鼠外周血中miR-15b表达规律,感染后第11 d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检测了小鼠外周血中Treg细胞所占比例,通ELISA测得感染小鼠外周血IL-10、TNF-α表达规律。同时我们将小鼠双肺做切片并嗜银染色,观察隐球菌在小鼠肺内感染情况。结果:第一部分:将隐球菌与THP1细胞共培养,测得miR-15b表达呈现先缓慢上升,再下降的规律。隐球菌小鼠肺炎模型小鼠外周血中miR-15b表达规律同细胞实验,约在第7天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流式细胞技术测得Treg细胞表达规律、ELISA测得IL-10表达趋势同miR-15b的变化趋势。小鼠肺组织切片嗜银染色提示隐球菌在小鼠肺内增殖。第二部分:尾静脉注射miR-15bmimics,7天后测得小鼠外周血中miR-15b表达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技术测得Treg比例增高,ELISA测得IL-10表达增加。第三部分:予小鼠尾静脉注射miR-15inhibits后,隐球菌感染小鼠,7天后小鼠外周血中miR-15b表达较未注射miR-15inhibits组(对照组)明显降低,11天后,流式细胞技术测得Treg比例,ELISA测得IL-10表达均较对照组低,而TNF-α表达较对照组高。小鼠肺组织切片嗜银染色提示隐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隐球菌感染小鼠后,能够刺激小鼠体内miR-15b高表达,而miR-15b可上调Treg细胞生成,进一步促进IL-10的表达,从而抑制TNF-α等细胞因子机体防护作用的发挥,即对隐球菌的清除作用降低,导致隐球菌在宿主体内繁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19
【图文】:

新生隐球菌,外周血


图 1.1 新生隐球菌诱导 THP1 细胞,miR-15b 表达规律)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外周血 miR-15b 表达规律用新生隐球菌 H99 感染小鼠,提取外周血 RNA 后,采用 Q-PCR 技中miR-15b的表达规律。如图 1.2所示,肺隐球菌感染小鼠外周血中 慢,后快速增长,并在大约第 7 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新生隐球菌,外周血,小鼠


图 1.1 新生隐球菌诱导 THP1 细胞,miR-15b 表达规律)新生隐球菌感染小鼠外周血 miR-15b 表达规律新生隐球菌 H99 感染小鼠,提取外周血 RNA 后,采用 Q-PCR miR-15b的表达规律。如图 1.2所示,肺隐球菌感染小鼠外周血中,后快速增长,并在大约第 7 天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峰;;神经内科名医张齐龙: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J];现代养生;2016年24期

2 朱燕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隐球菌病疗效评估的展望[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年04期

3 时学斌;刘红芹;李梅清;;宠物隐球菌病诊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9年01期

4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1期

5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2期

6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3期

7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年04期

8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6期

9 ;全国隐球菌与隐球菌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8年05期

10 程爱国,郑晓云,张桂芳,马云;隐球菌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14例临床分析[J];医师进修杂志;2005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云松;;隐球菌病精准治疗的思考[A];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会刊[C];2015年

2 朱燕凤;;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隐球菌病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温海;;隐球菌病的诊断和治疗[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4 温海;;隐球菌病[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叨;张敬芳;魏琳琳;王怀立;刘玉峰;;15例儿童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6 葛一平;沈永年;吕桂霞;刘维达;;皮下隐球菌病报道一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杨明辉;温海;;隐球菌病研究近况[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8 桑军军;杨雅骊;法振宗;方伟;潘炜华;廖万清;;髂骨隐球菌病1例[A];2016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9 陈栎江;;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A];201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10 丁颖果;乔建军;方红;;表现为蜂窝织炎的隐球菌病一例[A];2011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淑萍;隐球菌病[N];医药经济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智荣;隐球菌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柏涌海;氯喹抗新生隐球菌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3 解群;CYLD调控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及FADD/RIPK3在隐球菌病中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4 郑金鼎;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或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滕亮;MiR-15b上调Treg细胞生成、增加IL-10表达抑制新生隐球菌肺炎炎性反应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年

2 施佳辰;44例隐球菌肺炎临床特征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3 戴隆金;乳胶凝集法检测正常免疫宿主肺隐球菌病患者血清中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在临床诊治中价值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4 丁媛;不同免疫状态患者隐球菌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17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17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