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吉林省972例儿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5 22:27
【摘要】:背景:孢子丝菌病是由孢子丝菌复合体引起的人类皮肤、皮下组织、粘膜及局部淋巴系统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感染。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孢子丝菌病分为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和系统型孢子丝菌病。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又分为皮肤固定型、皮肤淋巴管型、皮肤播散型。人类孢子丝菌病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为主。感染人类的孢子丝菌复合体包括狭义的申克孢子丝菌、巴西孢子丝菌、球形孢子丝菌、墨西哥孢子丝菌、卢艾里孢子丝菌、白孢子丝菌。我国境内已经分离出的菌株以球形孢子丝菌为主。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尤其吉林省是本病的高发地区,本病是非法律规定上报的疾病,但每年报道的患者数目都很多,其中包括不少的儿童患者。目前国内大宗报道儿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文献较少。目的:对2011年-2018年吉林省972例儿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儿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防治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入选标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皮肤科明确诊断为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吉林省户籍的儿童患者(年龄15周岁)。诊断标准:具有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各临床类型皮损特点,并且皮损的活组织或组织液、脓性渗出液、血性渗出液、脓疡及囊肿穿刺液真菌培养呈孢子丝菌阳性。将收集的病例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入选的儿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有972人,其中男性573人(58.95%),女性399人(41.05%),男:女=1:0.69。就诊时平均年龄为5.72±3.59岁,平均病程为2.92±2.88个月,春季(2.3.4月)发病299人(30.76%),夏季(5.6.7月)发病84人(8.64%),秋季(8.9.10月)发病155人(15.94%),冬季(11、12、1月)发病434人(44.65%)。59人有外伤史(6.06%)。2.皮肤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有860人(88.48%),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患者有110人(11.31%),2人为未确定型(0.21%),无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累及颌面部的患者有897人(92.28%),皮损累及非颌面部的患者有75人(7.72%)。皮损临床表现为结节型者434人(44.65%),表现为浸润斑块型者307人(31.58%),表现为其他类型者231人(23.77%)。3.本次研究均收录真菌培养阳性的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率为100%。收录的患者均进行了病理组织检查PAS染色,有211人(21.70%)发现紫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厚壁孢子或出芽孢子,并发现4例(0.41%)患者病理切片有典型的星状体结构。4.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年龄段(年龄≤1岁、1岁年龄3岁、3岁≤年龄7岁、7岁≤年龄15岁)的患儿以及不同季节(冬春季、夏秋季)发病的患儿外伤史的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68,p=0.276)。不同年龄段(年龄≤1岁、1岁年龄3岁、3岁≤年龄7岁、7岁≤年龄15岁)患儿以及不同临床类型(皮肤淋巴管型、皮肤固定型)患儿皮损累及的部位(颌面部,非颌面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95,p=0.851)。不同季节(冬春季、夏秋季)发病患儿皮损累及部位(颌面部、非颌面部)有统计学差异,夏秋季发病患儿皮损累及非颌面部比例高于冬春季发病者(χ~2=14.324 p=0.000)。不同性别(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段(年龄≤1岁、1岁年龄3岁、3岁≤年龄7岁、7岁≤年龄15岁)、不同病程(2个月或≤2个月)以及不同PAS染色结果(阴性、阳性)患儿其临床类型(皮肤淋巴管型、皮肤固定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978,p=0.184,p=0.116,p=0.611)。不同季节发病(冬春季、夏秋季)患儿的临床类型有统计学差异,冬春季发病患儿皮肤固定型比例高于夏秋季发病患儿(χ~2=5.692,p=0.017)。不同临床类型(皮肤固定型、皮肤淋巴管型)患儿的皮损表现有统计学差异,皮肤淋巴管型患儿的结节型皮损比例高于浸润斑块型(χ~2=16.786 p=0.000)。PAS染色结果不同(阴性、阳性)患儿的皮损表现(结节型,浸润斑块型)有统计学差异,结节型皮损PAS染色阳性率高于浸润斑块型(χ~2=7.452,p=0.024)。结论:1.2011年-2018年吉林省儿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冬春季发病患者人数最多,皮损分布部位以颌面部为主;临床类型以皮肤固定型为主,皮损表现以结节型为主;2.2011年-2018年吉林省儿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的受外伤情况与其年龄、发病季节无关;皮损受累部位与患儿年龄及疾病临床类型无关,与发病季节有关,夏秋季发病患儿皮损累及非颌面部比例高于冬春季发病者;患儿临床类型与性别、年龄、病程、PAS染色结果无关,但与发病季节有关,冬春季发病者皮肤固定型比例更高;患儿疾病临床类型与皮损表现有关,皮肤淋巴管型患儿的结节型皮损比例高于浸润斑块型。病理组织PAS染色结果与皮损表现有关,结节型皮损PAS染色孢子阳性率高于浸润斑块型。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6
【图文】:

孢子丝菌病,浆细胞,化脓性肉芽肿,囊肿性


第 2 章 综 述下组织,其间可见血管炎症。其次常见的是结核性肉芽肿,表现为中央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周围绕以疏松的团块状分布的上皮样细胞,上皮细胞间可见多核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也可见化脓性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或囊肿性病灶,可见到弥漫性急性炎症浸润中混有散在或密集分布的浆细胞。陈旧性皮损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

孢子丝菌病,浆细胞,化脓性肉芽肿,囊肿性


第 2 章 综 述下组织,其间可见血管炎症。其次常见的是结核性肉芽肿,表现为中央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周围绕以疏松的团块状分布的上皮样细胞,上皮细胞间可见多核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也可见化脓性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或囊肿性病灶,可见到弥漫性急性炎症浸润中混有散在或密集分布的浆细胞。陈旧性皮损内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

星状体,雪茄,小体,孢子


第 2 章 综 述染色下,星状体中央为一圆形厚壁孢子,孢子壁呈淡黄褐色、着色较深、光滑、有折光性,中央有淡蓝色颗粒为孢子的核,孢子周围放射状物质呈紫红色。雪茄样小体在 HE 染色的切片中几乎不可见,如能见到,其呈梭形、淡褐色、无明显折光的壁,PAS 染色雪茄样小体呈紫红色,清晰可见。菌丝在病理切片 HE 染色内极为罕见,如能见到一般菌丝宽 2um,细长分隔, PAS 染色偶可见到。组织涂片检查,革兰染色、PAS 染色均可发现孢子、芽生孢子、雪茄样小体、或可发现在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内的菌体。涂片中星状体罕见。临床中因菌数不多(有文献报道真菌结构存在于 18-35.3%的病例中[36-38],,并且受制于取材及染色技术),真菌直接镜检常呈阴性,组织病理也很难见到典型的星状体和孢子,因此从临床样本中分离并鉴定孢子丝菌是诊断的“金标准”[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婧楠;刘绍兰;栗玉珍;熊吉奎;杨建勋;;黑龙江省502例孢子丝菌病患者临床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9年01期

2 刘栋;王绍瑜;张宇;;孢子丝菌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年01期

3 王丽;王强;裴洪利;程欣;;52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年02期

4 于秋明;杨同亮;赵红;李树梅;陈明书;;儿童面部孢子丝菌病5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年08期

5 徐徉;李福秋;;难辨认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年02期

6 王丽娟;李丽丽;;眼部孢子丝菌病误诊3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12期

7 陈敏;廖万清;;孢子丝菌病的治疗[J];皮肤病与性病;2010年03期

8 卢伟;卢洁;陶晓苹;万慧颖;韩亮;;孢子丝菌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年05期

9 冯玉娟;;孢子丝菌病合并传染性湿疹样皮炎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年06期

10 徐洪昌;;孢子丝菌病1例报告[J];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峰;;孢子丝菌病38例临床分析[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金学诛;;播散型孢子丝菌病[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珊山;宋洋;姚蕾;田亚萍;;30例婴幼儿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珊山;;孢子丝菌病的治疗经验和存在的问题[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金菊花;李福秋;包宝龙;黄海龙;;2000—2011年吉林省2601例孢子丝菌病临床分析[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阚蓓;朱颜俊;涂媛;陈明;吴波;;面部固定型孢子丝菌病1例[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李鹤玉;刘慧瑜;王晓慧;;面部孢子丝菌病72例临床报告[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8 潘小钢;纪华安;刘艳荣;肖尹;赵百合;王庆文;毛舒和;;皮肤混合型孢子丝菌病1例[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周培媚;路永红;树瑜;龙莉;李煊;蒋存火;吴波;;酷似孢子丝菌病的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例[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张建东;林俊萍;;皮肤型孢子丝菌病316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戴若玲;何为孢子丝菌病[N];家庭医生报;2005年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科 戴若玲;野外皮损莫小视[N];大众卫生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正秀;局部温热治疗孢子丝菌病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福秋;吉林省孢子丝菌病的特点及致病菌毒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东阳;吉林省972例儿童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2 汪华阳;孢子丝菌素皮试快速诊断孢子丝菌病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冯少绵;孢子丝菌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4 吴永卓;孢子丝菌病快速诊断方法的探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5 李晓红;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申克孢子丝菌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杨鑫;一株引起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鉴定[D];吉林大学;2007年

7 孙田;用于诊断孢子丝菌病的特异性探针和引物的筛选及孢子丝菌基因分型的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8 王贺;温热疗法与口服碘化钾溶液治疗孢子丝菌病模型小鼠疗效比较[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赵小利;孢子丝菌病的临床及病理研究(附30年病例复习)[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萍;新疆申克孢子丝菌PCR-RAPD基因分型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3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743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1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