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作为慢性HBV感染进程中的各个阶段,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及DNA定量水平在各阶段中的差异,分析HBV含量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为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延缓病情进展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进行过乙肝病毒标志物及DNA定量检测的符合要求的慢性HBV感染患者636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58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三组患者间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V DNA定量有无差异。同时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依据有无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胆石症)及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其中有并发症患者84例,无并发症患者172例;Child A级组133例,Child B级组69例,Child C级组54例,观察有无并发症组间及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5.92±14.78)岁、(52.43±10.26)岁、(56.04±12.06)岁,三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青年(年龄≤44岁)人群中,三组患者HBsAg、HBeAg、HBeAb、HBV DNA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后,肝炎组患者HBsAg、HBeAg、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HBeAb的含量低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间HBs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年(45~59岁)人群中,三组患者间HBsAg、HBeAg、HBV DNA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后,肝炎组患者HBsAg、HBeAg、HBV DNA的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间HBsAb、HBe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年龄≥60岁)人群中,三组患者间HBsAg、HBsAb、HBeAg、HBeAb、HBV DNA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乙肝肝硬化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的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患者HBsAg、HBeAg、HBV DNA的含量均低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sAb和HBeAb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Child A级、B级、C级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间HBsAg、HBV 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sAg、HBV DNA含量在Child A级中最低,Child C级中最高;三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青中年患者中,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进展,HBsAg、HBeAg及HBV DNA的水平会逐渐下降;2有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HBsAg和HBV DNA的含量低于无并发症的患者;3 Child-Pugh等级越高的患者,HBsAg和HBV DNA的含量越高。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51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清文;叶永生;朱柏桂;;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年12期
2 吕峰;郜玉峰;饶建国;张唯;邹桂舟;李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5年17期
3 邵红征;胡志勇;刘荣;黄爱霞;;112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J];肝脏;2015年03期
4 李鹏;丁惠国;;肝癌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与筛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年03期
5 李进;胡振斌;李月翠;;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21期
6 路爱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ALT及HBV-DNA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4年09期
7 陈明锴;郝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J];临床内科杂志;2014年09期
8 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专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2期
9 熊高飞;江堤;刘玉杰;朱惠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年02期
10 潘宏强;唐国文;蔡政友;;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展琳祥;HBsAg滴度在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
2801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80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