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征及高危因素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31 09:57
目的:利用Meta分析对现有研究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征、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进行综合定量评价,为创伤治疗过程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对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图书馆国内外数据库,检索CBM、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Pubmed、SCI、OVID及Embase等英文数据库,进行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关文献收集,搜素关键词包括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然后使用Storbe声明评价纳入研究所有文献质量,最后使用RevMan5.3与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提取数据。结果:经过仔细综合评估最后选取纳入8篇中英文病例-随机对照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篇和英文文献4篇;因创伤住院患者6106例,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772例。Storbe声明评价纳入总体文献质量高。Meta分析示:纳入总感染部位772例次,其构成比为呼吸道(36%)、消化道(26%)、泌尿道(21%)、血液(13%)、创面(7%)、眼部(6%)、颅内(4%);单部位为80%,两个部位以上为20%;纳入总真菌感染772例,其构成比为念珠菌(52%)、酵母菌(37%)、隐球菌(17%)、曲霉菌(15%)、肺孢子菌(10%)及毛霉菌(7%);两种真菌混合感染为17%;纳入合并细菌感染452例,其构成比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2%)、大肠杆菌(27%)、铜绿假单胞菌(16%)、肠球菌(17%);两种细菌混合感染为20%。纳入侵袭性真菌感染772例,其构成比为发热(42%)、中性粒升高(27%)、白细胞增多(16%)、组织坏死(17%)、器官受损(17%)、意识障碍(8%)。纳入合并细菌感染772例,其构成比为手术清创(93%)、抗真菌药物(96%)、两性霉素-B(36%)、氟康唑(30%)、伊曲康唑(13%)、酮康唑(15%)、卡泊芬净(8%)、5-氟胞嘧啶(3%)、咪康唑(8%);两种抗真菌药物联合使用为28%。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高于非感染对照组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高于非感染对照组,表明侵袭性真菌感染增加创伤患者死亡风险;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性别(男)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组创伤患者年龄60岁、长时间抗生素使用2周、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给予高营养、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入住ICU及严重创伤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Egger、Begg检测(P0.05)以及漏斗图分析散点分布两边基本呈现对称分布。结论: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单部位感染,颅内、创面感染及多部位感染也需要重视;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酵母菌、隐球菌及曲霉菌,而肺孢子菌、毛霉菌及两种侵袭性真菌混合感染也需要重视;创伤后继发真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及肠球菌,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混合细菌感染需要重视;大多数有感染症状,包括发热、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局部软组织坏死是最常见的体征,部分严重的患者伴有器官受损和意识障碍;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清创与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药物以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为主,同时必要时联合量两种药物抗真菌治疗;创伤后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增加创伤患者死亡风险。性别构成比对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无明显影响;年龄60岁、长时间抗生素使用2周、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给予高营养、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入住ICU及严重创伤增加加创伤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风险;纳入的8项研究文献基线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但复杂偏倚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
【学位单位】:海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41;R519
【部分图文】:
图 2:创伤继发真菌感染与患者死亡的关系2.5 危险因素2.5.1 与性别(男)关系纳入 4 个研究(图 3),4977 患者,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 187 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 4790 例,组间异质性较低(I2= 29%),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在两组创伤患者性别(男)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9,95%CI,:0.71~1.38,P=0.97),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性
(图 3):性别(男)Meta 分析结果2.5.2 与年龄大于 60 岁关系纳入 3 个研究(图 4),667 患者,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 174 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 493 例,组间异质性较高(I2= 74%),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组创伤患者年龄大于 60 岁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8,95%CI,:1.65~12.21,P<0.01),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年龄大于 60 岁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表明年龄大于 60 岁增加创伤患者继发侵袭
海南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图 4):年龄大于 60 岁 Meta 分析结果2.5.3 与抗生素使用关系纳入 3 个研究(图 5),667 患者,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 174 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 493 例,组间异质性较高(I2= 82%),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组创伤患者抗生素使用〉2 周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2.06,95%CI,:3.94~1319.24,P<0.01),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大于 2 周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表明抗生素使用〉2 周增加创伤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风险。
【学位单位】:海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641;R519
【部分图文】:
图 2:创伤继发真菌感染与患者死亡的关系2.5 危险因素2.5.1 与性别(男)关系纳入 4 个研究(图 3),4977 患者,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 187 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 4790 例,组间异质性较低(I2= 29%),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在两组创伤患者性别(男)构成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9,95%CI,:0.71~1.38,P=0.97),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性
(图 3):性别(男)Meta 分析结果2.5.2 与年龄大于 60 岁关系纳入 3 个研究(图 4),667 患者,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 174 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 493 例,组间异质性较高(I2= 74%),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组创伤患者年龄大于 60 岁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8,95%CI,:1.65~12.21,P<0.01),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年龄大于 60 岁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表明年龄大于 60 岁增加创伤患者继发侵袭
海南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图 4):年龄大于 60 岁 Meta 分析结果2.5.3 与抗生素使用关系纳入 3 个研究(图 5),667 患者,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 174 例,非侵袭性真菌感染 493 例,组间异质性较高(I2= 82%),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组创伤患者抗生素使用〉2 周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2.06,95%CI,:3.94~1319.24,P<0.01),创伤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大于 2 周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表明抗生素使用〉2 周增加创伤患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祖琳娜;董鹏;;回顾性分析早期经验性治疗疑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年36期
2 刘琪;;伏立康唑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估[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43期
3 莫文斌;张蕊;李艳;;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肝脏侵袭性真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年S2期
4 蒲玉平;李惠;;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状况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03期
5 易震南;黎东明;;联合检测法对早期深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年06期
6 吕涛;郭淑利;徐晓燕;;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1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25期
7 张荣伟;洪玉才;王沈华;徐善祥;吴定钱;赵光锋;;多发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78例回顾性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2年04期
8 莫国欢;;134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2年22期
9 孙密芬;金洁;钱R季
本文编号:2808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8086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