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疗效及预后分析
【学位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75.3;R512.62
【部分图文】:
本课题重点对“十二五”课题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不同人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与西医治疗方案在改善结局方面的作用,寻??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人群;筛选预后的关键因素,建立可用于预测疾病进展的模??,并辅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决策;并从炎症细胞因子角度探讨疾病发展的过程及中??药可能的作用机制。??、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本课题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V-ACLF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等方面的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方案对于不同人群结局的影响;筛选预后相关因??,建立准确、直观的预测模型;同时,分析炎症细胞因子与HBV-ACLF的损伤类型、??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ACLF的可能作用机制。??究目的??B-ALF、、、,??
图3?48周累积病死率的组间比较??Strata十■西医Amfl?十中西雜台^组??40.0%-??J???脑-?一_????30.0%-??,'??「/??|2〇〇v?p?=*?o.opy"""??!?/??015.0%-?丨,??10.0%-?J?/??^?y??〇〇%-?^??0?28?56?84?112?140?168?196?224?252?280?308?336??Time?in?days??Number?at?risk??I?'?"1????■?277?212?192?180?172?170?169?160?168?168?160?160?168??
依据上述三项特征将773例HBV-ACLF人群分为不具备任何特征和具备有利特??征的人群,分别在两部分人群中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治疗在改善病死率方面的??作用。在不同人群中的组间基线对比见表5。??在不具备任何特征人群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的4周病死率分别为??14.0%、15.5%,经多因素校正后?HR=1.07?(95%CI:?0.46-2.47,P=0.878);?8?周病死??率分别为?20.6°/。、27.4%,校正?HR=0.81?(95%CI:?0.43-1.51,P=0.51);?12?周病死率??分别为?25.0%、29.8%,校正?HR=0.92?(95%CI:?0.52-1.64,?P=0.921);?24?周病死率??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延;孟忠吉;胡康洪;;国内外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进展及差异[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15期
2 李宇;张平;郑渝梁;邓昌玉;苟菊花;;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肝脏;2019年06期
3 肖笑枭;梁锐;;干细胞移植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年08期
4 韩英;崔丽娜;郭冠亚;;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免疫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年09期
5 姚勤伟;欧阳颖;孟庆华;Hernaez R;Solà E;Moreau R;;慢加急性肝衰竭进展[J];北京医学;2017年09期
6 刘志刚;王成福;;辨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年11期
7 李元元;徐若男;施明;林沪;王立峰;吕飒;陈黎明;张政;王福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5年01期
8 李小鹏;张伦理;;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新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年03期
9 张玉玲;韩涛;张敏;张倩;;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年10期
10 吴娜;王中峰;;一项关于慢加急性肝衰竭病因、临床特点及在院病死率的前瞻性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超;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疗效及预后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9年
2 张东敬;七种预后评分模型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对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3 张向磊;护肠清毒微丸结肠靶向给药阻断慢加急性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陈佳佳;李氏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观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郭静;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刘慧敏;解毒凉血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丁文超;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鉴定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王仲霞;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9 聂彩云;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李晓姝;核苷类似物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及对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影响[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浩宇;SAH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影响因素及中医药治疗效果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
2 袁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致肝炎复发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遵义医科大学;2019年
3 张艳红;PCT、AFP检测在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9年
4 秦娇;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建立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良预后的优化预测模型[D];西南医科大学;2019年
5 周天慧;组蛋白H3K27三甲基化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6 吴杜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
7 尹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自然病程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8 汝琳;314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病诱因及预后分析[D];吉林大学;2019年
9 梁爽;慢加急性肝衰竭伴肝性脑病患者脑网络拓扑属性分析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10 高崇勇;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4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85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