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HIV感染者外周血总HIV DNA水平的变化与病毒反弹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0-26 23:47
   背景与目的HIV感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问世以来,已经将其从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变为慢性可控性的疾病,但由于HIV储存库的存在,HIV感染者仍需终生服药。外周血总HIVDNA是应用最广泛的HIV储存库的检测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HIV感染者常规检测的指标有CD4+T细胞(以下简称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但对于已经取得病毒学抑制且免疫重建良好的感染者,急需新的检测指标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此外,对于HIV功能性治愈的探索,缺少一个能用于预测病毒学反弹的生物学标记物。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外周血总HIV DNA是否在病毒载量升高前发生动态变化,从而能够帮助预测病毒学反弹。研究方法本研究从本课题组构建的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的队列患者,以及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门诊规律随访的HIV感染者中选取HIV感染慢性期初治患者。病毒学反弹(以下简称反弹)定义为取得病毒学抑制后,出现一次HIV RNA400拷贝/mL,或者连续两次50拷贝/mL,且两次间隔30天;病毒载量一过性升高(以下简称升高)定义为取得病毒学抑制后,出现一次50拷贝/mLHIV RNA400拷贝/mL,在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随即恢复HIV RNA50拷贝/mL。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ART期间发生病毒反弹或升高的患者,对其在病毒反弹或升高发生之前48周、36周、24周、12周及反弹或升高时外周血总HIV DNA、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CD8+T细胞(以下简称CD8细胞)表达HLA-DR或CD38的比例进行检测,探究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筛选了 2725例患者,最终入选的患者共76例,其中31例在ART过程中发生病毒载量一过性升高,41例在ART过程中发生病毒反弹,另有4例患者以上两种事件均发生。所有患者中,80%的患者为男性,中位随访时间为6.5年,ART开始后达到病毒学抑制的中位时间为24周,发生病毒反弹或升高的中位时间均为72周。在病毒反弹或病毒升高前48周内,总HIVDNA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并未先于病毒载量升高,甚至在病毒反弹或病毒升高时,总HIVDNA也未见显著升高。病毒反弹前48周的总HIVDNA与前24周、前12周及反弹时的总HIVDNA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测量点总HIVDNA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各测量点的HIVDNA值减去事件发生时HIVDNA值,对4组差值的均值与0进行比较,除反弹前36周及升高前48周外,未发现显著性差异。事件发生前48周内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整体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各测量点间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22例患者进行了 T细胞亚群的检查,分析其CD8细胞表达HLA-DR或CD38的比例,在事件发生前5个测量点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免疫重建水平和免疫激活水平未曾先于病毒升高或病毒反弹发生变化。结论HIV感染者外周血总HIVDNA在病毒反弹发生前没有先于病毒载量出现升高,故无法用于预测病毒载量升高的发生。
【学位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512.91
【部分图文】:

变化曲线,病毒,患者,显著性差异


36周及升高前48周外,未发现显著性差异(图2?C,D)。??对于5个测量点的总HIV?DNA数据齐全的患者,单独绘制其总HIV?DNA的??变化曲线(图3,图4)。未观察到病毒反弹前48周内总HIVDNA有统一的变化趋??势(图3),病毒升高时总HIVDNA较病毒升高前12周有升高趋势(图4),但因??患者例数较少,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20??

细胞计数,病毒,比值,患者


事件发生前48周内患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整体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各测量点间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图5)。本研宄的所有患者中有22例进行了?T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4例患者发生??反弹

病毒,患者,细胞计数,细胞


稳定的水平,各测量点间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图5)。本研宄的所有患者中有22例进行了?T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4例患者发生??反弹,5例患者发生病毒升高,3例发生两种事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车全中,朱春阳,李清秀;应用免疫策略对蒙脱石HIV DNA疫苗免疫作用的研究[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4年03期

2 刘雁征,周玲,王琦,叶树清,李红霞,曾毅;HIV DNA疫苗与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联合免疫效果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年03期

3 徐小元,陈力,王勤环,斯崇文,Jean Claude Chermann;HIV-1感染无进展与进展者HIV DNA存在状态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年04期

4 徐向华;增强HIV DNA疫苗免疫原性研究[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年04期

5 潘克女;张永乐;王娟;;HIV DNA储存库存在的意义及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年21期

6 姜太一;李红艳;张彤;吴昊;焦艳梅;;不同形式的HIV DNA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4年02期

7 陈广磊;焦艳梅;吴昊;;HIV感染1年内不同形式HIV DNA的动态变化情况[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5年03期

8 郭彩萍;画伟;计云霞;张彤;陈德喜;吴昊;焦艳梅;;HIV感染者CD_4~+调节性T细胞与HIV DNA呈正相关[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2年01期

9 陈敏;HIV DNA疫苗对黑猩猩有效[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7年04期

10 张会平;用PCR检测精液中的HIV DNA和RNA[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199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荆凡辉;HIV感染者外周血总HIV DNA水平的变化与病毒反弹的关系[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年

2 刘野;新型纳米材料佐剂和新型免疫原改造策略在HIV DNA疫苗研究中的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涛;多价HIV DNA疫苗小鼠免疫方案的优化研究以及蛋白转导结构域在HIV蛋白亚单位疫苗中的应用探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徐智勇;新一代HIV DNA疫苗优化设计及DNA疫苗导入技术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3 赵海清;两性多羧酸金属有机骨架的构建及其HIV DNA识别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宁;急性感染期患者HIV-1 DNA在强化抗病毒治疗后的动态变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857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857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e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