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20:53
   目的:构建基于媒介可接受性和人群脆弱性的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并验证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模型,以划分我国疟疾再传播风险区域,为指导我国消除疟疾后监测与防止输入继发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当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消除疟疾地区和国家推荐关于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的敏感性-可接受性-脆弱性分析法,结合传统风险评估方法,在文献综述和小组讨论基础上提出与疟疾再传播风险相关的各级指标,通过Delphi法遴选特异指标并确定其权重,从而构建以媒介可接受性和人群脆弱性为核心内容的指标体系。第二部分为再传播风险评估模型建立研究。在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8个乡镇17个村寨开展媒介种类调查后,选择4个乡镇5个村寨深入开展媒介种类、媒介密度、叮人率、人血指数、经产蚊比例等媒介可接受性调查,以及输入病例占比、输入虫种、流动人口占比等人群脆弱性数据现场采集,依据第一部分遴选和构建的指标体系,建立小尺度(村寨水平)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模型(small-scale malaria re-establishment risk assessment model,SMRRAM),计算各村寨媒介可接受性和人群脆弱性综合得评分及风险等级,根据乘法模型计算再传播风险指数(malaria re-establishment index,MRI)等级,量化评估不同村寨的疟疾再传播风险。第三部分为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模型验证与应用研究。以2016年报告的全国疟疾输入病例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步式数学模型筛选主要指标并确定其权重,建立大尺度(县级水平)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模型(large-scale malaria re-establishment risk assessment model,LMRRAM),计算以县为单位的传播风险等级,构建全国疟疾再传播风险地图,弥补当前仅依据媒介种类评价传播风险的不足。结果:Delphi法调查的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专家对指标重要性评分的Kendall协调系数W=0.488,χ2= 132.698,P0.001。构建的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2类(媒介可接受性和人群脆弱性)、4大因素(媒介因素、气象因素、病例输入因素和人口流动因素)、16个指标(媒介种类、媒介密度、叮人率、人血指数、经产蚊比例、月平均气温、月降雨量、入境至发病间隔、发病至治疗间隔、输入病例多少、输入虫种、输入病例疫点类型、跨境流动人口占比、外出地疟疾疫情、在外居住时间和在外居住有无防护措施),即三级指标体系。内在信度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为0.883,标准化后为0.904,均超过0.7,表明信度符合要求。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公因子方差比、变量的共同度对所有变量均为1,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0.0%,说明这些变量绝大部分信息都可被因子解释,信息丢失少,提取的总体效果理想。16个指标权重依次为0.076、0.069、0.066、0.057、0.051、0.060、0.057、0.059、0.067、0.058、0.070、0.068、0.049、0.069、0.059、0.066。媒介因素各指标权重的中位数为0.066,病例输入因素各指标权重的中位数为0.067,气象因素各指标权重的中位数为0.059,人口流动因素各指标权重的中位数为0.063。媒介因素中媒介种类的权重最高(0.076),病例输入因素中输入虫种的权重最高(0.070)。在中缅边境的媒介调查点共收集按蚊15种10053只,占比排前三种分别为中华按蚊(75.4%)、昆明按蚊(15.6%)和微小按蚊(3.5%)。5个研究村寨传疟媒介为微小按蚊、中华按蚊、或两种媒介混合,村寨间媒介密度存在差异,微小按蚊密度范围为0.66-4.49只/灯/夜,中华按蚊密度范围为0.60-103.54只/灯/夜。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叮人率分别为3.3只/人/夜和3.6只/人/夜,人血指数分别为0.065和0.184,经产蚊比例分别为90.5%和93.3%。各村寨月平均气温为14℃-22℃,月降雨量为183mm-217mm。输入病例的入境至发病间隔为5.6天-12.0天,发病至治疗间隔为1.8天-3.6天,输入病例密度为0.000-0.033,输入虫种以间日疟原虫(93.8%)为主、其余为恶性疟原虫,输入病例疫点类型为已出现传播的疫点和具备传播可能的疫点,跨境流动人口占比为28.4%-72.0%,外出地主要为缅甸,在外居住时间为1.6-11.0个月,98.0%以上流动人口在外居住采取了防护措施。根据各指标赋值和权重构建的SMRRAM模型依次计算媒介可接受性、人群脆弱性、MRI得分,并由低到高分别赋予1-5个等级。结果显示,媒介接受性最高为卡牙河,综合得分为1.641,等级为5;其次为景颇寨、户缺坝和新村;最低为转坡寨,综合得分1.142,等级为1。脆弱性最高为新村,综合得分为1.757,等级为5;其次为景颇寨、卡牙河和户缺坝;最低为转坡寨,综合得分0.498,等级为1。MRI等级最高为卡牙河,得分15分;其次为景颇寨、新村、户缺坝,得分分别为12分、5分和4分;最低为转坡寨,得分1分。景颇寨和卡牙河的再传播风险为高,新村、转坡寨、户缺坝再传播风险为低。采用分步式数学模型对第二部分建立的SMRRAM模型指标参数进行筛选,构建了包含媒介种类和输入虫种的LMRRAM模型,在全国县级层面开展模型验证和应用研究。结果显示,LMRRAM模型仍为三级指标体系,即包含2类(媒介可接受性和人群脆弱性)、2大因素(媒介因素和病例输入因素)、2个指标(媒介种类和输入虫种),模型在构架、运行模式和评估结果输出能力方面与SMRRAM模型一致,且在全国选择的1490个研究县区运行顺利,可以用于全国疟疾再传播风险等级评估和风险区域划分。评估结果显示,1358个县区再传播风险等级为低,占91.1%;80个县区再传播风险等级为中,占5.4%;35个县区再传播风险等级为高,占2.3%;13个县区再传播风险等级为较高,占0.9%;4个县区再传播风险等级为极高,占0.3%。8个省存在高再传播风险县区,分别为云南省(14个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7个县区)、广东省(5个县区)、湖南省(4个县区)、福建省(2个县区)、海南省(1个县区)、重庆市(1个县区)和贵州省(1个县区)。存在较高风险县区的省份有3个,分别为云南省(11个县区)、海南省(1个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1个县区)。存在极高风险县区的省份仅有云南省(4个县区)。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媒介可接受性和人群脆弱性的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三级指标体系。媒介因素和病例输入因素是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中的关键因素,媒介种类和输入虫种是核心指标。建立的SMRRAM和LMRRAM模型在构架、运行模式和评估结果输出能力方面一致,分别适合在村寨级小尺度和县级大尺度开展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研究。LMRRAM模型提示我国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广东省等南方省份的疟疾再传播风险高。
【学位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531.3;R181.3
【部分图文】:

矩阵图,因子负荷,主成分分析,重要性


图1-2各指标重要性评分的主成分分析碎石图??表1-11为主成分分析因子负荷矩阵。由表可见,除了媒介因素中的人血指数(A4),??第一主成分几乎包含了媒介因素、气象因素、输入病例因素和人口流动因素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部分媒介因素(A3-A5)和一个气象指标(B1)的信息;第三主成分??主要包含部分媒介因素(A4和A5)的信息;第四主成分主要包含部分病例输入因素(C1,??C2和C4)的信息。???表1-11各指标重要性评分的主成分分析因子负荷矩阵???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主成分4??A1?0.629?-0.454?-0.193?-0.332??A2?0.721?-0.291?0.293?-0.027??A3?0.540?0.667?0.166?-0.015??A4?0.005?0.626?0.642?-0.164??A5?0.429?0.680?0.518?-0.066??

盈江县,按蚊,村寨,媒介


图2-1-1.盈江县17个调査点地理位置以及按蚊种类构成(上田坝未捕捉到按蚊)??本研究于2016年5月至10月先后选择了盈江县的17个村寨开展按蚊媒介种类的横??断面调查,同时调查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海拔分布。各村寨海拔分布和经纬度详见表??2-1-1。??39??

盈江县,位置,作物,海拔


镇为盈江县政府所在地,下辖85个村寨,是经济贸易和医疗资源的集中地,2016年报??告病例数占全县的30.65%。因此,本研究选择盈江县那邦镇卡牙河(北纬24°?43'?18”,??东经97°?34'10")和平原镇户缺坝(北纬24°?48'33”,东经97°?55'26”)为研究现场(图??2-1-2)。卡牙河为河谷地形,最低海拔210?m,年平均气温22.7°C,年降雨量为2655?mm,??主要经济作物为香蕉。户缺坝为平原-丘陵地区,海拔937?m,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明和;王善青;温亮;朱德诚;黄少玲;陶忠;王娜;肖海燕;陈雄;;海南省万宁市半个多世纪疟疾防治历程与疟疾消除[J];中国热带医学;2018年04期

2 朱民;蔡黎;吴寰宇;王真瑜;张耀光;江莉;马晓疆;朱倩;何艳燕;;上海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报告[J];中国热带医学;2018年04期

3 金行一;朱素娟;徐卫民;王衡;霍亮亮;王佳;汤益;;杭州市消除疟疾前后流行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8年07期

4 杨芳;沙雅丽;陈霞;;西昌市消除疟疾行动进程与措施评价[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8年09期

5 王彤;;社会疾病史视域下的云南省疟疾研究综述[J];保山学院学报;2018年04期

6 宋传清;王兰珍;梁桂华;许银怀;;河南省濮阳市疟疾防治历程及消除措施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8年11期

7 黎启明;练莲;林木昌;黎炽森;邱曼玲;徐家杰;范成钧;;1980—2015年梧州市疟疾监测结果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7年03期

8 符芳敏;王会宽;马涛;孙川;马世龙;董夏汝;颜李丽;彭修月;黄文帅;;海南省琼海市疟疾流行概况与防治历程及消除措施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7年11期

9 罗桂河;叶浩风;周勇;阮飞;李钊宏;;广州市白云区2010-2014年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监测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5年01期

10 王华;黄珍春;;临海市2003-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田木;疟疾再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强;时空聚集性探测及贝叶斯模型在疟疾中的应用及寨卡病毒rZEDⅢ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2 方海清;我国基层疟疾监测的能力现状和成本效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7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857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